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样才能放下嫉妒心呢?在佛法的解脱道当中,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要断除我见以及我所见而证得初果,那么就可以从根本断除嫉妒等种种烦恼而远离造作恶业了。在《长阿含经》、《中阿含经》以及《杂宝藏经》当中,都有记载天帝释提桓因去向世尊请教,要怎样去除嫉妒等烦恼而证得初果的故事:有一天,天帝释提桓因邀集了一群天众一起去见佛陀,在一一向佛陀问讯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面是因为无明而去造作恶业,后面去恶修善是因为听闻到佛法以后,知道什么是解脱的智慧;去除无明,也因为要让自己能够进入解脱道修学而去恶修善。-----《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21集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是佛法吗?》孙正德老师 (原标题:如何得真正的自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第一个谈的就是五阴,先解释什么是五阴?为什么五阴能遮盖众生的真如实相?五阴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它们是虚妄的?三乘菩提所说的五阴有什么差别等等。待五阴的种种内涵一一解说完毕,接着再谈十八界,什么是十八界?十八界的内涵是什么?它们生起的次第是什么?它们究竟是从哪里出生?为什么它们是虚妄的?谈完十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了从痛苦中解脱,自古以来人们寻求各种解脱之道,却都无功而返,直到佛陀出现于世,人类从此才有了解脱痛苦的正确答案,但是有许多人对佛法产生误会,以为积德行善就是学佛,以为不停的打坐、修学禅定,使妄想杂念不再出生就能取证涅磐,以为保持无念就可以出离三界,就能解脱生死,实际上佛法分为三乘菩提,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解脱道”,另一部分是佛菩提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佛法不是这样的学的,在解脱道上只有舍而无得,佛菩提道也是舍,表面上看来有得,其实也是无得;因为解脱道中要你捨尽一切,把你的所有全部捨光了,还要把自己也捨尽了,把十八界五陰全部捨光了以后才是无余涅槃,可是这要有智慧啊!没有智慧就无法舍,就把自己抱得紧紧的:我这个觉知心常住不坏,我这个觉知心要进入无余涅槃。这就是不能舍,不能舍就不能证涅槃,不能证涅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般若慧里面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就是解脱道,一个就是佛菩提道;既然是大乘佛法,佛菩提道一定含摄解脱道的修法,这都是要不断地反复地修习,然后观行,才能够这个修法。......大乘佛法包含小乘的三无漏学,至于大乘又加一个,就是说我们要如实地证知,在五阴十八界的运作中,有一个真心如来藏,能够成就一切法之实性;如果没有一个真实的如来藏,那我们所谓的断尽五阴十八界,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执着这个我,进而基于这个我而产生的一切对人好的言行,都会有多多少少的染污不净,都会有因人我的分别和不顺遂己意而生的烦恼作伴,所以佛法的修学入门是从实证无我入手的,不论是二乘声闻缘觉所修的解脱道还是大乘菩萨所修的佛菩提道,首先都是要从实证五蕴我的虚妄开始的。很多人并不了解我与无我的真实义涵,所以只能在口头上宣称要无我,要除去对我的执着,但是却从来做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人们如果有世间智慧,而能分辨是非,不想和诸方邪见者一样,就请您千万不要贪爱意识心自己,千万要详尽的了知识阴的内容,一定得详尽的了知意识心的种种变相,才能真的断除我见,然后再于历缘对境中来断除我执,如此阿含解脱道的亲证才会有希望。如果继续坚持先入为主的错误知见,不肯切实闻熏正理与观行,就只能口说想要断烦恼、想要解脱,但是苦修的结果,却仍然无法获得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想修学解脱道的人,应当知道执著觉知心、思量心为我,即是已经落入苦集之中;若不离苦集,则不能灭苦。所以不要像一些大师专在我所的贪爱上着眼,譬如不贪钱财、名声等,而是应该在断除我见与我执上着眼,知道五阴是虚妄的,这才是解脱道的正确修行方法。如果专在我所上着眼,则不能在五阴我、众生我、三界我上面作观行,那就不能现前观察种种我都是虚妄法。不知道意识是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学解脱道的方式很多,但是有两大的核心,第一个就是要如何去观行五蕴空?我们说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空这个里面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没有你所以为、你所执著的性质存在。所以五蕴空的观行,就是你要去观行、观看、观察这个五蕴里面都没有你所以为、你所执著的性质存在。接下来是因缘法,因缘法就是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等等,这个里面的详细的观行。