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理解您们的心情,是怕我证得解脱道后走了。欠您们的债不还。我身体很差,所以您们让我生病。我愿意承担这样的病痛!我真的很愿意做一个菩萨,更向往做一个开悟的菩萨!我过去生欠您们的我都承认,菩萨是不赖账的,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会连本带利地全部还给您们!可是我现在没有能力偿还,但我却因为您们(及过去自身五阴所作恶业)的缘故生病疼死了,来生不知能否遇到正法?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能随善知识修学佛解脱道和佛菩提道二甘露法门,生起解脱智乃至菩提智之智慧火焰,焚尽自己无量劫以来,执六根、六尘、六识之五蕴身心为真实我与我所之无明烦恼习气,或发愿毕生以自己之身口意来修学佛法、护持正法,并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让自己能有更好的精力,从而可以更长久地依法修行,为之弘扬正法多尽一份护持之力,这才是舍身——以身命供佛之真实内涵啊。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众生入胎时总是起颠倒想,除非是过去世有悟了,或者是在解脱道上曾经断了我见以上的人,否则入胎时都是颠倒想入胎的,所以即将投生为女人时,见了未来世的父母交合,就喜欢父亲,就幻想自己为女人而与来世之父亲共行淫事,当然来世就生为女人了。若是于母起贪,也是同样的道理而在来世生为男人。如果诃责女身,那当然就不会以那个心态入胎了而再度成为女人了。但是菩萨往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他就会这么想说:难道这就是佛法吗?可是他的知见说,佛法是要能够让人家了生脱死的,那假如像这样长此以往之后,还是免不了生死之苦;所以他就多方寻求思维真正能够解脱的内涵跟方法,当然在因缘成熟的时候,碰到了善知识,终于他可以亲证解脱道。所以这一类人叫作上根器的人,因为他终于能够分证三乘菩提了;可是,我不说这一类人叫做上上根器人,因为他虽然分证所谓的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当他否定佛教三乘菩提的所依——第八识如来藏的时候,他所说的小乘解脱道就不是能真实实证的解脱道,都只是戏论而已。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26集什么是法师、禅师、律师?(原标题:谁堪任大乘佛法中的法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修习禅定不可以只靠打坐,也要精进降伏或断除五盖性障,这样禅定才能够成就;要证解脱道或佛菩提道之法,必须先让次法成就;或者要证悟实相,需要先断我见等等。所以,法义上的关联与修学次第,也是具有至关的重要性的。又譬如《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即使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同根器的人,却需要修学不同的法门才能成就。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三乘佛法中的小乘声闻解脱道,是以身念处(也就是观身不净),还有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以及法念处(观法无我)的四念处法为行门,依苦集灭道的四圣谛而作观行,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是虚妄不实,可以因而得以断我见、断三缚结;进一步又依八正道而行,修断我执思惑等三界惑及我所的贪爱,因而得以出离三界生死。其中,八正道是八项远离偏邪,质直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声闻是由于听闻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而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合称为解脱道。而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那我偏偏要说这样的说法是:口说三乘,又说五乘,然后有时候又加说大乘不共,其实都是掩人耳目之说。他的目的都只是要在说,三乘的解脱道皆共一味,目的是要否定菩萨道;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声闻解脱道,尚且不以出家表相来认定他就是出家人,更何况是大乘佛菩提,更不会以出家表相来认定他就是出家人。在《大宝积经》中弥勒菩萨曾为大众开示:世尊!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诸菩萨真出家者,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可名为真出家也。弥勒菩萨已经很清楚开示,出家仅是表相而已,不是真正的出家;真正的出家就是在佛法有所实证,并且以实证所得的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前面所说明的部分,只通于一般人在容貌、生活资财、人缘好坏、聪明与否等等这样所显示出来的福报;然而这一些人世间的福报,仍然不能够成办生为欲界天、色界天的庄严,所以只生而为人;乃至说,也没有办法成办修学解脱道的法,甚至是亲证法界实相的法。