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既然皆有无量无边的轮回,无量无边的轮回当中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那我们所要孝顺的、我们所要慈悲的,应该就要基于已经是一个优婆塞,相信轮回,而要相信众生无边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这样子的一个起心作意,在体会到自己轮回当中的这一生的苦、过往无量世的苦,乃至未来如果不解脱的苦;再想到这一世的父亲、母亲,不希望他受苦,这一世的夫妻,彼此不希望他受苦 admin

2020-02-21

我们平时作完早晚课以后,或者作完一些功德后的回向是这样的:弟子○○○愿以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有情众生,现前见闻者,历劫及现世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诸天护法圣众,本境山神、土地灵只,无祀男女孤魂、流产堕胎之婴灵,及日常作务中所误伤亡之一切众生,一切地狱众生、饿鬼众生、畜生众生、天魔外道等一切罪苦六道众生,仰仗阿弥陀佛威神之力,消除无始劫来之 admin

2020-02-21

即使是退休在家专修都够我们忙了,更何况大部分人都还是有职业在身,朝九晚五;下了班回家后还要照顾家庭、奉养父母,剩下的才是自己的时间,这么多的时间到底够不够我们用来修行呢?那一定有人会说:这个时间太少了,你怎么说这么多呢?但是我们要说:时间其实是很多的。那怎么叫作多呢?譬如说,我们在办公的时候,或是说居家的时候,在一切身口意行当中专在法上用功,当你专 admin

2020-02-21

更进一步来说,当众生无理辱骂我们时,我们冷眼旁观,看对方像不像是一个正在发狂的愚痴人呢?当他气得跳脚大声吆喝时,真的就跟疯子一样,你就当作正在看一个狂人表演狂戏,那你只是观众而已,岂不是可以置身事外吗?难道我们也要跟着愚痴人来表演愚痴相吗?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用互相对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会用理性的方式来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所以狂人在那边大声叫骂 admin

2020-02-21

又菩萨看见众生应该起爱念心,因为一切众生都曾经是菩萨的父母、子女等等,也因为他们有恩于菩萨,所以菩萨要知恩,以及要回报众生的恩德。佛在经中曾开示:因为众生有恩于祂,所以世尊才能迅速成就佛道。所以佛一直在娑婆世界度众生,来回报众生的恩德。既然世尊尚且知恩、报恩,更何况是菩萨能不知恩、不报恩吗?所以说:菩萨要知恩,并于回报众生恩德时,不会吝惜自己,而且 admin

2020-02-21

才出生数个月的婴儿,父母如果故意不理他,让他继续处于尿湿的状态中,他就生气而大哭不止,但他并非是对父母生气。又如世间人在下意识中----也就是意根自住的作意中----常常因为自我的存在,而有极微细的洋洋自得,这种心态是很难被人发觉的!不但世间人无法发觉,乃至修行人、哲学家也不知道这种慢的存在,甚至于三果人也很难发觉到这个我慢的存在,所以他无法成为四果人,无 admin

2020-02-21

并且修忍辱的人,看待眼前辱骂自己的人,都如同父母看待自己还年幼无知的小孩一样;看着他对自己瞋恼骂辱,却更加地生起慈爱不舍的心念,爱惜着他更加深切。所以面对众生无理的对待,心中就想着:‘这个人加恶害于我,是我前世自己造了恶业因缘,今生就应当要受偿。如果今生我又以瞋恼、恶害来回报他,那我又进一步造作了未来世的苦因,这样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免除我的恶 admin

2020-02-20

一般来说,世间人杀父母的很少,佛弟子犯杀业的也不多,何况是杀自己的和尚或阿阇黎?出佛身血、除了佛世提婆达多就没有第二人。到了末法的今天,阿罗汉绝无仅有,杀阿罗汉的自然更少有了;但是破僧逆罪的五无间业,却很容易就会在不经意之间违犯,其中的破羯磨僧及破转法轮僧,更是自认为懂佛法的人极易在自以为是的情况下,随着自己言语说出就造作了,大家千万要小心,于佛道 admin

2020-02-20

他的父母和朋友总是劝他,他总是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几句话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后依然我行我素。一次村子里来了一位僧人,年轻人对僧人说了一句很不尊敬的话,别人批评这个年轻人,年轻人振振有词地说道:不就是几句话么,我向他道歉不就可以了吗?僧人听了微笑着对年轻人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好多人包括这个年轻人都围在了这个僧人的旁边,准备听僧人讲故事 admin