这个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是佛法中三乘菩提主干里有关解脱道的部分。而三乘菩提里的重头戏却是成佛之道,最后达到佛地的不住生死轮回,也不需灭尽假我自己而永入涅槃的境界中,称之为佛地的无住处涅槃。这是我们想要与你分享的一条通往究竟解脱与觉悟的道路,这才是幸福的终点,实则是三界六道以外唯一真实可信、有望企及的幸福终点,其他一切通道,无论做人、做天人、做神仙,都是或者染在苦乐参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彻底断除认为意识觉知心就是自己这样一个很深的误解时,当发现到这份存在本没有自我时,即证得解脱道的初果,成为证得无我智慧的圣人,挡在生命前的迷雾由此渐渐散去,若精进用功,即可找到生起这一切虚妄背后的真实——本来完美的无我如来藏,至此,生命的大门开始于眼前打开。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此可见,单以福德来衡量学佛的成绩,已然失当,何况是以部分的福德--良好的气质长相--来作为学佛得力与否的标准?再进一步思量,若外貌会反应出学佛的成绩,何以僧团中仪表甚为出众之难陀尊者,不是声闻十大弟子?何以僧众所著之法服─袈裟,其意为「坏色」?何以观身不净为四念处之入门?何以解脱道之观行,以色蕴为首要观破之对象?何以《金刚经》会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今天继续来作解脱道的这个演讲。今天要讲的内容就属于说你如何作观行,然后来证入初果。这个我们所根据的是弥勒菩萨的教授,在《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四,这边我们所看到的等觉菩萨对于证初果这地方是非常非常的重视。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你是自称是二乘的声闻人,那你应该要特别的留意这一份的数据、这一份的经卷。因为弥勒菩萨在里面说的实在是太过详细了,所以希望大家,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有无量的比丘、比丘尼证得解脱道的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四果;无量的人与天人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乃至发起成就辟支佛果的心。一切大众听闻佛陀说法完毕之后,都欢喜信受、奉行不渝,向佛陀礼拜后离去。这个故事是在讲摩耶夫人的故事,摩耶夫人是净饭王的妻子,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母亲。摩耶夫人于佛陀出生后不久就过世了,舍报后往生到忉利天,于是摩耶夫人的妹妹&mdash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学人假如不能够了知二乘菩提十八界空,不能证解脱果,不能了知解脱道的内涵,亦或不能亲证乃至于领受自心藏识,就没有办法进入佛菩提道之门,那更不要说可以领会华严宗旨于一般啊!所以实际上,华严的宗旨是尽摄一切宗派的教法,是具足显示成佛之道,其实是应当含摄于诸宗,而不应当单单以《华严经》的旨意,来自己建立这么一个宗派。第九,法相唯识宗。这个宗所说乃依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了从痛苦中解脱,自古以来人们寻求各种解脱之道,却都无功而返,直到佛陀出现于世,人类从此才有了解脱痛苦的正确答案,但是有许多人对佛法产生误会,以为积德行善就是学佛,以为不停的打坐、修学禅定,使妄想杂念不再出生就能取证涅磐,以为保持无念就可以出离三界,就能解脱生死,实际上佛法分为三乘菩提,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解脱道”,另一部分是佛菩提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大小乘真是「壁垒分明」吗?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初学者读经先由小乘而至大乘经典,是否才恰当呢?学佛者应当去选择分大小乘来修行吗?答:三乘菩提有共与不共的意涵,若不论与凡夫外道共之四禅八定,简略的说,三乘菩提都是强调「出离法」的亲证;实证三界生死的解脱,也就是解脱道的部分,这是不共凡夫外道,却是大小乘俱共者;此乃是共的部分,故以此而论大小乘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七、佛教的修证内涵1、佛菩提佛法之内涵,唯有二主要道—解脱道与佛菩提道,除此以外,无别佛法。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着,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都不是以现代人想的小乘压抑法去修持的,因为在《阿含经》里面诸圣者的修行时,许多人根本毫不勉强,比起现在许多开悟人要降伏烦恼来说,还要不勉强许多许多,这其中真是说差之很多,可是解脱道的修行,并不等于是这菩萨道的修行,除非他将来回到证悟真心的道路上来,或者他至少成就初果,将来可以不从佛法中退却;所以小乘法的修行观行,还是有许多的差别,非只有压抑而说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