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很多人的生活,可以说是由痛苦串联而成的。这些人是把痛苦当成自己独特的享乐方式。所谓痛并快乐着,说的是同一个意思。越是幼年时经受的痛苦,越容易在将来的日子里被重复。因为这些痛苦会渗透在一个人的人格层面,在不容易被探测的深度潜藏着,持续而坚韧地寻找表达的机会。这种表达往往会给一个人所有方面打下痛苦的烙印:他的许多看法是令自己和他人都难受的看法,他的情绪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的书籍而埋怨(已有的书有几本认真照做?)虽然有这种种的烦恼,但还是请接受这一切, 三摩地

2018-07-22

为了放下,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无常的观行,观行我们的身心以及周遭的事物都在不断的演变。透过那样的观行,你就会卸除了对于世间的事物,有所谓恒常不变的这样的迷失。实际上,你所放不下的烦恼也不是恒常的。卸除这样的迷失的时候(朝山的准备做好),接下来,你就可以开始上山了,也就是进到佛门,来修习真正的佛教的义理。第一个要修习的佛教的义理,当然就是如何去解 三摩地

2018-07-22

既无我,你又在执着什么?坚守什么?到这里为止我们所给予你的可能都是悲观的信息,你或许难以接受,宁可继续回到原来自己所建立的有关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体系中坚守不动,你内心深处觉得:即便虚妄,即便痛苦,至少好玩,至少我还知道自己可以干点什么,如果如你所说,这个我只是虚妄,有爱就有伤害,一切都是无常苦相,那么我恐怕连第二天睁开眼睛继续生活的勇气都没有了!(五 三摩地

2018-07-22

从现实角度来讲,社会仍处于大变革时期,旧体制已打破,新体制尚未完善,人们对生活普遍缺乏安全感,难免对当下及未来充满担忧,害怕生活失控,担心突发事件超出能力。正如春种、秋收、冬藏一样,必要的忧患意识不可缺少,它能帮我们储备好能量顺利度过生命的严冬。但凡事过犹不及,担忧也应适度。生命本身是一个过程,每一个当下拼接成了人生旅途的风景。当我们每天为未来忧心 三摩地

2018-07-22

有一天,他突然质疑我出家妈妈一定就不幸福这个想法,看看现在妈妈就很幸福吗?这一看才发现,自己似乎从来没有感受过妈妈的那种呵护与温柔,而更多感受到的是作为人民教师的妈妈,妈妈的职业就是教师,不知是否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总是教育他人,面对舅舅、小叔、小姨,妈妈一直都是不断教育,希望他们依照自己的想法来工作、生活、学习,可渐渐得大家反而都因此远离妈妈。当初 三摩地

2018-07-22

那部佛经不仅在外面,不仅印在书本上,卷轴中,更多是体现在你的存在中,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你如何与周遭的人进行互动,你如何在生活中进行拣择取舍,这其中都体现出你自身佛法上的证量。无明的消除不仅是透过知识,更来源于利用知识在自身上的运用,发现到自己对于生命的误解和错认,由于这一分清明的发现,而破除了一分的无明遮障,故而消除一分的烦恼,获得一分的解脱。菩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一个染上毒瘾的人,他理智上虽然很清楚:“我不要再吸毒了,不要再过这样的日子了,因为过这样的日子,会让我自己受到别人种种的轻视,以及我生活可能遭遇到困难。”可是在那许许多多的场合中,他就是没有办法抑制自己有一个心念,想要继续染上这个毒瘾,这个就是因为由于末那是一个决定性的缘故。所以我们同样回到我们这个世间法来说,贪瞋痴我们不也是犯上这 三摩地

2018-07-22

尽管如此,从世间亦有许多气质长相出众者,生活过得不一定比其它人来得好,或者不见得人人均喜欢同一类的气质长相,乃至于其气质长相令一部分人甚为喜欢,却令另一部分的人甚为不喜的现象。以此常见的情形即可推知:气质长相仅是福德的众多展现方式之一;气质长相良好者,可以表示一个人过去世累积了相应的福德;或者此世的生活因缘顺遂,但是长相气质却不足以函盖其全部的福德 三摩地

2018-07-22

那你去观察桌子、椅子这些资生的用品,这些资生具能够让你生活必须要所需的;然后乃至于这些山河大地等等,把分作山、分作河、分作城堡、建筑物、房子,这些内外事情总共有几十件事情,你都要一一的观察。观察什么呢?这些法是不是会变异?这些法是不是变异完以后又会恢复?它们是不是固定的一个相貌?形体会不会变?譬如说,你之前看到某某人他还健在,后来你就看到他到医院里 三摩地

