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不知道我的真相,就是无始无明;不知道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的真相,就是无始无明;不知道男众,不知道女众的真相,不知道夫妻的真相,不知道父母儿女的真相,这个就是无始无明;不知道五欲财色食名睡的真相,不知道汽车房子的真相,这个就是无始无明;不知道这个世间万物,不知道山河大地的真实相,这个就是无始无明。再来,对于出世间的境界不知道,这也是无始无明。对于哪些 admin

2020-02-18

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痛苦是难以说完的,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佛法,但我们的父母是不是会跟着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的父母也能够得到佛法的安乐?佛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的孝经----孝顺父母的经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的故事,一个是光 admin

2020-02-18

也就是,第一,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要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来请问一下说,这位某甲他的愿力为什么可以这样坚定?乃至说,他念佛的境界为什么可以这样殊胜?为什么?因为他有他基本的世间福,他随他修学的分际,譬如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乃至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部分的福业可以 admin

2020-02-18

第一个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能够这样对长上恭敬,这本身就是福田;对于众生不犯最严重杀害生命的业,与众生至少留一点善因缘,如是不起杀心,能够带着这种慈悯之心,就可以来修这样完善的十善业,这个就是其中一个福德。第二个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就是我们所说到的,必须要于三宝来作种种的归信,所以应当受三归、五戒乃至于菩萨戒,即 admin

2020-02-18

我们回到经文中来,来看看释迦牟尼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的开示,佛说:【欲杀父母,误中他人,不得逆罪;欲杀他人,误中父母,亦复如是。欲杀母时误杀相似,杀已藏刀,复中母身,不得逆罪。】(《优婆塞戒经》卷7)就是说有人想要杀害父母,但是下手杀害时,不小心杀到别人,而没有杀到父母;虽然有杀心,有根本罪,也下手杀害而有方便罪,但是并没有完成致父母死亡的结果 admin

2020-02-18

可是另外有一句古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倒是有一定的道理;但这是因为共业的缘故,这叫作物以类聚、人以类聚,所以有福德的父母,他们所感生的子女也多半是有福德的。当然有一些例外的情形,譬如说,报恩或是索债。所谓报恩,是说有一对夫妻,他们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福德,但是他们在过去世对别人有恩,所以那个人他愿意来出生在他们家,作他们的子女而来报恩。而来索债的, admin

2020-02-18

生从何来呢?从自己的如来藏中出生,父母只是提供藉缘,其实是自己的如来藏生了这个五阴;如来藏具有大种性自性的造色功能,随著个人的无明种以及业种而受生入胎,也就是藉著父母和合之缘而受生入胎,然后藉著母体所提供的地、水、火、风四大,来造就胎儿的色身。亲证如来藏之后,就可以现前观察自己是从如来藏中出生,这个生从何来的问题就解决了。接著再观察,死了之后五阴归 admin

2020-02-18

也就是,第一,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要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来请问一下说,这位某甲他的愿力为什么可以这样坚定?乃至说,他念佛的境界为什么可以这样殊胜?为什么?因为他有他基本的世间福,他随他修学的分际,譬如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乃至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部分的福业可以 admin

2020-02-18

佛祖也说众生是我无量世的父母兄弟姐妹啊,攀攀关系毫不奇怪。不过,切记盲目崇拜,萧导师不高不帅近80岁的老头了,不要崇拜这个易逝的肉身,要尊重他讲述的佛法,尊重他的证量,有疑问可以辩证,不要无理诽谤。 惟护又说,正觉会对萧导师绝对崇拜,要求绝对信萧导师,佛教就是靠信来成就的,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诸善根”。先说一点普通的法义,你能吸收 admin

2019-09-09

 由于家父是外交部驻外人员,我四岁便离开台湾,跟随父母搬到法国住。刚上法国幼稚园时,完全听不懂老师和同学讲的话,唯一会讲的法语是跟老师说要上厕所。当时其他的小朋友都会欺负黑头发的亚洲人,我为了要让他们看得起我,所以非常的用功,上课每次老师问问题时都举手抢答。到了小学二年级时,老师说我三年级不必念了,可直接跳级到四年级。没想到升四年级时,家父被派 admin

2019-09-02

例如每一个人的五阴十八界一向都是藉由父母的恩德才能出生,出生之后逐渐长大一样不是常;如果是常,那就永远长不大了。 很多学佛人希望自己证得的是“常”,然而把“常”的道理告诉他,他可就不想要了。如果永远是“常,那么凡夫永远是凡夫,问他要不要?他铁定告诉你不要。如果是“常”,你问孩子要不要呢?他如果笨,就说要;他如 admin

