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但菩萨修行不仅止于如阿罗汉修证解脱道之只断烦恼现行,还要断尽烦恼之随眠种子;更主要是在修学佛菩提道,求证大菩提果,故在世时不全在断烦恼取证“有余涅槃”上用心,也不许断尽思惑,而是一边修学道种智,一边修学三聚净戒,自度度他,累积福德,故不一定已证“有余涅槃”;但在死后出现中阴时,有能力可以取证“中般涅槃”入“无余涅 | admin 2019-06-19 |
![]() |
当三乘佛法的正知见建立起来之后,对于三乘菩提的见道条件便将随之具足,于是声闻解脱道的见道也就水到渠成;接著大乘见道的因缘也将次第成熟,未来自然也会有亲见大乘菩提之道的因缘,悟入大乘实相般若也将自然成功,自能通达般若系列诸经而诚实义菩萨。 自序 由于对佛法的喜爱,我的一生拜过许多师父,其中如证法师对我关爱有加,特地买了一套《妙云集》送我,叫我 | admin 2019-05-01 |
![]() |
这意思是说: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如果有正确的知见,配合定力、慧力等等条件具足,而能够如实地详细观察五阴十八界的内容,一一确认它们都是生灭、是虚妄不实,都没有常住不坏的体性,便可以断了解脱道一念无明所应断的我见。另一方面,当菩萨经由参禅找到真实心如来藏,能够现观确认祂的真实如如、常住不坏、永不生灭的体性,便能够确定唯有祂才是真实法,因此而破了无始无明; | admin 2019-04-24 |
![]() |
也就是说:从来不曾去探讨我们的五阴十八界是从哪里来的?心里想的都是:“我怎么样离开生死轮回的痛苦?”众生从无始劫以来,虽然都曾努力勤修解脱道,然而却不能证得生死的解脱,所相应到的烦恼,也都只是一念无明的“起烦恼”,而没有相应到无始无明的“上烦恼”。而这个使人不能了知法界体性的无明,从无始以来就存在着,所以祂叫做无始无明 | admin 2019-04-24 |
![]() |
此一住地无明,能障解脱道见地之生起,能障众生,令不断除我见,故名见惑,依错误之恶见而安住故。欲爱住地者,谓贪爱欲界五尘触之乐受,乃至恐惧不能觉知欲界中之苦触,因此贪爱欲界中之种种苦乐舍之触觉,恐惧失去如是五尘之触觉,是名欲界爱。如是欲界爱者,主要为男女贪爱,余四为次要。此欲爱住地,乃是藏密等已经成就“报身佛果”之大法王、大祖师所不能断者, | admin 2019-04-24 |
![]() |
解脱道所断的烦恼,在大乘法中名为一念无明;一念无明从哪里来?从我见为根本而生。一念无明为什么名为一念无明呢?这是因为它有一个现象——在无妄想之中,突然会有一念烦恼产生;由于这一念烦恼出现,就导致众生的受生而轮回生死,所以称为一念无明。在大乘法中,一念无明分为四种住地烦恼,第一种是「见一处住地」,也就是我见;因为不如理作意的邪思维而误认觉知 | admin 2019-04-24 |
![]() |
也就是说:从来不曾去探讨我们的五阴十八界是从哪里来的?心里想的都是:“我怎么样离开生死轮回的痛苦?”众生从无始劫以来,虽然都曾努力勤修解脱道,然而却不能证得生死的解脱,所相应到的烦恼,也都只是一念无明的“起烦恼”,而没有相应到无始无明的“上烦恼”。而这个使人不能了知法界体性的无明,从无始以来就存在着,所以祂叫做无始无明 | admin 2019-04-24 |
![]() |
譬如:对出生前的往世究竟是真实的,或者只是人为的施设;此世死后有没有未来世,来世的说法是否真实,或者只是人为的想像与施设;对于“前后际三世贯串而从来不曾间断的心”是否真实有;对于五蕴内法的状况与内容,对于外法是否能被自己所领受,对于自己是否有一个能联通内外的法,而且对于善恶业、无漏业将会造成的果报;对于佛的修证内容,对于佛法解脱道及佛菩提 | admin 2019-04-24 |
![]() |
解脱道所断的烦恼在大乘法中称为一念无明,而一念无明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以我见为根本而产生的,包括我见与我执在内的无明。而我见与我执无明为什么在大乘法中会被称为一念无明呢?这是因为它有一个现象,就是在未断除一念无明烦恼之前,必定是一念才刚刚灭了,次念又生起,念念不断;乃至证得四禅八定之后,住在等至的境界之中,忽然一念我见或我执的烦恼生起,由于这一念心 | admin 2019-04-24 |
![]() |
什么是“一念无明”呢?一念无明就是二乘解脱道所断的烦恼,也就是声闻菩提跟缘觉菩提所断的烦恼,因为一念无明也是阿罗汉跟辟支佛所断的烦恼。一念无明也是见惑、思惑的烦恼,一念无明也是我见、我执的烦恼。在《胜鬘经》里面也提到一念无明就是四种住地烦恼。什么是四住地烦恼呢?就是见一处住地、欲界爱住地、色界爱住地、无色界爱住地。什么是“住地烦恼&rd | admin 2019-04-24 |
![]() |