2020-02-20

当如法得财以后,佛陀又教示财物要分成四分:一分供养父母、自身所用,还有妻子眷属;两分投资于法财以及世财,还要留着一分储蓄备用。另外佛陀也交代,财物不可以交付到四个地方:一个是老人,一个是远处,还有恶人,或者是有大力的人。这样的教示,就是不要让一个在家弟子因为财物无法取回,而产生了很大的烦恼;同样也保障老人的安全,更不会让他人有机会因为贪于财货而造下 admin

2020-02-20

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功德田者,从得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是二种田。众僧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以是因缘,菩萨已受优婆塞戒,应当至心勤供养三宝。】这段经文,主要是在讲福田的种类和布施的因果律。善生菩萨请问佛说:世尊啊!菩萨在受了优婆塞戒之后 admin

2020-02-20

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先要讲说《优婆塞戒经》的经文,我们先把它念一遍,再来为菩萨们做一个简单的宣说:【善男子!有人若欲施时,供养三宝时,若坐禅时,若修善时,若读经时,供养父母时,当先立制:我若不作,要自克罚。是人福德日夜增长,如恒河流。如是五戒有五种果:一者无作果、二者报果、三者余果、四者作果、五者解脱果。】(《优婆塞戒经》卷六)这整段经文,我们简单用一 admin

2020-02-20

(《大智度论》卷45)《瑜伽师地论》中也提到,因为深信因果道理、且戒慎畏惧业报,因而恭敬供养父母、尊长、修行的圣者等,是一种如理作意的寻伺正行。因为不但以因果业报、人天善法来看,或者成就菩萨修行的资粮,布施供养都是正行。寻伺正行者,谓如有一了知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家长等,恭敬供养,利益承事;于今世、后世所作罪中见大怖畏,行施作福,受斋持戒。(《瑜伽师 admin

2020-02-20

既然都说菩萨由大悲心生,那佛也应该慈悲我们这些曾经互为父母、兄弟、姊妹的这些有情啊!祂为什么要我们这么辛苦的修学佛法,乃至看到我们堕落于三恶道,而没有办法立刻加以拯济呢?因为真正的修行还是必须要自力、他力两种力,佛只能帮助我们指示出来正确的法门、正确的修行方法,只有在我们起心意乐要修行的情况下,才能够帮我们来铺设这一个三乘菩提的道路,可是走还是要靠 admin

2020-02-20

这世尊的同伴由于非常痛苦的缘故就高声大叫,当痛苦到了极点无法忍受了,口中就呼唤着父母或者呼叫着妻子儿女的名字,可是这样大声叫唤却一点儿用处都没有,痛苦一点儿都没有减少。世尊说:“我当时看见我的同伴及其它所有火车地狱众生,这样受着极重大痛苦的情形,自己也感受着大苦恼,心中就生起了想要帮他们免除这种重大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的哀愍心。我因为这样生起 admin

2020-02-20

《地藏菩萨本愿经》会在世间传诵,因为这故事非常地提醒我们孝顺的重要性;因为如果说你来到人间,可是当父母他们命终以后,我们能够作什么呢?一般的人对于生死之间的事是渺渺茫茫的;乃至儒家说法,这些事情是不可知道的;所以佛陀来说明了这些事情以外,地藏菩萨现身来说明说得更加清晰,因为地藏菩萨祂实际上是佛身,在华严部经典里面就指明说,地藏菩萨早已经成佛了。&nbs admin

2020-02-20

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地藏菩萨本愿经》卷1) 这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开示:如果有亡者或 admin

2020-02-20

它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常会因为无明所罩,不知慎修身口意行,因而造作了种种未来世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当临命终时,这恶报的业风吹起,落入中阴阶段,依着原有的贪欲执着,就会对未来世的父母生起颠倒想,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入胎,犹如睡着了一样;那等到醒来的时候,哇哇落地,已经堕在畜生道中,纵使说它曾经有愿想要求生诸佛净土,还是难以成办。因此释迦牟尼佛开示,如果能 admin

2020-02-20

既然说各人造业各人担,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没办法尽孝心,来为亡故的父母、亲属做些事来利益他们呢?这倒是不一定的,这是要看亡故的亲人是往生到何道去,而有种种不同的差异的。就如世尊开示说:【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若入地狱,身受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复如是。】(《优婆塞戒 admin

2020-02-20

一、什么是放生?所谓放生就是当我们看到有畜生道的众生即将被杀害、猎捕、囚禁、煮食等,或是有些因为过度惊恐而撞得浑身是伤甚至头破血流,也有可能即将造成还在巢的小生命因为失去父母的照料而死亡;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多会很自然的生起慈悲之心,不忍看到这些畜生道的众生面临被杀害的恐惧以及痛苦;所以出手相救,让牠们回归到本来生存的地方,或者放到适当的处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