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等身体不好之类的!那往世如果有偷盗的业,相应的就是财富常常会缺乏,或者自己也常遭遇小偷!往世如果有邪淫的业,相应的就是此世的配偶不贞洁,可能配偶也会水性杨花或会外遇等!如果福德很好加上自己有发愿选择,那就会遇到菩萨眷属!那如果自己故意选择不好的眷属,那人生也会很痛苦!所以福德好又有智慧的菩萨,应该要选择受戒又心性好的菩萨眷属,如此人生会比较幸福!除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二庄严品>第十二)〖善生言:世尊!菩萨已受优婆塞戒,复当云何供养三宝?善男子!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功德田者,从得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是二种田。众僧三种:一报恩田 三摩地

2018-07-23

50,b9-10)平实导师说,修百福与我们有切身利害的关系,百福修久了可以让我们改头换面、换骨易髓,一个人修百福久了、习惯后就再也不是暴戾之人,别人再也不会觉得他不好或不清净,而会觉得他非常的安详!一个人努力修行百福两年,这个人说话就不会酸溜溜的,也不会谄媚和嫉妒别人,甚至别人一提到他就会觉得他是位大菩萨!因此他的修行是没有恶缘的,道业进展将会神速。当一个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说爱语是度众生,跟众生广结善缘最重要的方式。《瑜伽师地论》卷46〈18菩萨功德品〉说:「爱语摄事,于诸摄事最为殊胜。」(CBETA,T30,no.1579,p.547,b4-5)瑜伽师地论说爱语是四摄法中最殊胜的,四摄法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爱语就是为众生说法或布施时要和颜悦色,不要老是板著脸孔看不起人;而且说话要柔软,要慈爱,这就是爱语。因为「齐人不食嗟来之食」,在 三摩地

2018-07-23

记得平实导师常说福德和智慧就像水和船一样,「水涨船高」,福德累积够多了就像水很多了,那船自然就被撑起来。因此菩萨道的修行,每一个阶段的智慧实证,都需要靠福德来支撑。福德又像是碗,智慧是水;碗越大,水就可以装的越多。导师曾在书上说,布施以后有福德,如果不执着未来世的果报,就有解脱的功德。又说「功,是说能够自利及利他;德,是说它有真实的作用。」功德是自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常说,只要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智慧的修学可以很快,但是福德的累积就困难了。菩萨的每一阶位都要有相对的福德,菩萨要成就的成果必须是福慧两足尊,福德累积到什么程度,智慧才能到达什么程度。」正伟老师开示:(摘自于「宗通与说通」电视弘法第十九集)................各位觉得一位阿罗汉堪作「人天之师」,是「天人应供」,供养他有无量无边的福德;那这一个阿罗汉 三摩地

2018-07-23

昨天(2012年7月24日)的平实导师所讲述的《法华经》讲记实在太精彩了!葛格我实在很想分享给大家,但是法华经讲记平实导师又还没出书,葛格我不能违反著作权,加上不能把上课笔记借给别人看,所以葛格我只好稍微简单介绍来分享给大众。昨天平实导师提到了百福的修行,经文中讲到了这里,《妙法莲华经》卷6〈19法师功德品〉:「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说每天供佛就能够有三乘菩提实证的资粮!因为每天供佛的人,自然听到别人在说佛法就会有欢喜心,这样久了心性转变,实证大乘菩提的资粮就会逐渐!平实导师教导我们说连新衣服都可以供养,新的西装甚至新的洋装都可以供养,因为说不定有冥界的众生需要,佛菩萨为了要度他们也可以给他们使用。所以我们以后不管是在家里供佛或是在讲堂供佛,供佛前都要有个作意说:「我是 三摩地

