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注9)世尊不仅演说解脱道令二乘人得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而且开示正法眼藏令菩萨明心证悟得不退七住,更令菩萨亲证别相智乃至初分道种智,并加持令菩萨于无生法忍心得决定而入圣位,故菩萨所行是谓功不唐捐。如来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获功德,故应精勤护持正法。(注10)如来勉励学人在此娑婆世界精 admin

2020-07-12

  所以说这个第一义谛的正理的实证要在极乐世界七天,也就是说娑婆世界七个大劫这样子,而不是说纯说解脱道正理——因为解脱道正理其实是含摄在第一义谛正理当中的一个小部分。所以说佛法当中基本上是两个主要道,就是佛菩提道和解脱道。那上品中生的菩萨,他不仅是要了解解脱道,而且到了极乐世界是纯说第一义的正理,也就是说纯说第一义谛的正理,你要在七天能够实证 admin

2020-07-06

  而且这里是说纯说第一义谛的正理,也就是说,他所在的极乐世界,佛对于我们上品中生的菩萨开示什么?开示的也是第一义谛的正理,而且是纯然的第一义谛正理!也就是说祂不是讲解脱道,而且是纯说第一义谛的正理,也就是说在我们娑婆世界第二转、第三转法轮经典的这个正理,而不是讲解脱道,是讲纯说第一义谛的正理——三转法轮,尤其二转、三转法轮的经典。所以说从这 admin

2020-07-06

  所以成为僧,是因为证得世尊所开示之法,然后依于世尊所开示之法而说,这仍然是必须要三宝具足的,不能说把佛宝的身相去除,但留表相僧宝的身相,然后所说的法却与佛所说的解脱道、佛菩提道是相违背的:一者,这是严重的谤法、坏法的因;其次,这又是破坏众生清净三归依的一个恶因,有智慧的人都不应该这样作的。但有一分原因,其实是因为末法的众生福薄,所以才会有得净三归依 admin

2020-07-06

  一般想要修行解脱道,一定要修行戒定慧这三无漏;无漏就是让我们的修行,能够一直往上增上,这样修行就不会退失了。所以如果能够守淫戒,才能够生起禅定,也就是说离欲;一般来讲离欲界生,色界的初禅天身才能够现起,所以初禅天身又叫作离生喜乐,就是表示离开欲界,生起喜跟乐。至于修习禅定,不管功夫怎么作,顶多就能够修到未到地定,所以叫作事障未来;不管你禅定用功到什 admin

2020-07-06

  至于说解脱道的修证,一般来讲,都是从烦恼障这边来下手;如果能够有布施,那我们要修烦恼就容易,烦恼障要断除烦恼,烦恼障的最根本,就是以贪爱为根本。所以一般我们在说,佛法的思维都是六种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不正见,这些整个都是从贪爱这边开始下手断除。包括十二因缘,也都是从断贪爱这边开始修,想要修禅定,也是要断欲界爱、欲界的贪爱,那你看修解脱道 admin

2020-07-06

  其实念佛法门还有非常非常多的,比如来讲,譬如持名念佛完了,其实还有观像念佛——你透过观佛的形像而来修证,让你的定力增进来消除业障;也有透过观想念佛,譬如《观无量寿佛经》当中所说的种种观,总共十六观,这个观想的念佛法门;那也有忆念思维的法门,透过忆念思维诸佛的功德、诸佛世界的无边的庄严,种种的无边功德、福德,以思维忆念思维的方式来训练自己定 admin

2020-07-06

  至于修慧呢?佛法要修福修慧,修慧就要观慧有两种,一个就是小乘的解脱道,就是观五阴、十八界的虚妄,就是这篇故事告诉我们的,能够观五阴、十八界的无常、苦、空、无我,我们就愿意厌离;厌离这个三界,那就能够得证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四果。至于解脱道的慧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它的修法,就是要参禅来悟这个如来藏,知道我们的身心乃至山河大地,简单说 admin

2020-07-06

  当这一位菩萨在听经闻法的过程之中,他明白了:原来真正的佛法是在说解脱道、佛菩提道,而世间的慈善救济虽然也是佛法,但是,是通于外道法的人天善法。因为外道也求生天,所以也有人天善法,但毕竟即使一生努力地救济众生,所得的果报还是在人天之中;若是不再加修禅定,而有所修证的话,甚至于还出不了欲界,都还是在轮回生死之中。这个时候,菩萨有了警觉之后,知道要求解脱 admin

2020-07-06

  所以说,凡是今日乃至于过往修学解脱道的人,如果你不曾行于种种的谤法乃至于毁佛的种种恶业,而且能够如经中佛为我们开示的:行于惠施、仁爱、利人、等利等四事的供养,那么这一类人将来在弥勒菩萨成佛,初转龙华三会的二乘声闻解脱道的法道的时候,这一类人都可以证得阿罗汉果。这个也就显示说,诸佛成道时,例如弥勒菩萨成道时如果是三会说法,那么这个时候初转的一定是属于 admin

