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就譬如异生凡夫位以及解脱道的初果到三果,乃至佛菩提道上还没有进入八地以前的第八识,都叫作阿赖耶识。也就是说,阿赖耶识的体位,祂的函盖面很广,乃至初地到七地的圣位菩萨由于起惑润生的缘故,所以也都还是在阿赖耶识位。第八识心又叫作异熟识,譬如解脱道的无学位圣人阿罗汉与辟支佛,又譬如八地以上的诸地菩萨,包括等觉菩萨也都含摄在异熟识的范围。佛地的第八识心叫作 | admin 2019-04-17 |
![]() |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示现让世人看到,我们走解脱道或者走佛菩提道,最后的成就必然是有别于世间法(而弃舍一切世间法),必然是有别于世间人追逐五欲的成就,所以必然是要以(弃舍五欲的)出家相来示现,所以必然会有出家的过程。世尊在成道之前历经六年的苦行,日食一麻一麦,非常辛苦。世尊做这样的示现,是为了要告诉当时在古印度许多的修行人,苦行不能解脱、不能成佛。因为 | 三摩地 2019-03-06 |
![]() |
)大乘别教菩萨——菩提贤、菩提圣 为什么证得佛菩提的菩萨叫作别教的菩萨?因为不但已证解脱道,也证得佛菩提道了;而佛菩提道的智慧不共二乘,当然也不共通教的菩萨,所以称之为“别”;所证的智慧跟声闻教、缘觉教、大乘通教都不一样,所以叫作大乘“别教”。然而别教的菩萨中,有菩提贤,也有菩提圣;证得佛菩提的贤位菩萨,到了初地的 | admin 2018-12-27 |
![]() |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伽经详解》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8月初版三刷)由如来藏空性才能有空相 而祂所出生的一切法包括声闻解脱道,以及佛法─世出世间无上法的大乘佛法─都叫作空相,由如来藏空性才能有一切法的空相。(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初版二刷,页55-56。)外道误认的空性 有一 | admin 2018-12-27 |
![]() |
既然色身已经茶毘成骨灰了,他就不再有意识心重新出生,因为他们不受后有;不受后有,是说不再去受生接受下一世的蕴处界有;既然不受后有,就不再有来世的意识觉知心重新生起,所以就不可能再有解脱道的智慧可以为众生宣说,因此叫做泯智。所以经中凡是说到灰身泯智就一定是讲二乘圣者。(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1月初版首刷 | admin 2018-12-27 |
![]() |
)广论淫乐第四喜 应成派中观师宗喀巴,于其所造《密宗道次第广论》中,妄谓淫乐第四喜为不变妙乐,妄谓由修双身法之淫乐能断我见我执,是故密宗外于佛所说之解脱道及佛菩提道而修,主张以双身合修之淫乐为不变不坏之法,主张淫乐第四喜之“妙乐”为般若之体,故不须以佛说之如来藏为般若之体。(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狂密与真密》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 | admin 2018-12-27 |
![]() |
因此,将六根先理清楚,是修学解脱道的首要任务,若不能弄清楚根与识就不能断除我见,难免会落入识阴之中而不自知。[2] 有没有断我见,这是学佛人的基本。[3]前五识尊者大拘絺罗答曰:「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自受境界。眼根,耳、鼻、舌、身根,此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自境界。」——《中阿含经》卷五十八尊者大拘絺罗答说:“五色根有不同的运作行 | admin 2018-12-27 |
![]() |
」】——《中阿含经》卷24由阿含部经典的十因缘观,证明一切人都确实是有如来藏的,也证明佛陀早就在原始佛法的解脱道中密意隐说有如来藏了。[4]二乘法与大乘佛菩提法,以如来藏贯穿而一脉相承。如来藏与涅槃的关系何为涅槃?涅者不生丶槃者不灭;涅者不常丶槃者不断;涅者不垢丶槃者不净;涅者不来丶槃者不去;涅者不取丶槃者不舍;涅者不增丶槃者不减;涅者不一丶 | admin 2018-12-27 |
![]() |
萧平实导师还明确地告诉我们,她是没有断我见,也没有开悟的人,如何有资格讲解解脱道和佛菩提道?如果再加上她还有明示或暗示而未悟言悟的大妄语业,那可真的是令人不胜慨叹啊!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萧平实导师解答了大家提出的很多的问题,因为时间已晚,分别的时刻到了,可是我们是多么想再多听一会儿萧平实导师的开示啊。时间不能就停留在这一刻吗?我们见萧平实导师一次是 | admin 2018-11-10 |
![]() |
