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善业会助长他在佛菩提道或解脱道的修证上,迅速的获得证量。如果往世是多造恶业,那就牵涉到许多的问题:譬如往世曾多害人,或殘害大量的众生,,在这一世修学佛法时,由于被害而墮落鬼神道的众生了解佛法是可以让他出离生死的,他只要出离了生死,大家都要不到往世被他所欠的债了,一定会障碍他,当然会对他产生障碍,就使他无故产生许多波折;譬如有时以种种方法障碍他,使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供养或诽谤世间人,一定有它的因果,但是善恶因果比较小,因为他是解脱道中的凡夫,更是佛菩提道中的凡夫;若是供养或诽谤证得四襌八定的人,因果就大一点;供养或诽谤初果人,因果就更大;供养或诽谤明心的人,因果又比初果人更大;供养或诽谤地上菩萨,又比供养或诽谤阿罗汉的因果更大;若是供养或诽谤等觉与诸佛,善恶因果就难可想象了!当供养他利益愈大时,对他做反面 | 三摩地 2018-07-23 |
受八戒斋的目的,在前面已经讲过,是说菩萨优婆塞戒是为将来兼受比丘戒及大乘菩萨戒作准备的;既然将来想要求受比丘戒,就是想要求证解脱道,就是为将来出家而作准备的;那当然每个月要有六天受八戒斋,这个八关斋戒一定要受。受八关斋戒而在寺院中度过清净的一天,就顺便供养三宝;若不这样作就是得失意罪,若不能每月六日受八戒斋,将来想要受比丘戒也就无法成就了。因为比丘 | admin 2018-07-23 |
|
![]() |
这就有很多的差别了,譬如说,刚明心见道,虽然阿罗汉不懂实相,但是他们在解脱道上的证量终究比我们超过很多,去和他们亲近亲近又有何妨呢?双方都可以获得利益;他们可以从我们这边得到佛菩提道的知见,我们也可以帮他们回心大乘;而我们应证的无余涅槃、有余涅槃还没有亲证,可以和他们亲近而增长自己的涅槃解脱道上的知见。而如果是地上的菩萨来亲近声闻、缘觉,那是结交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三、正觉发愿文: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回向的真义是为了透过菩萨一切的善净行,希望增上自己与众生在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圆满成就,等而下之,才是在世间法上面的遮障减少、福报增广,故回向应以利益众生及自己能够在佛道上的成就为主,若离此目的,无法圆满成就回向的功德。回向本身的实践就是一分的功德受用,如法的回向,不论回向给别人或者自己,都不会有所谓的缺损,反而是增益,也并不会因为物质的局限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经中的故事是说:往昔天竺国中有一间松寺,其中有住四位道人,他们都是修得五神通以及漏尽通,所以是六通具足的解脱道上的实证者。天竺国的四个居士,各请一个道人长期供养,四个道人也各行教化。一个人至天帝释处演说佛法,一个人则到海龙王宫,另外一个人到金翅鸟所,一个人到皇帝人王之处演说佛法。当这四位道人说法完毕,他们分别会在天王、龙王、金翅鸟王、人王处,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回向的真实义,主要是希望透过菩萨的一切善净行,能够增上自己与众生在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上的成就;等而下之者,才是在世间法上面的减少遮障、福报增广,乃至求取各种三界有为之法。所以,回向应以利益自己及众生能够在佛道上的成就为主,如果离开这个目的,就无法成就回向之功德。譬如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中记载,须菩提尊者在弥勒菩萨开示以后说:若不闻不得般若波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中所含摄性障,性障则是指五盖,也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悔和疑等,这五个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者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二、所知障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无法成就佛道,也可以说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佛道上的障碍。三、业障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理解您们的心情,是怕我证得解脱道后走了。欠您们的债不还。我身体很差,所以您们让我生病。我愿意承担这样的病痛!我真的很愿意做一个菩萨,更向往做一个开悟的菩萨!我过去生欠您们的我都承认,菩萨是不赖账的,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会连本带利地全部还给您们!可是我现在没有能力偿还,但我却因为您们(及过去自身五阴所作恶业)的缘故生病疼死了,来生不知能否遇到正法?