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释迦牟尼佛在烦恼障都断除净尽,无始无明的上烦恼——尘沙惑——全部都断尽了以后,到达究竟佛地之前的最后一世,选择一对好的父母,受生入胎,降生于人间,成为悉达多太子。最后出家,遍学一切外道法,但是发觉那些外道法都不对,也都不究竟,所以自己去修苦行六年之后,发觉苦行绝对不能使人成佛,认为修行应当是不苦不乐的,好像弹琴一样,弦不能太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经究竟清净,微妙寂静,这时就称为无垢识、清净法身。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德,能够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为什么说八万四千法门呢?因为人有八万四千烦恼,不同的药治不同的病,比如贪欲重的修数息观不成,要修不净观,如是等等。)佛弃余寿二十年。有三因缘。一者用世间人贪身故。二者所教已尽。三者恐恶人诽谤之得罪重故。便取般泥洹。(佛世寿本为百岁,为何八十岁即入涅槃?一是因为世人都贪着色身的寿命;二是应说的法已说,应度的人已度;三是为了避免恶人造下谤佛谤法的地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看到自己的王冠华服都没有了,身体受伤流血,非常苦恼,心慌意乱的走出树林,也不知道随从们都在哪儿?散阇一路紧跟着国王,看到国王抓住树枝停住了,他也在稍微前面的地方,利落的抓住树枝停下来,往回头走,看见国王出了树林一个人坐在地上,满脸忧愁烦恼。散阇跪下去叩头,启禀国王:『王啊!请不要这么苦恼,这头象经过一阵狂奔,现在淫心应该已经止息了。牠吃了外面污秽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目录一、前言二、大乘的解脱道三、佛菩提道的内涵 甲、佛菩提道之宗通 乙、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 丙、佛菩提道首重开悟——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 丁、依万法根源如来藏,方有胜义谛 戊、亲证转依离生如来藏,始能分证无我 己、悟后起修——历缘对境断尽烦恼 庚、宗通之究竟—&md | admin 2018-07-21 |
![]() |
这时候祂不仅已经烦恼障的这个现行可以断除,只是因为留惑润生而故意留一分,而且祂也开始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这个是声闻缘觉所不能断的,可是初地菩萨已经开始渐渐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并且祂也开始断除所知障所摄无始无明的无量上烦恼,祂开始这样断除,这是在修道位初地菩萨开始就能够做这个部分。所以初地菩萨祂在这时候,祂已经不是只有内门的六度万行,祂是 | admin 2018-07-21 |
![]() |
什么叫作漏尽呢?漏就是三界烦恼,如果能够把三界烦恼完全灭除掉,他就具有漏尽通。三明、六通是有差别的。天眼通,外道也可以修证;外道的沙门、婆罗门,他们修证得神通之后,可以用天眼,观察法界里的现象,可是他不能知道因果!如果能够知道其中的因果,他就是有明,如果没有能力了解其中的因果,只能叫作通。譬如:有天眼的外道,看到一条鱼在河里死了后,竟然生天。这个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陀说阿罗汉证得的涅槃一样是真实,也是常住不变;可是无余涅槃中没有六尘、没有六识、也没有六根,所以是绝对寂灭,其中没有任何的五阴我、十八界我存在,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烦恼,所以说它是清凉。那么,这样讲解完了,诸位就了解了:必须认定人人都有八识,才愿意灭掉意根与识阴等六识而入涅槃;这时全然都无十八界我了,却仍然不是断灭空。所以,如果你想要修证佛法乃至修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入地前的四加行令烦恼障现行悉断,成四果解脱。分段生死已断,烦恼障习气种子开始断除,兼断无始无明上烦恼。↓七地满心断除故意保留之最后一分思惑时,烦恼障所摄色、受、想三阴有漏习气种子同时断尽。二地:初地功德满足以后,再成就道种智一分而入二地;主修戒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满心位成就“犹如光影”现观,戒行自然清净。三地:二地满心再证道种智一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四、烦恼、习气的断除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声闻缘觉,虽断烦恼,不断习气;如来能拔一切烦恼习气根原,故名为佛。声闻人和缘觉人虽然能断烦恼,但是他们所断的烦恼,只是断现行而不能断习气种子。例如,断烦恼现行的声闻人和缘觉人不会再因瞋而骂人,不会再因贪而去偷盗,但是仍然会有贪、瞋等习气存在。又例如毕陵尊者仍有慢的余习未尽,这是大家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392,a11)所以唯有实际得到大涅槃者之如来,可以说有真正解脱境界,这解脱究竟境界根本不是小乘人所能够知道于万一的,真正的解脱道,真正的解脱实义,是不能够离开涅槃而有他说,所以如来世尊才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毕竟解脱即是如来!」因此为了安慰二乘人,所以便将非如实的二乘解脱,如是灰身泯智的修证,当作解脱而说!