一念无明会障碍二乘解脱道的这些修行人,会障碍他们得声闻菩提智,会障碍他们得缘觉菩提智,也会障碍二乘人证有余涅槃跟无余涅槃。这个无始无明呢,它障碍谁呢?无始无明会障碍菩萨:障碍菩萨得佛菩提智,障碍菩萨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障碍菩萨证无住处涅槃。我们现在来介绍一下,到底无始无明是什么内涵?首先,什么是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不知道、愚痴,没有智慧的意思。对 | admin 2019-04-24 |
![]() |
所以凡是修学解脱道的人,都要深入了知五阴十八界的内涵。《中阿含经》卷47,佛说:阿难!若有比丘见十八界知如真: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阿难!见此十八界知如真。意思是说:如果有比丘能够真实了知十八界的内涵以及功能,他就是有智慧的人。在这段经文中,显示出意根和 | admin 2019-04-24 |
![]() |
所以认知以及现观十八界中的六识界,对于修学解脱道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观行重点。时间的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祝您福慧增长,道业增上。阿弥陀佛! | admin 2019-04-24 |
![]() |
解脱道的修行人在境界受中修断六入,好像欲剥此接触六入的牛皮,旧皮脱落,新皮又接触六入,又如被六入之虫所唼。菩萨道的修行人相反,不除六入而且不迎不拒,在其中深观万法皆是自心所现而能“普门自在”:于眼、耳、鼻、舌、身、意六入的门都能得自在,就不会受触食境界所干扰;也就是不贪取六入,则触食断,触食断者,则断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所谓意思 | admin 2019-04-24 |
![]() |
接下来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原来六识心就是在六尘上面的分别心,那你说“我把祂现行以后让祂流注出来,然后让祂无分别”,这样岂不是多此一举吗?我干脆就不要让祂现行就好了,干嘛说我让祂现行以后,然后我把祂修到无分别,这不是很奇怪吗?所以,解脱道就是说,我把六识心灭了,把十八界都灭了,那就真的无分别了嘛!就是进入涅槃,那涅槃本身就没有分别;干嘛说 | admin 2019-04-24 |
![]() |
五阴为何缘起、生灭、无我,应当详细说明——想让您断我见而断三缚结,因此能使佛教二乘解脱道的正法久住人间的缘故,得以广利此世、后世广大有缘的声闻弟子。又五阴为何名为“五盛阴”,就是众生从来极力执著五阴令五阴极为炽盛,故名五阴炽盛——名为五盛阴;五阴炽盛不绝故,导致有情众生流转生死而不断绝,故名五阴为五盛阴。五阴之内容细相 | admin 2019-04-24 |
![]() |
色阴是如何形成的?且不举证大乘经典的说法,我们仍然遵循四阿含诸经中的说法为南传佛法解脱道修行者说明。《长阿含经》卷10经文如下:佛说:“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rd | admin 2019-04-24 |
![]() |
怪不得平实导师出版了《邪见与佛法》在书中详细揭示解脱道的真实道理以后,一直得不到诸大法师、诸大居士的信受与认同;甚至当年大陆还有大法师向徒众们说平实导师的说法是邪见、是邪魔化身为平实来破坏佛法的,所以指使徒众收集了不少《邪见与佛法》去烧掉;可见这些大法师们是连我见都断不了的凡夫,所以受不了“把自己灭掉而入无余涅槃”的正见。但是后来平实导师 | admin 2019-04-24 |
![]() |
”这一段的对答,是偏在解脱道上面而说的,简单地说明一下。毗舍佉优婆夷先问说:“如何灭掉自己呢?”解脱道是要灭掉五阴的自己,而不是还要保留五阴自己的任何一个部分,用这样去入涅槃的;用这个样子想要生生世世相续地存活,这是错误的知见,这样子是永远没有办法断除我见,更何况是入涅槃呢!法乐比丘尼答覆的内容不就是这样子吗?要对于色受想行识五阴的 | admin 2019-04-24 |
![]() |
阿难白佛:云何为慈?佛语阿难:一慈众生,如母爱子;二悲世间,欲令解脱道意;三心常欢喜;四为能护念,一切不犯。是为慈心者也。佛语阿难:为人长大,恭敬人故。为人短小,轻慢人故。为人丑陋,喜瞋恚人故。生无所知,不学问故。为人专愚,不教人故。为人瘖痖,谤毁人故。为人聋盲,不喜听受经法故。为人奴婢,负债不偿故。为人卑贱,不礼三宝故。为人丑黑,遮佛光明故。生裸 | admin 2019-0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