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并不是因为对生活失望,而是明白人性本来如此。就比如,我们用现在的观念去看古代的贤德之人会赞叹不已,但是在那个时代或许贤良本来就是应该有的心性。社会在变化,人的心性在变化,就连单纯这样本来美好的字眼也被暗讽为傻......后来小编跟善知识请教自己的困惑,问学佛人到底应该怎样智慧的为人处事,进而利益众生呢?善知识说:多多闻熏佛法的正理,如理作意,如法生活,做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的习俗流传到中国以后,演变为烧纸钱,或者将衣物、各种生活用品等画在纸上,再予以焚烧,用来供养鬼道众生。所以,烧纸钱的起源可以远推到天竺密宗,再远推到事火外道,密宗的护摩法其实不离事火外道的法。但是,这种以焚烧来供养佛菩萨的火供之法,在经中是佛所禁止的。不过,由于鬼道众生的世界是与我们人间互相重叠的,所以他们所需要的物资也是不离人间世界,如果有人 三摩地

2018-07-22

那有的人是折成了元宝、折成了硬币状,象征银锭或银元以供亡者能够作货币的花用,希望这个亲人死了以后能够在阴间过着美满的生活。你看!这个就是众生因为我见未断的邪见,所以辗转而生认为说把这些东西折成元宝、硬币状,这种东西乃至于这些金纸、银纸把它折成这个样子,这个是谁用得到?这个是鬼道众生用得到,但是你用这样子烧给他,他也未必用得到,因为鬼道众生还是有福报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他死后已经堕落到饿鬼道去,那么子女们为他追福的话,是可以使得他的依报受用获得改善:环境会比较好、食物容易得到,受苦当然就会比较少;但是他的正报的饿鬼身,仍然是不能免除的,他还是要继续在饿鬼道中生活。但是如果有人生前修了十善业道,死后生到欲界天去了,那么他的子女为他追福,以他的名义去作种种的布施,或者准备了一大堆的饭菜和冥纸来供养他,他其实是不会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是直心?要如何在生活上行此直心呢?在世间法上,直心通常是比喻一个人的心地直爽没有心机。例如有什么就说什么,毫不隐讳,也不会为了其他目的而说话拐弯抹角。就好像两三岁还很纯真的小孩,当爸爸妈妈在背后叫一声,他会立刻答应,赶快转身就走过去,这就是直心,没有其他的心思直接应对;如果渐渐长大后,就没这么单纯了,爸妈叫他,他心里可能会先嘀咕:一定又是什么事 三摩地

2018-07-22

而这四种食跟我们的生活的内容息息相关,因为这个饮食段食,跟我们的六尘的触的食,还有对于生活未来世的希望的意思食,乃至对于六识的贪着,都是我们在三界里面轮回生死的关键。而我们要获得解脱,特别是要获得声闻的解脱,就是要从这四种食的降低,对它的贪着的降低,认识它的内容之后,这个内容一一把它降低,然后把它断除,这样就可以获得解脱。而这个就是佛对于饮食所应该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世世修集福德、植众德本,但每一世都只享用一小部分福德来生活,但是每一世都修集很多、留下很多,所以福德累积越来越多。菩萨因为这个缘故,捨报以后能生欲界天享福而不去,能生色界天享福也不去受生,永远选择在人间;因为生到欲界天、色界天中,想要修福德很困难,几乎是没有福德可修的。在人间修福太容易了,即使遇到一个冒充的乞丐,你也可以修福德,你给他十块钱也是 三摩地

2018-07-22

125.今生合掌五体投地,诚心礼佛,常出生尊贵,生活快乐。126.今生常生气又贪吃,前世为颠狂人。127.今生凸眼邪视,前世邪眼看别人妇女。128.今生护太太骂父母,死堕斩舌地狱。佛告诉阿难,以上众苦,都是由于造十恶业,上品堕地狱,下品堕饿鬼,中品堕畜生。造十患业都会坠三恶道,若生为人,各得两种苦报:(1)杀生的人:短命和多病。(2)抢劫偷盗:贫穷和财产保不住。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内界是指众生的色身,外界是指供众生所生活的器世间。第八识阿赖耶识住于受精卵中,执持受精卵成长为胎儿。由藏识中含藏断截色妄想大种,藏识能将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四大种)变生为胎儿自身的筋骨肉等内地界;由胎儿的藏识中含藏津润妄想大种,藏识能藉母体所提供的营养,变生出胎儿的体液等内水界;由胎儿的藏识中含藏堪能炎盛妄想大种,藏识能变生出胎儿的内火界,以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常看见许多热心人士,以及各种宗教团体,不断地透过媒体,举办各式各样的说明活动,鼓励大家能够在生前勇敢签下器官捐赠同意卡,以使我们有一天万一不幸脑死时,能把身上良好的器官或组织,以无偿的方式捐赠给器官衰竭而急需移植的患者;让他们能够延续生命,改善未来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继续贡献社会。这种大爱的情操,和尊重生命的行为,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深地赞叹和敬佩 三摩地