2019-09-02

又见众生父母、兄弟、妻子、奴婢、眷属、宗室,不相爱念,是故生悲。”“善男子!有智之人,应观非想非非想处所有定乐,如地狱苦,一切众生等共有之,是故生悲。善男子!未得道时,作如是观,是名为悲。若得道已,即名大悲。”“何以故?未得道时虽作是观,观皆有边,众生亦尔。既得道已,观及众生皆悉无边,是故得名为大悲也。未得道时,悲心转动,是故名 三摩地

2019-07-20

  因为仍然有六、七、八识,所以能看见下一世有缘的父母,才能去投胎嘛!因为有意识觉知心存在,所以往生投胎以前,看到儿子、女儿在那边哭,不管他们是真哭、假哭,亡者都知道;但是前去拍子女们的肩膀讲话时,他们却都没有感觉,所讲的话他们也都没有听到;这时才知道是阴阳两隔,真的无法沟通啦!眼看着没办法沟通了,也无法再度回到前世的人间去,所以只好死了心,再去投胎。 admin

2019-07-18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论述,“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佛说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 admin

2019-07-17

不供鬼神我们这一世的福报,是过去生中孝养父母,供养三宝,利益他人,服务社会等累积的福德在这一世通过种种的因缘成熟而显现的,并不是财神与诸神道众生给予的。2.不供仙道仙,统称为鬼道众生,祂也是六道众生的一份子,还没有人尊贵,得人身才能享受世间五欲,及能够修诸善业、利益他人累积福德。仙道众生需要附人身体,支配他人,来积功累德。又因为心性的不同,常常遮障人 admin

2019-07-06

就如父母总是为子女好,但其观念及作法未必正确,更严重的爱之适以足害。佛法是行门的功夫,非是网络攀缘读着一些零散佛法知见而能成就,故建议还是多把时间放在拜佛增长动中定力。佛法知见可自行看导师法宝及亲教师《三乘菩提》弘法,这样知见才能完整扎实,而勿加入网络群组疏于实修,不但弊大于利又违讲堂规定,可能反障道业,何必呢?对善根因缘成熟者,只要给予一本导师书 admin

2019-06-28

】 (《大正藏》册04,《佛所行赞》卷1,〈处宫品〉,页4,中22~下1) 语译如下: 净饭父王看见悉达多太子非常聪明、智慧通达,但是唯恐太子出家而深思及忧虑,远超过世间父母的思虑;因此就广泛的寻访名门豪族之中,有著好门风、好家教并且是懂得礼仪而具有忠义心性的人家,探求他们家中有没有极具容貌姿色而长得端庄的待嫁女儿,后来找到一位这样的女 三摩地

2019-06-25

真如无形无相,不可眼见,佛性虽然也是无形无相,但却可以眼见(《大般涅槃经》佛已有明示),能以眼根眼识由一切有情无情身上照见自己的佛性,方可称为见性之触证,若不能以父母所生眼而见佛性者,皆不能称为见性。眼见佛性者,若欲见时,随时能见;不欲见时,则可不见。佛性是在一切的境相上显现,所以佛性虽然是空性,也具足了有性;因为空有两边都清楚分明,所以不落两边, admin

2019-06-19

  本愿法门宣扬纯他力论,否定自力(认为只要信了本愿法门,佛自然帮我解脱,不用自己着力,不用布施持戒乃至孝养父母),宣扬“他作我受”(往生之事佛已代我成就,我只需信就行了),反对因果报应(一切所作之恶,由佛为我承担),反对“自作自受”(任作何恶,只要信弥陀本愿,佛定为我承受,毫不影响往生)。这样一来,本愿法门就成了世间最方便、最容易 admin

2019-06-12

李思贤十六岁帮父母卖菜时,手指被竹篮割伤,有闾山派用止血符为他止血成功,遂对符咒心向往之;就因为他会一点法术,在当兵时,被来台的第六十二代天师发现,而把张天师的法交给他,所以他在台湾道教天师派的辈分很高。他的法术会超越天师派以及红头、黑头的法术,是因为二十三岁退伍后去跟法术奇人杜英发学了十年的中山法。一般人只知道茅山、凤阳,很少知道中山法。 达 admin

2019-05-0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