不仅凡夫众生如此,四圣法道中的佛菩提道及三乘解脱道,也都是依八识心王而显现、而修、而证。正如《金刚经》中有〈依法出生分〉,“依法出生”是说依于这个法而有般若波罗蜜多出生,也就是依于这个法而有到达无生无死彼岸的智慧出生;当然所依的这个法,不会是说世间法的蕴处界,一定是说一切法界中的真实相,也就是常住不变异的真如心——第八识如来藏。 | admin 2018-11-03 |
![]() |
导师会著作这本《阿含正义》,就是因为在2006年之前,佛教界或是佛学界普遍都把阿含当成是二乘的这种小乘的经典,而且认为说,佛法就只有解脱道,对于导师所说的如来藏正法产生很大的争议,于是导师就根据阿含,然后把阿含里面有说明到大乘法的这个部分,把它举示出来。因为我们如果举示大乘经典,他们会说这个大乘经典是后来集结的,所以他们不相信。所以导师就特别在《阿含正 | 三摩地 2018-08-16 |
![]() |
因为他已经明了 佛陀的“一件大事”本意,已经悟佛知见,证得人无我、法无我,否则,他就没有资格为人说法,因为他张嘴就错,包括净土真实义到底是什么?真的就是“一句佛号”吗?如果这样,世尊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三转法轮说法四十九年?佛法到底是什么?内容有哪些?佛说的“为一件大事因缘”指的到底是什么?解脱道有哪些内涵?小乘解脱 | admin 2018-08-16 |
![]() |
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八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八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生死已尽,不受后有。&rd | admin 2018-08-16 |
![]() |
布施法的第一种既然叫作法施,当然指的是布施“法”,世间法的布施部分,包括人天善法,这是使人可以再生而为人、天的法,还有一种是可以使人得以营生的种种世间的工艺技巧等等;进一步说,布施与人可以使其亲证解脱道、佛菩提道的种种的知见与义理,这个就是真正的佛法布施了。但不管是世间法或者是佛法的布施,必须要有一个原则,就是说,所说的法是要正确的。因为 | admin 2018-08-15 |
![]() |
然而能够依法修学,如所亲证而为众生说解脱道法、或者是佛菩提道法,众生闻法而有所增进,也同时成就自己将来亲证更胜妙法的因缘,那么其闻熏的道理,就类似前面所说的,大家自可触类而旁通了。现在来说:为什么法布施又兼而有财施的果报?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五之中,世尊是这么开示的:【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 | admin 2018-08-15 |
![]() |
所以说,真正出家的功德是要从解脱道,乃至是应当讲说是从佛菩提道的亲证上来谈。先从最基本的亲证解脱道“断我见”来说,当你对蕴处界是虚妄这一点已经有了第一分的心得决定,试问:你难道不会对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是对自身所拥有的名闻利养等的贪着会减轻了一部分吗?所以,当证得这样初分的出家法,本来在家时因为对五欲的贪着、因为于正法信心的 | admin 2018-08-15 |
![]() |
上从诸佛一直到菩萨七住位,这是兼有般若及解脱道的智慧者;二乘的四双八辈以及辟支佛,这是有解脱道上的智慧者;乃至有时候广说于禅定是有证量的人。但这是广说,因为一般说佛法上的证量,说的是于佛菩提道、解脱道是有所亲证的,因为相信佛菩提道、解脱道乃至于禅定是可以亲证的;又加上说亲近这些于法亲证的善知识,布施的时候也听闻相关的法义,当然也就造就了将来可以亲证 | admin 2018-08-15 |
![]() |
换句话说,定性的二乘人注重的是自我能否解脱生死,只是在还没有舍报之前,随缘说一些解脱道的法;舍报之后,或生到欲界天、或者不再回到人间等等,于众生到底有何大利益可言呢?所以有时候才说,他们几乎是不修他庄严的。那么为什么说善生菩萨是慈悲的呢?因为他了解说:菩萨法是不能只有自庄严的,要同时以他庄严来自庄严。可是这句话说得有点绕口,这意思是说,菩萨虽然也要 | admin 2018-08-15 |
![]() |
这就有很多的差别了,譬如说,刚明心见道,虽然阿罗汉不懂实相,但是他们在解脱道上的证量终究比我们超过很多,去和他们亲近亲近又有何妨呢?双方都可以获得利益;他们可以从我们这边得到佛菩提道的知见,我们也可以帮他们回心大乘;而我们应证的无余涅槃、有余涅槃还没有亲证,可以和他们亲近而增长自己的涅槃解脱道上的知见。而如果是地上的菩萨来亲近声闻、缘觉,那是结交善 | admin 2018-08-15 |
![]() |
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八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八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生死已尽,不受后有。”的阿罗 | 三摩地 2018-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