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是因为大乘菩萨的法道,和着重出家表相的二乘解脱道是不太一样的。大乘佛菩提道,是依万法的本源—本心如来藏—为根本的,而一切众生的如来藏心,本是寂灭性、清净性、涅槃性,是出三界法,本无一法可得;真实证悟这个出离三界之家的本心的话,就已经是心出家的大菩萨了,这才是真实的出家,当然就不会再着相,在世间法的分别、比较上来用心;所以说大乘的法道,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说,真正出家的功德是要从解脱道,乃至是应当讲说是从佛菩提道的亲证上来谈。先从最基本的亲证解脱道断我见来说,当你对蕴处界是虚妄这一点已经有了第一分的心得决定,试问:你难道不会对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是对自身所拥有的名闻利养等的贪着会减轻了一部分吗?所以,当证得这样初分的出家法,本来在家时因为对五欲的贪着、因为于信心的不具足,所产生的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上从诸佛一直到菩萨七住位,这是兼有般若及解脱道的智慧者;二乘的四双八辈以及辟支佛,这是有解脱道上的智慧者;乃至有时候广说于禅定是有证量的人。但这是广说,因为一般说佛法上的证量,说的是于佛菩提道、解脱道是有所亲证的,因为相信佛菩提道、解脱道乃至于禅定是可以亲证的;又加上说亲近这些于法亲证的善知识,布施的时候也听闻相关的法义,当然也就造就了将来可以亲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因为大乘菩萨的法道,和着重出家表相的二乘解脱道是不太一样的。大乘佛菩提道,是依万法的本源—本心如来藏—为根本的,而一切众生的如来藏心,本是寂灭性、清净性、涅槃性,是出三界法,本无一法可得;真实证悟这个出离三界之家的本心的话,就已经是心出家的大菩萨了,这才是真实的出家,当然就不会再着相,在世间法的分别、比较上来用心;所以说大乘的法道,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上从诸佛一直到菩萨七住位,这是兼有般若及解脱道的智慧者;二乘的四双八辈以及辟支佛,这是有解脱道上的智慧者;乃至有时候广说于禅定是有证量的人。但这是广说,因为一般说佛法上的证量,说的是于佛菩提道、解脱道是有所亲证的,因为相信佛菩提道、解脱道乃至于禅定是可以亲证的;又加上说亲近这些于法亲证的善知识,布施的时候也听闻相关的法义,当然也就造就了将来可以亲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解脱道内涵及其修学次第佛法之内涵,唯有二主要道——解脱道与佛菩提道,除此以外,无别佛法。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驭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项恼之贪著,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在二乘人修学解脱道中,入无余涅槃,他只是方便。所以能够成就佛果,他所得的安乐才叫作无上,所以我们对于世间法中所受的种种乐,都不能加上无上这两个字。一旦用了无上,就要知道,是否三界中没有一法可以超越它,还有出世间的法,是不是也没有一法可以超越它?因为出世间的法,函盖了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解脱道的法,还有法可以超越它,就是佛道;佛道的法呢,就是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略的意思是说,菩萨因为已经具备菩萨性的关系,因此能随顺于众生之所需而行布施,并且对于所布施之物心无贪著,因此能够无所顾惜的布施;并且在布施的时候,身、语二业安住于佛陀施设的律仪、阿含解脱道的正见,与佛菩提因果正理的真实见中。在这个故事里面,提到菩萨因为智慧而睹世无常、荣命难保,尽财布施。也就是菩萨知道要以不坚固的财物来换取坚固的财物,也就是换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布施法的第一种既然叫作法施,当然指的是布施法,世间法的布施部分,包括人天善法,这是使人可以再生而为人、天的法,还有一种是可以使人得以营生的种种世间的工艺技巧等等;进一步说,布施与人可以使其亲证解脱道、佛菩提道的种种的知见与义理,这个就是真正的佛法布施了。但不管是世间法或者是佛法的布施,必须要有一个原则,就是说,所说的法是要正确的。因为即使是世间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这却是断除我见、我所见的实修,如果愿意听从佛语,这样子去布施的话,就会很容易和佛法的解脱道、佛菩提道相应了。所以说一切施和不思议施,除了有大福德之外,同时还有大功德。佛陀又说,能够布施给十一种对象,就叫作不可思议。因为这十一种人通常是大家都不愿意布施的对象。譬如恶人,大家看了就讨厌,但是你愿意布施给他,那就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布施。