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此,万有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就是佛法所要实证的课题,而这并不是哲学的思惟所能够弄清楚的,也不是声闻解脱道所能弄清楚的;是只有实证的佛法才能确实地探究,而不是作文字训诂、经论讨论所能够得知的。所以,哲学走到最后、探究到最后,这一世没有办法探究到万有的根源,下一世再继续探究;这样研究哲学无量世以后,终究得要走入佛法中,否则没有办法究竟。因此说,哲学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学解脱道的方式很多,但是有两大的核心,第一个就是要如何去观行五蕴空?我们说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空这个里面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没有你所以为、你所执著的性质存在。所以五蕴空的观行,就是你要去观行、观看、观察这个五蕴里面都没有你所以为、你所执著的性质存在。接下来是因缘法,因缘法就是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等等,这个里面的详细的观行。这个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有属于善业净业的因缘果报存在,譬如二乘菩提解脱道的修证,不管是初果、二果、三果乃至阿罗汉果的取证,都需要有修梵行之因,加上修梵行之缘,才能产生分证解脱的果报;而大乘佛菩道的修证更是因缘果报的具体实现。菩萨在修道的过程中,非但见道必须有福徳为助,乃至见道后修学相见道位观行所得之智慧,也必须具备福徳作为进修之资粮,如是次第进修,莫不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断我见虽是解脱道的法门,但却是三乘与共的;我见没有断的人,还是在佛门外绕,是在外门修习六度万行,还进不了佛教的内门中修行。所以断我见是这么重要,而且是往上更进一步修学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根本,那么我见是指哪些内容?学佛人有必要来确实的了解。四禅八定是共于三乘行者与外道的世间证境,令佛法的修行者可以了知三界法的内容。解脱道修证者,可以藉此修断三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真正的成佛之道,菩萨一方面具足对解脱道中五阴十八界的灭除无余;而另一方面,因为真如出生一切法,所以菩萨也必须摄受无量的众生才能完成佛果所需要的资粮,因此菩萨对众生是非常怜悯多情的,绝非冷酷无情。所以在佛《本生经》中大部分的章节,都是记录了世尊过去无量生中是如何地摄受众生。例如在第457卷中说到: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当时教团里发生了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已经实证第四禅的人往往『循环』观察『五处究竟』,也就是来回反覆观察这五种欲界及色界天中的有漏天境界,但是在循环观察时,因为邪见而退转于金刚三昧,返堕于识阴、行阴境界中,没有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智慧,所以错认四禅为三界中的究竟境界。『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由于邪见而这样『循环五处』观察错认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耽著五欲,远离诸佛,障碍生天,何况得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3)因此,如果不能看清五欲其实是引生种种苦的根源,而耽著于五欲,便无法解脱于欲界境界,更何况能生色界、无色界天?如果不能看清楚五阴自己的本质是虚妄不实,仍然贪求于五阴的种种境界,那么解脱道的我见就不能断,便不能成就初果须陀洹;这样都是无法解脱三界轮回生死的,更遑论能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闻法的人对佛陀演说的这些次法若能听受,信而不疑,才会继续为他传授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所执、断我执而出三界的法。但真实的佛法并非只有那么简单而已,真正的佛法除了上述解脱道的法,还包含了宇宙中所有的智慧,是让人可以亲证生命实相的智慧,乃至得以成就佛道具足一切种智,才能成佛。成佛的功德是福德与智慧两者具足修集,是亲证法界实相的般若智慧以及通达入地后所要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不仅仅是二乘解脱道,要收摄六根,防意如城。,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也同样是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譬如《大宝积经》中,有说:【是菩萨能摄护身口意业及六情根,常起善业。】(《大宝积经》卷九十四)。只是菩萨的智能较为深利,不但能够看穿六根以及五欲的虚妄不实,明了一切有为法都有如梦幻泡影一般;并且知道六根、六识以及六尘,都是由本心如来藏所生,与如来藏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阿含解脱道初转法轮时期,世尊为了破众生执著蕴处界为真实有、为真实我,是偏重在教导们去观察蕴处界是非有我、是无我的法性,这蕴处界诸法,没有一个真实我、无一个是我。