2018-07-23

记得平实导师常说福德和智慧就像水和船一样,「水涨船高」,福德累积够多了就像水很多了,那船自然就被撑起来。因此菩萨道的修行,每一个阶段的智慧实证,都需要靠福德来支撑。福德又像是碗,智慧是水;碗越大,水就可以装的越多。导师曾在书上说,布施以后有福德,如果不执着未来世的果报,就有解脱的功德。又说「功,是说能够自利及利他;德,是说它有真实的作用。」功德是自 三摩地

2018-07-23

记得平实导师常说福德和智慧就像水和船一样,「水涨船高」,福德累积够多了就像水很多了,那船自然就被撑起来。因此菩萨道的修行,每一个阶段的智慧实证,都需要靠福德来支撑。福德又像是碗,智慧是水;碗越大,水就可以装的越多。导师曾在书上说,布施以后有福德,如果不执着未来世的果报,就有解脱的功德。又说「功,是说能够自利及利他;德,是说它有真实的作用。」功德是自 三摩地

2018-07-23

此分法要平实导师于2007年12月,在台南文化中心开示〈人间佛教的真实义〉时,有甚为详细的阐释,本电子报将于《随缘》连载后,开始连载平实导师在台南多次对于「人间佛教」的开示,敬请读者期待妙文法语的精采连载内容。〔编按:《人间佛教》自本电子报50期起已开始连载。〕再者,若从诸地菩萨自身佛道的修证来说,地上菩萨乃是进入大乘修道位中,其中对于许多无生法忍的亲证及 三摩地

2018-07-23

能否请老师开示:菩萨种性的义涵是什么?如何发起、乃至菩萨种性?答:菩萨种性的义理与内涵,平实导师在《明心与初地》当中已开示许多,这个乃是十行位性种性菩萨的主修:发起菩萨性、伏除异生性、具足十长养,也就是长养菩萨应该有的圣性,亦即在完成习种性的修习,远离习种性的凡夫习气与熏习进修上地该有的知见以后,离开了习种性,进入性种性的十行位当中;十行位的性种性 三摩地

2018-07-23

——本文节选自平实导师第二版《禅——悟前与悟后》第二章正修行第七节第五目(原标题:劝人修福报应观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止观的修学,如上一集谈到相关的前方便,以及平实导师开示要去三种心,那身心就能够安顿,要修止观就很容易。欲界定的发起有三个进程:由粗住心、细住心、入于欲界定。以无相拜佛为例,学佛人若依于无相忆佛、拜佛,一开始身体的动作会较硬、心识也粗,或起念能够有少分摄心,但是攀缘外境的声响一起,或者是末那识悄悄地冒出一个又一个念来,意识会依着习性自然地进入妄想纷飞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同修们如果能够有这样的正知见,又能够依着平实导师实修、实证的论书中的教示,如《禅——悟前与悟后》,建立具足的参禅所需的定力和正知见,有了定力以后,对于色、声以及触这三尘就不会开始攀缘,如此就已经能够压伏较粗重的贪欲盖;压伏了贪欲盖以后,很多瞋都是因为贪而起,没有贪就不会有瞋,那就能够压伏了瞋恚盖;也因为没有贪、瞋,再加上无相念佛的基 三摩地

2018-07-23

590,c3-5)平实导师在《人间佛教》第488页中开示:【不论是声闻初果的取证或菩萨七住位的开悟明心的菩萨果取证,都必须有基本而相应的降伏欲界爱的禅定力作凭借,才能有所实证,否则观行之后纵使已知初果的所断,纵使已知菩萨的所证,终究无法转依成功,对他而言都只是知识而非实证,因为初果人或菩萨转依解脱或实相的功德,他都不可能生起。因此,想要实证声闻初果的学人,或者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禅——悟前与悟后》<第二章第七节第一目幻觉与幻境>(原标题:修行中常遇的境界---幻觉与魔扰)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平实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里面的忆佛念佛,也就是无相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修炼定力!忆佛拜佛中修炼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修炼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念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辑》(原标题:四禅八定)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大乘正宗分〉第三(原标题:有想定与无想定)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