第二种人是毁戒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当下应允,并说:「来得好啊!比丘!」须菩提当下粗重烦恼落谢,法衣着身,成为修学解脱道的出家人;须菩提又继续精进不懈地修习,终于证得阿罗汉果,并具三明六通及成就八解脱的俱解脱大阿罗汉,解脱道成办,已能出离三界的系缚,并为诸天世人皆应恭敬供养的无学圣人。这时众比丘们看见了须菩提来求道的过程是如此殊胜奇异,又看见他很容易生气的情形,均感到不解和疑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们既然以正信的心离世俗的家,而出家修学解脱道法,更应当要效法释提桓因赞叹不瞋的功德,应当如是的学习安忍不瞋之行。佛陀说完此经之后,诸比丘们听闻佛陀的教诲,各个都心生欢喜,决定依法奉行。经文的大意我们介绍完了,接下来我们来简单介绍出现在这则故事的几个名相。首先我们来介绍夜叉鬼,夜叉鬼虽然称为鬼,但也有人称他神。夜叉的往世其实是乐善好施的,但是由于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当下应允,并说:「来得好啊!比丘!」须菩提当下粗重烦恼落谢,法衣着身,成为修学解脱道的出家人;须菩提又继续精进不懈地修习,终于证得阿罗汉果,并具三明六通及成就八解脱的俱解脱大阿罗汉,解脱道成办,已能出离三界的系缚,并为诸天世人皆应恭敬供养的无学圣人。这时众比丘们看见了须菩提来求道的过程是如此殊胜奇异,又看见他很容易生气的情形,均感到不解和疑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们既然以正信的心离世俗的家,而出家修学解脱道法,更应当要效法释提桓因赞叹不嗔的功德,应当如是的学习安忍不嗔之行。佛陀说完此经之后,诸比丘们听闻佛陀的教诲,各个都心生欢喜,决定依法奉行。 (原标题:嗔恚对治鬼的故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个创伤,就是因为担心「我」被伤害!那什么是断我见呢?这个平实导师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大意就是说确实观行五阴十八界是虚妄无常,因缘和合的,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的我!只是一个组合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于何种戒的施设是与解脱道有关的,已经能够知其一二,不会再迷于外道的非戒取戒,你才会初步的真正知道什么叫作净戒;也才能够明白说,为什么它可以让众生迈向解脱的原因。这个时候,你的持戒就会渐渐远离以前那种受束缚、被约束的状况,而更能够欢喜而轻松的持戒。从此之后,于净戒的受持也更加的留意。当然,这样一世一世的恶因缘就会越来越少。这难道不是说因为这样而使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我要请你静下心来思惟说:解脱道是不是在断我见以后就真的已经修学事毕?其实,它后面还有断我执跟断我所执,还要进一步去进行。再者说,难道佛法就只有解脱果吗?而声闻人的解脱果,乃至说他证了四果,真的是究竟的解脱吗?以断我见为基础而开始进一步去求参禅明心,那才是菩萨的七住位,后面还得要满足十住位,然后十住位之后还有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等这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是要让自己更加解脱与有智慧,更加安乐!除了修福德也要修智慧,而心性的福德就是因为有修定力降伏五盖,或是转依如来藏的无我清净自性,或是用二乘解脱道的修法让心性越来越清净、越来越无我。而大乘的修法就是开悟明心并且转依如来藏。《瑜伽师地论》卷51:「缘真如境胜道方能转依故。」(CBETA,T30,no.1579,p.581,c10-11)以下关于转依如来藏的法语都是平实导师的在书中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经中、论中又说:证得阿赖耶识而转依识上所显真实性、如如性,能安忍而不退失者即是证真如、即是大乘贤圣,在二乘法解脱道中至少为初果圣人。由此圣教,当知亲证阿赖耶识而确认不疑时即是开悟真见道也;除此以外,别无大乘宗门之真见道。若别以他法作为大乘见道者,或坚执离念灵知亦是实相心者(坚持意识觉知心离念时亦可作为明心见道者),则成为实相般若之见道内涵有多种,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到底是什么?内容有哪些?解脱道有哪些内涵?佛菩提道又是讲些什么?开始学佛的人,大部分是不太了解的。目前学佛的人为数不少,从表面上看来,佛教好像非常的兴盛,到处有道场、禅寺;山头林立,每到有的时节,人山人海、万头攒动,热闹得很。众生也好像非常喜欢参加唱诵,参加唱诵可以获得短暂的法喜,心里非常高兴,认为如此学习,就是在正式修学佛法。反观末学当年初学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