因为现见一些饶有世间财富,而且也真的是为世间人所尊敬的那些人,却仍然没有能够亲证解脱道、佛菩提道的因缘;尤其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换句话说,定性的二乘人注重的是自我能否解脱生死,只是在还没有舍报之前,随缘说一些解脱道的法;舍报之后,或生到欲界天、或者不再回到人间等等,于众生到底有何大利益可言呢?所以有时候才说,他们几乎是不修他庄严的。那么为什么说善生菩萨是慈悲的呢?因为他了解说:菩萨法是不能只有自庄严的,要同时以他庄严来自庄严。可是这句话说得有点绕口,这意思是说,菩萨虽然也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三种意邪行是邪见,指的是对于佛法中的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见解完全偏差而错知错解,没有办法走入正确的法道中。例如他把阿罗汉当作就是佛法中最高的修证,认为佛陀与阿罗汉的智慧是一样的,把意识心当作是不生不灭的真心,把世间的修福、修定当作是成佛修练的法门,把世间的哲学推论当作是佛法的解脱智慧,这些都不是真正佛法的行门与修证范围,抱持著这些偏差的见解不能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真正出家的功德是要从解脱道,乃至是应当讲说是从佛菩提道的亲证上来谈。先从最基本的亲证解脱道断我见来说,当你对蕴处界是虚妄这一点已经有了第一分的心得决定,试问:你难道不会对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是对自身所拥有的名闻利养等的贪着会减轻了一部分吗?所以,当证得这样初分的出家法,本来在家时因为对五欲的贪着、因为于信心的不具足,所产生的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此时的清净三归依却是不共外道,虽然只是在外相上世间的住持三宝上来归依,却是在这样的趣向过程中,使得菩萨分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因缘一分一分地成熟,这是外道法所没有办法成办的部分。菩萨修学的阶位次第增进之后,来到了六住位,一样要如同二乘人去观蕴处界虚妄,乃至也要断我见;此时所证之法,有通于二乘人的一分——所谓的二乘的空、无相、无愿三昧,这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假如有人说:释迦牟尼佛已经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入涅槃了,现在已经没有佛了,留下来只有众生对佛永远的怀念罢了!又假如有人说:佛法方便分为三乘,其实所修的都是只有解脱道而已,只是菩萨的悲心较二乘人更为殊胜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请问大家一下:这些做这样主张的人,有没有对佛、法、僧三宝内涵上认知的智慧庄严?这些人对常住三宝的理事意涵有智慧庄严吗?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其中定境止观所观的影相,是如来藏所生的定境法尘,藉由不断降伏无始劫以来意根作意攀缘五尘的习气,使得意识于定境中而作了别观察,不缘于五尘;以这样的止观,来安住于有觉有观、无觉有观乃至无觉无观三三昧境界中来证得四禅八定,但这只是世间三昧,还不是出世间三昧与世出世间三昧,因为虽然对于四禅八定具有审细正确观察,而能够了知四禅八定必须舍弃五欲五尘攀缘贪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子看来,二乘出世间的解脱道法,就已经是无所得的,那么大乘的世出世间法呢?依然也是无所得的,只是所依止的,不像是二乘人依止于蕴处界法,来修证人无我;而是依于法界实相的本来无我,来修证人无我、法无我。要明白这个道理,请看在《佛藏经》卷下之中,世尊如何叙述祂过去世的一个状况。【佛告舍利弗:我念过世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值三十亿佛,皆号释迦牟尼;我时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真正的佛法,其实是甚深极甚深,乃至只是解脱道的知见,还不是涉及进一步的亲证,都已经是很难了,这就是为什么世尊说法的次第: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解脱道的法是要摆在最后面,而佛菩提道的法呢,那可是要在般若度的时候,才详细宣说的。先来说说苦与乐的定义,一般而言,佛法中的定义,若是说某甲离开某一种境界之后,一直还在想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三乘菩提道的修证是要戒、定、慧具足,解脱道的正见慧观更是重要的基础。提婆达多认为他所提出关于衣服、饮食、住所的五法,是比佛陀僧团规定的还严谨。但是,佛陀在教示有苦行习性的——如大迦叶行头陀行时,内容是比提婆达多所提的还多,有十二条;而且,佛陀针对每一条持守的法则,都仔细地开示观行的内涵、方法和趣向,教导好乐于头陀苦行的们,如何依十二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