2018-07-22

以后,当看到很多局外人对别人如何养育孩子指手画脚的时候,若并不深入地了解别人的生活状况,我一定闭嘴。我喜欢这种以尊重和爱护为前提的距离感。遇到事的时候,家人和朋友都可以给我建议,告诉我他们曾经的经验,让我知悉选错会承受的代价,但一旦我选了、做了,结果由我自己来承担。如果我不幸选错了,可以抚慰我,教育我,但不要对我做是非的判断。我们不该评价,因为我们 三摩地

2018-07-22

人民懈怠不勤生活。彼人便作是念。我今何为日日收此粳米。应当二日一收。是时。彼人二日一收粳米。尔时。人民展转怀妊。由此转有生分。复有众生语彼众生言。我等共取粳米。是时。彼人报曰。吾以取二日食粮。此人闻已。复生此念。我当储四日食粮。即时办四日食粮。复有众生语彼众生。可共相将外收粳米。此人报曰。吾以收四日食粮。彼人闻已。便生此念。吾当办八日食粮。即办八日 三摩地

2018-07-22

以下的说法对于指导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有积极意义,而这些说法有些是引自开悟觉者的讲述,有些也是经过人们很多的实例的印证。另外,正如之前提到的,一个结果通常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成的,因此任何单一的因素可能只是造成某一结果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这点也请读者注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缘差的十种原因:1、对于众生起嫉妒心。2、看见别人获得好处,心生恼热。 三摩地

2018-07-22

自制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盘法,是为最吉祥。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原标题:人生幸福道路的指南----《佛说吉祥经》)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与前面所说的这些相违背的,譬如说他生活中缺乏了衣服、饮食,缺乏了这些需要的汤药,缺乏了这些玩乐等等,而且身体众多病痛,年纪衰老,那么这样的日子就会过得有点辛苦,那我们称这样的有情,称为是有苦的有情世间。世间的众生其实乐是少分,多分是有苦,因为没有一位有情说他不会生病的,也没有一位有情说他不会变老的,所以大部分都是苦比较多。我们再接续这个论文中弥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出家之后,就会生活在僧团里面,既然是僧团,就是有许多的出家僧众在一起生活,那么在这个状况之下,由于许多人在一起,自然而然就必须要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分际有所规范。这方面又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说,如果每一个出家人,本身已经具足清净之法,那么当所有这些人都是很清净的时候,当这些人全部聚在同一个僧团之下的时候,老实说也不需要制订什么特殊的法,来约束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时常有跟人家讲说:我要学佛!学佛!可是学佛有的时候,遇到有些菩萨就会讲:学佛、学佛是宗教!我对宗教没有兴趣,可是问题来了,问题说如果我们今天说,对宗教没有兴趣,可是到底什么是宗教呢?这个议题是要去研究的,研究说到底什么是宗教?宗教的范围、宗教的内涵、宗教的定义是什么?所以说在讨论生活与佛法之前,我们可能就要先研究一下,到底什么是宗教?我们来看宗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在探讨生活与佛法之前,我们了解说原来我们要相信的,我们需要能够检查:到底我们是落在迷信、仰信、解信、证信哪个层次当中。从这里就知道说,我们最后要相信于佛,相信于法,相信于僧,要信受于三宝。信受于三宝:那三宝就很多,从整个法界的事实来看,佛是具足两足尊的,具足这两足尊就能够成就世间一切的万法。因为佛是亲自的实证,而且祂透过证信,而让众生能够实际 三摩地

2018-07-22

比方说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也许我们都觉得说,小孩子们都应该要规规矩矩的,要守什么样的规矩,要按照我们的意思去做。我们可能也会要求说,比方说下一代就一定得要承接上一代的光环。譬如上一代,也许经营事业很成功的时候,那很自然就会要求下一代,要继续的发扬光大、继续的经营;尽管下一代,也许对这个部分的事业一点兴趣都没有,但往往因为家族、因为上一代的压力而不得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禅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句话没有错;因为第八识实相心如来藏,不论众生是否已经证得,他的如来藏都是恒常分明显现,不曾一时被遮盖,只是未悟的人不知道。已经亲证真悟的人,都是可以现前观察,祂在一切众生身中这样子运行不断,并且能由众生日日受用运行之中,让众生来日日受用。可是众生日日受用却不能知,所以,禅师就称之为日用而不知。古时候禅门学人日常的一切作务,都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