2020-07-06

  那么佛讲了什么道呢?就是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但是解脱道函盖在佛菩提道里面,它只是佛菩提道里面一小部分;所以总括来说,佛讲的道就是佛菩提道,也就是成佛之道。既然有道,那么就一定有法,道只是一个总称,那里面有许多应该修学的法。而且,不同的道,所应该修学的法,也就有种种不同了。譬如声闻道就是要修四圣谛、八正道,缘觉道就是要修十因缘、十二因缘。可不管是声闻 admin

2020-07-06

一个刚出生的六个月、一岁、五岁的幼儿,他的意识能听懂什么?所以往世证得圣道的种子仍是意根所默容的,而意识是这一世才出生的,不能接触到意根所含容的那一些往世的出世间法种子;得要等到因缘成熟了,又遇见了通教菩提,于是又开始听闻解脱道,使他今天证得初果,明天就证阿罗汉果了。这是因为意根把往世的种子从如来藏中勾出来了,意识遇到正确的解脱道正法而思惟的结果说 admin

2020-07-03

  《心经》是佛法之中般若诸经的精华,所有言说语句皆以围绕法界实相心第八识而说,依般若智慧讲佛菩提道的次第修行,依据实相心而说解脱道的涅磐境界和佛菩提道的般若智慧境界。同时也是在说禅宗学人由证悟如来藏心、眼见佛性直至过牢关而证得有余涅磐的种种境界。《心经》所论述的解脱道并非是以二乘菩提由现观十八界和五蕴的虚妄而断我见我执,取证声闻缘觉的解脱果,证得无余 admin

2020-06-26

  甚且公然否定最原始结集之四大部阿含诸经中之圣教,妄判为六识论之解脱道经典,公然贬抑四阿含诸经中之八识论正教,令同于常见外道之六识论邪见;全违世尊依八识论而解说声闻解脱道之本意,亦令声闻解脱道同于断见、常见外道所说之解脱,则无余涅槃之境界即成为断灭空而无人能知、无人能证。如是住如来家,著如来衣,食如来食,藉其弘扬如来法之表相,极力推广相似像法而取代声 admin

2020-06-20

  他们都住在欲界中,天魔竟拿他们无可奈何;所以只要有这种大乘法的大比丘住在人间,天魔都觉得好恐怖,所以大乘法中实证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大比丘,最有资格承担怖魔这个威德名称。那么,又说这一些人都是阿罗汉。阿罗汉至少要有三个德行。末法时代有一些胆大的学人自称证得阿罗汉,可是并不具备这一些德行。十几年前从南洋来的、或者传进来的法义,他们所谓的阿罗汉并不具备这 admin

2020-06-20

  世尊!我们这些大阿罗汉们就是因为有三种苦的缘故,所以在生死中受到了种种的烦热忧恼,而我们竟然这么迷惑、没有智慧,总是喜欢贪著于声闻解脱道小法。今天世尊让我们这些人好好在世尊的这些宝藏之中去思惟,让我们蠲除了种种法中戏论的粪秽,而我们在这里面勤加精进的结果,终于可以获得二乘涅槃──等于穷子‘除粪二十年的价钱却只是菩萨们的一日之价’。既然得到 admin

2020-06-20

  这是〈安乐行品〉,世尊说:在后世想要为人演说这部《法华经》的人,“当安住四法”;在这四法里面,第一法是“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菩萨行处”在上一段经文中已经讲完了,在后半段也讲完了“亲近处”,是说某一些外道,或者那一些有权势的国王等人,以及恶律仪的屠户等等,讲《法华经》如来藏妙法的菩萨,都不应该去亲近;乃至 admin

2020-06-20

  可是当他信受大乘法的时候,有人告诉他说:“大乘法就是解脱道,成为阿罗汉以后不入无余涅槃,依于解脱道继续在人间利乐众生,最后福德圆满时就能成就佛道。”他会接受,因为他在法上的忍,就只能到这个地步。但是如果你告诉他:“大乘法不只如此,还包括如来藏的实证而现观实相般若智慧。此外还要进修一切种智,灭尽五阴的习气种子,历经《华严经》所讲的菩萨 admin

2020-06-20

  对辟支佛来说,四圣谛、八正道就好像是一个总相智,辟支佛的因缘法才是解脱道的别相智,因为所观深妙微细啊!所以从菩萨的智慧来看时,俱解脱阿罗汉还是有“不善之暗”啊!他的“不善之暗”就是不知道“名色缘识”的道理,就是不知道“识缘名色而有流转”的道理;因此菩萨就告诉他十二个因缘法。但是教他顺观逆观十二因缘法以后,他仍 admin

2020-06-20

  阿难白佛:云何为慈?佛语阿难:一慈众生,如母爱子;二悲世间,欲令解脱道意;三心常欢喜;四为能护念,一切不犯。是为慈心者也。佛语阿难:为人长大,恭敬人故。为人短小,轻慢人故。为人丑陋,喜瞋恚人故。生无所知,不学问故。为人专愚,不教人故。为人瘖痖,谤毁人故。为人聋盲,不喜听受经法故。为人奴婢,负债不偿故。为人卑贱,不礼三宝故。为人丑黑,遮佛光明故。生裸 admin

2020-06-14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9   …   51   52   下一页»   共1032条/52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