2018-07-22

母亲自己在外吃过之后,就会带一份食物回家给女儿,每天都是重复著这样的生活。有一天,她的母亲不知何故,而延迟了带食物回家的时间;这女儿心中因母亲的延迟回家而感到忧心不安,再加上被饥渴所逼恼的缘故,心里便起了瞋恚之心,说:‘我母亲今天为了什么而不给我食物呢?也不回来看看我。’乃至反复再三,非常郁闷烦恼,又更加地生起瞋恚之心说:‘我母亲真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它必须在觉得异常时,先唤醒意识(令阿赖耶识流注出意识的种子),使意识出现,藉意识的分别性来判断应该作什么?浮生一大梦,在梦中你执着梦里的种种荣辱得失苦乐,可是等你醒来以后,你还会再执着梦中的一切们吗?往往是一笑了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以为自己很清醒,总以为眼前的一切很真实,那是因为你还没有醒来,所以就像在梦里执着梦境一样去执着现实中存在的一切。 三摩地

2018-07-22

前世有什么样的习气种子,今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和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因此导致我们容易患上什么样的疾病,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就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会被那些各种广告所蒙骗,而能抓到重点,以正确的身口意行为,防止产生患病的因,这样才能真正的预防疾病,改善健康。假使百千劫,所作因不虚,因缘际会时,果报自现前,你做过的每一件好事坏事,你的如来藏都会一五一十记录下来, 三摩地

2018-07-22

把触而不了别当成是真心:有人说真心是无分别心,所以我就是触而不了别;我在日常生活中,我做一切事情,我都是一触即止,都不做分别,这样的境界就叫作涅槃。我们来看看你在日常生活中,能不能触而不了别?当你吃饭的时候,如果你是练到触而不了别,那么你是如何拿到筷子?你如何知道那是筷子?你如何知道那是菜?然后去挟菜?把菜挟到嘴巴里,你怎么知道那是嘴巴呢?所以如果 三摩地

2018-07-22

」以佛法的角度而言,生活中屡屡会有以上这些情况发生,是因为彼此之间不够用心,再加上心思不够细腻,不能有观察的智慧能力。若谈到细心、观察、智慧等等,在佛法上有专门名称,谓为「止、观」。举例来说,健康的小朋友们活泼蹦跳,能要求他们乖乖坐着不吭声吗?当然不行,所以小孩子是不可能有「止、观」的能力与智慧。极简略的解释,一般生活上的「止、观」需经由训练,将时 三摩地

2018-07-22

生活中的佛法-面子在人生学习过程中,现在可是听到最多的为他人设想、成就他人的名言,诸如「四摄法」、「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自利利他」、「行菩萨道」、「入廛垂手」…等等,这是在人生中心存「以真实的生命智慧服务人们」的智能型过客所「无限甘愿」付出的心行;然而身为服务人群的「无限甘愿」这类智慧行者,深知骄慢的过患,所以在修学过程中,向来看 三摩地

2018-07-22

生活中的佛法~人生的探讨我们不妨试着这样推敲,若这世界上都是假的,佛家不是说有轮回吗?而且在这个世界上,也有某些特异功能或利用摧眠确实知道自己所经历的前生往事?所以说轮回是被证明不可推翻的,那表示在众生轮回的循环里必然是有一个可以将有情生命相接续的东西存在,才会有众生轮回的现象存在了?不是这样吗?那众生无始来轮回的生命如何相续呢?相续不断的生命是以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很多夫妻生活多年以后,已经很多年不曾好好看看对方的脸。两个人不再是我和她的关系,而是我和它的关系。在世间,我们就不断的在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人身上画出自我的肖像,将其确认,定为我的属地、我之所属。网络购物狂,网络下载狂,就是这样,在纳入囊中完成我的认定后,内心的憧憬消失,热情减退,所购之物买回来也不多用,下载的电影也不看,重点不是用、不是看,而是 三摩地

2018-07-22

那如果说这个不用特别去寻找,这自自然然的状态就是,那也是无知外道,自然外道,无事息心的外道,不必用功的外道,不知接下来还要做什么的外道,所以这种外道,将想法放在自然,任运自然,这当下就是,当下即是,不必特别生起什么求圣求贤的念头,每天如是好好生活,这样不去执着一切诸法,而能够随缘过此生,遇到有缘份的人,就跟他说这番道理,以为这样就是了达佛意了,对一 三摩地

2018-07-22

一、佛教的起源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成为富有鲜明特色的重要宗教。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民情风俗的角度而言,我们都应对佛教知识有正确和基本的了解。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宗教派别有成千上万种,但是,公认的世界宗教只有三种,即佛教、教和伊斯兰教。在这三大世界宗教中,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