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孔雀有好色鹰鹘鹞所食白象无量力师子子虽小撮食如尘土大龙身无量金翅鸟所搏人身虽长大肥白端正好七宝瓶盛粪污秽不可堪此人虽短小智慧如练金烦恼习久尽生死苦无余护法故住此常行头陀事天人中最胜苦行无与等牟尼两足尊遣来至我所汝等当一心合掌恭敬礼说是偈已告诸比丘。释迦牟尼世尊。于五浊恶世教化众生。千二百五十弟子中。头陀第一身体金色。舍金色妇出家学道。昼夜精进如救头 admin

2021-05-12

  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记此人成佛无疑。此人命终生何国土。佛告优波离。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应正遍知。今于此众说弥勒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此人从今十二年后命终。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尔时兜率陀天上。有五百万亿天子。一一天子皆修甚深檀波罗蜜。为供养一生补处菩萨故。以天福力造作宫殿。各各脱身栴檀摩尼宝冠。长跪合掌发是愿言。我今持此无价宝珠及以天冠。 admin

2021-05-12

  为令能远离魔业诸烦恼,为了令不堕声闻地故,为了令速入如来地故,令了所得法倍增长故,所以诸佛以加持力持诸菩萨。如果没又〔有〕经过诸佛的两种加持,彼菩萨便堕外道及以声闻魔境之中,则不能得无上菩提。所以,如来以加持力摄受诸菩萨。(2)、依据《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91,世尊明示,一切菩萨摩诃萨众无不皆依第四静虑,方便趣入正性离生。因为第四静虑才能让最初趣入正性 admin

2021-02-02

  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故应信此是佛所说。七、义异文故。大乘所说意趣甚深,不可随文而取其义,便生诽谤谓非佛语,是故大乘真是佛说。”《大正藏》册31,页14,下25-页15,上14。],却犹然舔食欧美学术界“大乘非佛说”的唾沫,不肯悬崖勒马。古时中国学佛人从无今日华人学术界之种种荒诞现象,人们尊崇证悟禅师为真正的圣贤 admin

2021-02-02

  若执事者有私心,于正法僧团中必无可至于末法九千年;违戒者自有因果,法界中无有侥幸琅琊阁对正觉教团中有些证悟菩萨的行事作风深表不满,在此略加说明:菩萨最初证悟时通常唯断见惑,并非断尽烦恼障的现行,思惑仍存,遑论习气;证悟者尚且不必然有二果薄贪瞋痴的功德,须悟后转依真心于历缘对境中次第修除思惑乃得,如是正理世尊于《首楞严经》已开示分明:“理则顿悟 admin

2021-01-02

  进入了这个大乘的止观,所依止的就是依止于般若实相智慧、依止于般若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的这样的一个善根,来观察他自己应该修、应该证、应该断的这些所知障以及这个烦恼随眠。这是大乘止观的内容,而不同于二乘的止观:二乘的止观呢,他只是停留在这些有为法的缘起性空上面而已;那大乘止观是以这个般若实相为基础来观察,以不生不灭的心所出生的一切有为法的这些法的内 admin

2020-08-28

  解脱道谈的是什么呢?解脱道谈的就是要降伏烦恼,乃至于究竟解脱烦恼。这里面就牵涉到说,什么是真正的烦恼。比方说我们刚才说,世间的一切因为贪欲而引起的、种种没有办法让你顺遂的这些境地,是不是烦恼呢?是,这些是烦恼。可是,就我们刚才看到一般人所能体会到所谓的洒脱、豁达的境界来讲,这些一般所谓的这些烦恼,其实它的层次还是只有很浅很浅的世间烦恼的层次。实际上 admin

2020-08-28

  惑的意思,事实上就是一种烦恼;也就是说,我们对于一些事情,我们因为有疑惑不能了解,所以导致了烦恼的产生,而且被这个烦恼所系缚。譬如说见惑,这是见解上面的烦恼。也就是说,譬如从解脱道来说,到底有没有涅槃——有没有无余涅槃可以让人永离生死呢?这就是见解上面的一种烦恼。或者是说,到底有没有阿罗汉存在?到底有没有见道须陀洹存在?或者是说,到底现代 admin

2020-08-28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佛说:生死无始罪无穷,烦恼大海深无底;业障峻极如须弥,造业由因二种起;所谓现行及种子,藏识持缘一切种;如影随形不离身,一切时中障圣道。意思是说,众生无始劫来,于三界六道中不断地生死流转,所造下的罪业广大无边,所汇集的烦恼犹如大海深不见底,所累积的业障犹如须弥山那么高峻。业种是由两个原因而造成,所谓现行熏种子,种子熏现行,就 admin

2020-08-28

  无惭与无愧是百法明门五十一心所法中的随烦恼,是学人修道过程中,要断除的随烦恼。假使肯承认作错事,并且愿意改正,公开声明之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叫作有惭有愧;有惭与有愧是百法明门五十一心所法中的善心所。《增一阿含经》卷9,佛告诸比丘:【有二妙法拥护世间,云何为二法?所谓有惭有愧也。】意思是说,有两个妙法能帮助世间人。哪两个妙法呢?就是有惭与有愧。忏 admin