只有不清楚如来实义的人,才有可能在小乘法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时候祂不仅已经烦恼障的这个现行可以断除,只是因为留惑润生而故意留一分,而且祂也开始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这个是声闻缘觉所不能断的,可是初地菩萨已经开始渐渐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并且祂也开始断除所知障所摄无始无明的无量上烦恼,祂开始这样断除,这是在修道位初地菩萨开始就能够做这个部分。所以初地菩萨祂在这时候,祂已经不是只有内门的六度万行,祂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复戒者名曰清凉;遮烦恼热,不令得入,是故名凉。又复戒者名上;能上天上,至无上道,是故名上。又复戒者名学;学调伏心智慧诸根,是故名学。善男子!或时有人具足一戒,所谓波罗提木叉戒;或具二戒,加定共戒;或具三戒,加无漏戒:或具四戒,加摄根戒:或具五戒,加无作戒。善男子!波罗提木叉戒,现在得:定共戒者,三世中得。善男子!若复有人欲受戒时,至心能观生死罪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解脱道是佛世尊为了接引畏惧生死轮回,而急切想要解脱分段生死轮回的二乘人,而从佛法中把较易成就的这个出离三界生死的方法,抽离出来先行宣讲,先让有缘的众生可以亲自证实而出离三界生死,也让其他佛相信出离三界生死是可以实证的,所以就专教他们出三界的方法;这就是二乘菩提,也就是阿含解脱道的义理跟行门,也就是断我执烦恼而取证解脱果的法门,也是佛世尊在初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法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也就是经由断除我见和我执以后,烦恼灭尽了而取证解脱果,从此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因此而得以免除生死轮回之苦;而大乘菩提的修行,则是从亲证第八识入手,然后依次第进修,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证过程以后,得以成就究竟的佛道。然而在这当中,大乘菩萨同样是要断除烦恼障,要修证解脱的法门;而二乘菩提的行者,虽然可以断尽烦恼取证解脱了,但是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这些烦恼要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声闻、缘觉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佛门之内,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然而,觉悟的内涵各有不同,所以分三乘;是故《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人;觉悟佛菩提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这一段,我们可以了解到,就是说,一切的烦恼都是从我慢所生,从我慢所长,所有的烦恼都依于我慢而有。那么意思就是说,只要把我慢给断了,你的生死大事就了了。那么我们再来看,我慢跟我见的关系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我慢?我慢就是因我而起慢,什么是我?就是把五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然后因为把五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所以乐于五阴存在于三界当中,这样的一个执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是成为慧解脱以后,他只是断三毒烦恼的现行,并未断除三毒的习气种子随眠,习气种子还是留存在心中!所以声闻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听到人家奏乐,他不知不觉就闻歌起舞了;他对欲界五尘已经没有贪著,可是习气种子使然,使他不知不觉地跳起舞来。所以难陀尊者每次上座说法时,一定会先看女众那一边,他不会先看男众那边;他也很喜欢看女人刚起床后衣衫不整刷牙洗脸时的半裸露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此大乘菩萨法道异于二乘声闻缘觉者多矣,大小乘之间种性有异、心量志向有异、所证有异、智慧有异、行门有异、方便有异、功德有异、时劫有异、断生死有异、所断烦恼无明有异、断习气与否有异、所断惑障有异、果德有异……等,确实有诸多层面的差别不同,因此可说大小乘是「非非壁垒分明」。故以证悟的菩萨来看大小乘,乃「非壁垒分明,非非壁垒分明」,成就中道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三德只有二主要道:三德皆摄属佛菩提道,其中之解脱德具足含摄二乘解脱道,谓断烦恼障之现行;亦断二乘圣人所不断之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非仅断见惑与思惑。三、藏传佛教密宗(函盖天竺坦特罗密教及密宗)之本质:1.宗喀巴的二种道次第广论,都是双身法。2.密宗非但不能使人成佛,亦不能使人证得解脱果,连世间禅定、世俗神通都无法证得,更会使人沉坠三恶道,无量世流转生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