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所以,从这里的圣教开示,我们就可以知道,回向的真实义乃是希望一切的菩萨,他在努力的去利益众生而广集了无量无边的广大福德的时候,这样利益众生广集善根的同时,菩萨再透过一切的善净行的实践,总和的来回向;希望以此回向的功德势力,来增上自己以及众生在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上的实证,能够这样成就;依这样的善净法来回向,来成就无有颠倒的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每遍就地一拜。三、诵经:长跪合掌以至诚心诵《心经》一遍,就地一拜。四、无相忆念拜佛半小时至一小时不等(视各自情况确定)五、发愿长跪合掌,以至诚心诵《开经偈》一遍:“微妙甚深无上法 百千万劫难值遇 我今见闻得证悟 愿解如来究竟义”(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胡跪叉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一天就在夜后分时,他心中生起这样的想法:世尊教令我念诵‘我拂尘,我除垢’这两句法,这两句法的道理是什么呢?这里所说的尘垢有两种,第一种是内尘垢,第二种是外尘垢;世尊教导的这两句法,所说的尘垢是指内心中的尘垢呢?还是指外在的尘垢呢?这两句法中所说的道理是直接在说明解脱的妙法呢?还是在密说解脱的妙法呢?当愚路比丘这样深入思惟时,忽然懂得这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实与佛说空性之正理完全违背,亦与佛说二乘解脱道之涅槃正理完全违背,应名真回之心者,绝非真发菩提心者也。宗喀巴复令密宗行者依于庆喜藏之邪说5,而于观想月轮之情境上用心,误认所观想之月轮为世俗菩提心,妄配所观想月轮上之金刚为胜义菩提心,知见肤浅若此,云何密宗黄教诸人推之为「至尊」?其实乃是于三乘佛法俱未入门之凡夫也,有智之人何堪受此诳骗、而续修彼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理解您们的心情,是怕我证得解脱道后走了。欠您们的债不还。我身体很差,所以您们让我生病。我愿意承担这样的病痛!我真的很愿意做一个菩萨,更向往做一个开悟的菩萨!我过去生欠您们的我都承认,菩萨是不赖账的,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会连本带利地全部还给您们!可是我现在没有能力偿还,但我却因为您们(及过去自身五阴所作恶业)的缘故生病疼死了,来生不知能否遇到?所以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所以,从这里的圣教开示,我们就可以知道,回向的真实义乃是希望一切的菩萨,他在努力的去利益众生而广集了无量无边的广大福德的时候,这样利益众生广集善根的同时,菩萨再透过一切的善净行的实践,总和的来回向;希望以此回向的功德势力,来增上自己以及众生在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上的实证,能够这样成就;依这样的善净法来回向,来成就无有颠倒的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回向的真义是为了透过菩萨一切的善净行,希望增上自己与众生在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成就,等而下之,才是在世间法上面的遮障减少、福报增广,故回向应以利益众生及自己能够在佛道上的成就为主,若离此目的,无法成就回向的功德。回向本身的实践就是一分的功德受用,如法的回向,不论回向给别人或者自己,都不会有所谓的缺损,反而是增益,也并不会因为物质的局限而无作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菩提智,在我们刚开始讲这部论的时候,就说过是函盖了二乘菩提在里面的,所以才叫作无上菩提,不能把解脱道排除在外而说佛菩提是无上菩提。因为这样子的话,还是有所不足的。接下来说:随喜回向无上菩提之后,就得要发大誓愿,并且是无有休息的大誓愿。《华严经》初地菩萨品中说,菩萨初入地时坚定的发起了十无尽愿;这十个愿是尽未来际的,可是未来际无穷无尽、永无边际,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这个大乘的出世间不同于二乘解脱道的出世间,因为二乘的解脱道,只是将五阴世间出生的烦恼因灭除,使得五阴不再于三界中出生现行,仅存涅槃本际如来藏住于本来解脱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寂灭状态中。因此说二乘解脱道法,没有世出世间的功德可以发起。世出世间的殊胜功德,一定是依止于不偏三界空、不偏三界有的般若中道才能够引发出来。因为出世间,指的就是我们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我们必须以念佛或是持咒,真正趣向于我们要修学的、真正的、解脱道的法,甚至是大乘佛菩提道究竟解脱之法,这才是真正的佛法。第十种:有的人认为,每天打坐就是佛法。在现在的佛教界里面,很多人天天打坐,甚至于如果没有打坐的话,就认为是没有在奉行佛法。其实打坐本身也是助道法。从佛法的角度来讲,以大乘法来讲,真正要靠打坐来修行入定的话,并不是在外门修六度万行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