2020-08-28

  本来,是说本来就有,而不是从修行得来的,也不曾断灭过,尽未来际永远都不会坏灭;自性,是说有自体的性用,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性,也就是有作用,能生万法、能了知众生心行;清净,是说心体永远清净,于六尘境界离见闻觉知,不贪不厌,不会与烦恼相应;涅槃本来就在,不是灭尽五阴十八界才得。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常住涅槃,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有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admin

2020-08-28

“第四目参究牢关:思惟修:配合所阅经典,于定中思惟:识得真心本性,要脱生死……”除此以外,每年精进禅三的报名表中,亲教师的审核项目中也有一项定力的考核,要求亲教师应审核报名参加禅三者之定力;这是因为若无定力支持,不能降伏烦恼,心仍刚强难调,则见道后无能成功转依于断三缚结的观行智慧,也无能成功转依于明心后所证的第八识真如境界。不 admin

2020-08-04

  众圣者虽愿调化具贪、嗔、痴、慢之众生,愿以三乘佛法教化他们,但烦恼障深重众生及浊世众生均被抛弃。一切造五无间罪、舍法、诽谤圣者、执持邪见、远离圣者七财、不孝父母、不恭敬比丘及婆罗门子、造诸恶业、做诸非福德之业、离十善道、于来世痛苦不以为然、不行三善行反持三恶行、被善知识与智者舍弃、身陷囹圄、趋入世间浊流、沉迷轮回利欲、跨入无明黑暗、为恶道摧毁,已入 admin

2020-07-30

  因此转依本来无生的如来藏,不断地在蕴处界当中观察蕴处界的虚妄,去实证人我空,以及在蕴处界诸法当中观察一切诸法的现象界空与第一义真实空,去实证法我空;菩萨不仅断除烦恼障的现行,也断除烦恼障习气之分段生死,乃至断除所知障的变易生死,不畏惧生死苦,生生世世在六道当中不断地救度众生,乃至成佛后都依著入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不断地广度众生无有穷尽。-----般若 admin

2020-07-27

  反观坦特罗佛教(喇嘛教)行者主张“于男女双身邪淫所引生的俱生乐,能够成就报身佛境界”,这样的主张乃是欲界的染污法,会让众生下堕三恶道的不善法,不可能如佛菩萨身上有金光或白光出现,都是由贪染极重的烦恼所引生纯黄色、纯红色、纯黑色、纯蓝色、纯绿色等阴暗色调的光出现,也难怪这些坦特罗佛教(喇嘛教)行者要主张“文殊菩萨”身上各有黄色、红 admin

2020-07-27

  如果能修慈心,就能获得福德庄严,因为利益众生的缘故;如果能修悲心,就能得到智慧;正因为有智慧,才能真实救护众生,拔除众生的烦恼及生死苦。所以说修集慈心与悲心能得到福德庄严、智慧庄严。以修集慈心与悲心二法为正因,即使在生死苦海中救度众生费尽心力,仍然不免要受到众生的背叛、伤害,但是菩萨心中始终无悔恨。如果在弘法过程中,被人以忘恩负义的心态和手段来对待 admin

2020-07-23

  舍利弗,即此法身过于恒河沙无边烦恼所缠,从无始世来随顺世间,波浪漂流,往来生死,名为众生。舍利弗,即此法身厌离世间生死苦恼,弃舍一切诸有欲求,行十波罗蜜,摄八万四千法门,修菩提行,名为菩萨。复次舍利弗,即此法身离世间一切烦恼使缠,过一切苦,离一切烦恼垢,得净、得清净,住于彼岸清净法中,到一切众生所愿之地。于一切境界中究竟通达,更无胜者。离一切障,离 admin

2020-07-23

  正确解读《成唯识论》,唯地上圣位菩萨可致之(五)琅琊阁写手质疑:萧平实居士为什么如此解读《成唯识论》?萧导师扭曲《成论》很明显为的是一个目的:将他所谓的“明心开悟”抬高到“见道位”,同时又把明心开悟的条件(禅定)和断烦恼的功效拉低。又说:抬高,是为了让大家觉得自己辛苦付出得来的“密意”是值得的。“见道位”是不 admin

2020-07-12

  那什么叫作漏尽通呢?漏尽通就是对于烦恼漏尽能够通达,所以他能够把烦恼的现行可以把它去除掉,所以叫作漏尽通。那其他的五通它都属于世间的境界。譬如说天眼通,他能够看到诸天,那就根据他的禅定力,他能够看到不同天的境界,那叫作天眼通;那天耳通就是以此类推。这些神通的境界,对于佛法来说并不是我们佛弟子所要追求的;因为五神通对我们佛弟子来说,它只是世俗相应的事 admin

2020-07-06

  这时候难陀比丘他在幽闲处,他就在那边好好地用功,自己在那边思维、发现:佛陀这些弟子很多都是尊贵的贵族出家,他们之所以愿意剃除须发学道,想要能够修行清净的梵行来断除这些烦恼,等到无明永断之后,生死轮回也就能够灭尽;这样梵行清净之后,修道的一切应修断的烦恼都已经断尽了,那就所作已办,就自己不会再去受生轮回三界。这个时候难陀他基于这样的思维之后,然后观行 admin

2020-07-06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9   …   95   96   下一页»   共1918条/96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