但如果只有在现象界上,教们去观蕴处界无常、苦、空、无我,又会落入诸法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空无,舍报后皆空;一切法灭尽之后,有情众生也就消失了,而三世因果也就不能成立,又会落入外道无因无果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的实证,不外乎就是两个主要道,就是解脱道的实证及佛菩提道的实证;具足这两个主要道,才是全部佛法实证的内涵。1)我们先从解脱道的实证来看,男女是否平等。例如,我们要实证出世间而不共外道的解脱道,不管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缘觉乘的因缘观,这些解脱道的实证,一样是男女平等。我们从经典的记载可以看到,乃至各代包括现代的实证者,要实证声闻初果,必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非常非常重要的关键,要先提醒大家:就是菩萨要做到这样子的话,如果光只是喊一喊口号的话,你很容易也会在许多的世间考验里面会丧失道心、迷失了自己;其中很关键的地方是要在于,对于我们在佛教里面教义上所讲的佛菩提道跟解脱道,要有正确的认知,比方说,解脱这个方面来讲,要对于解脱的原理要有正确的认知;那这样子的话,才不会很容易的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不仅仅是二乘解脱道,要收摄六根,防意如城。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也同样是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譬如《大宝积经》中,有说:【是菩萨能摄护身口意业及六情根,常起善业。】(《大宝积经》卷九十四)只是菩萨的智能较为深利,不但能够看穿六根以及五欲的虚妄不实,明了一切有为法都有如梦幻泡影一般;并且知道六根、六识以及六尘,都是由本心如来藏所生,与如来藏平等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生便有老、病、死,这是人类的定业,如果安全感是以避免这些定业作为衡量的标准,那么这样的安全感其实是不存在的,除非你永不再生,不出生便永远不会置于因生而附带的所有这一切不安全乃至苦痛的经历之下,这便是真正的解脱,这种解脱,只有佛法的二乘解脱道的教理可以帮助你实证,当你证得解脱道的极果成阿罗汉了,死后便会入无余涅槃,意思是说,你死后便再不会像没有证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解脱道中说四圣谛,就以爱为集圣谛,因为爱会导致众生不断聚集种种苦。又如十二因缘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总共十二支。这其中爱、取、有三支是能生支,就是会出生未来世的后有,以及接着而来的老病死忧悲恼苦。而爱取有这三个能生支,也是以爱支为缘起。这就是说佛教认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我们贪欲很重的时候,要降伏贪欲是不容易的,此时可以先从断我见下手,我见一旦断除,再来观察贪欲的过患,这样子修,符合解脱道的修证次第,会比较容易断除贪欲。长期来看,这也是对不邪淫戒的履践。我们了解戒律的原理,就可以很愉快的守戒,增长自己的德行。还没有受戒的人,也不必因为无法严格的遵守轻戒,而不敢受戒。-----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21》问七(原标题:有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总而言之,无义语就是所说的内容和解脱道无关、和弘法无关、和佛菩提道无关,这些都是无义语。所以同修之间所谈的内容,应该要有其意义,不要跟解脱道、久住、三乘菩提无关。------《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99集口四业之释疑》正铭老师 (原标题:略说“口四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实与佛说空性之正理完全违背,亦与佛说二乘解脱道之涅槃正理完全违背,应名真回之心者,绝非真发菩提心者也。宗喀巴复令密宗行者依于庆喜藏之邪说5,而于观想月轮之情境上用心,误认所观想之月轮为世俗菩提心,妄配所观想月轮上之金刚为胜义菩提心,知见肤浅若此,云何密宗黄教诸人推之为「至尊」?其实乃是于三乘佛法俱未入门之凡夫也,有智之人何堪受此诳骗、而续修彼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值遇善知识,不管是教授解脱道或教授佛菩提道的善知识,前提是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不是假名善知识;他开始修道并且修种种善业,也可以把后世应承受的很重罪业在这一世提前轻报。所以有人学佛以后有很多事情都出现了,都不顺心。但是不要抱怨,未来要受的重报如今正在轻受,有什么不好?最多是开悟的时间往后拖个两、三年或五、六年,那也无所谓嘛!反正印顺出家以后(游心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90彼等众人则以瞋心诽谤,甚至以藏密诛法作法而欲诛杀之,就成为猛利瞋毒;如果深信教外道邪法,或深信熟读处处具足断常二见的《广论》就可以成佛,就是猛利痴毒;因为《广论》中所说法义,都与声闻解脱道无关,更与大乘佛法成佛之道无关,由此猛利贪、瞋、痴三毒所发起之业,正好就是宗喀巴《广论》中所说的「成极尤重」的重恶业,《广论》的弘扬者及学法者,都应该依据《广论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