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平实导师《甘露法语》群疑解析(原标题:妄想因何而生?使定力提升的关键是什么?)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正觉教团三乘菩提念佛法门系列的节目,是按照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本论着的内涵来讲述的。我们现在的课程进度正进行到前资粮的部分。这个部分主要是在说明求生诸佛净土的三种资粮,也就是信、愿、行的部分。前面正礼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信与愿的部分;至于第三个资粮----行的部分,当中有两个细项,也就是事行的资粮以及理行的资粮。这两个部分,也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大乘正宗分〉第三(原标题:非想非非想定)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五辑》第八章第一节俱解脱(原标题:四禅八定非俱解脱)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对我们开示,他在书中写着:断我见一定要有未到地定的功夫。因此许多菩萨也更加积极于无相拜佛定力的修学,就有菩萨问:“能不能用九住心,来作无相拜佛的入手处呢?”其实是可以的!因为每一个人在修定的时候,会依于他的习气、会依于他的心念,而有不同相应的法则。我们今天就以弥勒菩萨所开示的九住心来看:如何依着这个九住心,来调我们无相拜佛的忆念的 三摩地

2018-07-23

这里其实平实导师所说的无想天六识皆灭,这样子的无想天,其实在《阿含经》里面还有很多地方,乃至我们也举了这个悲智先生要拿来证明他说所谓的无想天一念知五百大劫,想要来证成他自己的道理,说在无想天里面,这个无想定它是有觉知的。可是我们就以律部的完整的内容就可以来证明,其实佛陀就是说,这个输毘陀他说一念知五百大劫的事情,其实他是随意而说的。为什么?因为他在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一集继续谈的是神通无关证悟,请各位菩萨翻开平实导师所着的《宗通与说通》课本,第17页倒数第6行,书中是这么写着:复次,神通无关证悟,是三界中世俗境界故,无关般若故。为什么神通无关般若,有必要加以说明。在二乘的解脱道上,不论是声闻或缘觉,都是观察蕴处界虚妄以后,断了我见、我执、我所执而成为四果人;又声闻四果人分为三种阿罗汉,也就是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俱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想想看:一个人在这一辈子呢,以修学佛法、弘扬佛法的善因,却得到了未来世地狱重罪的果报,想想看!他们是不是很可怜呢?平实导师以悲心的缘故,特地在《生命实相之辨正》一书当中,为这一类的人概要的说明:现在的学佛人以定为禅的各种层次,提供学佛人省察思惟。若这些人能够虚心接受,然后去比对圣教量,再作深入的思惟整理,自己知道错处,然后重头再参,这样子才有机 三摩地

2018-07-23

有关四禅八定的修证资粮条件与转折要领,平实导师十余年前曾开示过《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关于初禅的实证原理与境界,也已在《优婆塞戒经讲记》中讲过了,您可以参考;将来等正觉寺盖好后,因缘成熟便会重讲《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教导大众修习禅定应该要有的注意事项与转进法要,因为禅定的实证,除了未到地定的实修方法以外,最重要的乃是五盖性障的伏除;在自己性障未除前,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不信受如来藏的人,他们对平实导师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平实导师都能够不起嗔心,反而想要饶益他,广作种种法义的申论写作成书,让不理智生起谩骂毁谤的人,能够藉由书籍的阅读,生起拣择的机会,远离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的过失,同时能够接触。对于忘恩负义者不舍弃,而且能够包容续教导,这样的不舍有情,才能够不违背戒律而勤修于饶益有情的事业。第二个是安受苦忍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五辑(原标题:忍辱的层次---世间忍、无生忍、悲忍)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也常说:心不放逸,名为苦行。也只有心不放逸才能修忍辱,修于生忍,修于慈忍,修于法忍,能于深妙法安忍而不动摇,才是真正地修忍辱行,这就是实义菩萨的第十三种条件:心不放逸常修忍辱。-----《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59集何谓实义菩萨(二)》余正文老师(原标题:心不放逸,名为苦行) 三摩地

2018-07-23

而证悟的菩萨通常都不会记恨,当然因为假设只有初果那也会起瞋心,或者很凶!但平实导师常说「瞋恨怨恼」四个阶段,瞋就是发火,恨就是记住(永远记得这件事情),怨就是想要报复,而恼就是去实行报复。所以假设有的人因为惹了对方生气,对方生气了是瞋,那假设记一辈子记到棺材里那就是「恨」,那通常都是女人比较会记恨!男生都大而化之!所以以前我凶过那两位证悟菩萨,他们根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业品>第二十四之余(原标题:戒能遮除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所着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第54页第二段的菩萨《优婆塞戒经》的说:【若有难言:何缘五戒尽形寿受?八戒斋法一日一夜?当言:如来善知法相,通达无碍,作如是说。】(《优婆塞戒经》卷七)这个的意思是什么?首先来说五戒。五戒是在家佛弟子应受持的五种禁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经中说:【五戒为人,十善生天,悭堕饿鬼,觝突畜生, 三摩地

2018-07-23

若欲详细暸解受持戒律该有的知见,请您请阅平实导师开示的《优婆塞戒经讲记》,此讲记共八辑,其中详解在家菩萨戒法,并且细说布施之功德及布施得福之因果原理,详述自作自受、异作异受、无作无受之第一义真谛,兼述三乘菩提法义与精神之异同;读此讲记能知福慧双修之真实义,可以帮助大乘学佛者之证道。但是三皈是否成功,要先理解传授三皈的法师、居士自身是否保有三皈之戒体 三摩地

2018-07-23

并且劝请您至网络书局或各地实体书局请购平实导师讲述的《优婆塞戒经讲记》,当中有甚多的开示。此处因篇幅所限,只能从法理原则上来作说明。问:菩萨戒十个重戒犯了不通忏悔,忏悔了重罪还是不灭,还要去受,入波罗夷之罪,三贤、十地,一切皆失。这是导师所教导我们的,末学自从看到导师这样开示后就一直哭。末学今生还没有求受菩萨戒,可是总觉得自己过去生应该是受过菩萨戒 三摩地

2018-07-23

过去我看平实导师的书,曾多次在书中看到平实导师提起“同修会曾经发生过三次法难”;当时的我,认为那是同修会的事,与我的关系不大。这次在学戒的课程中,张老师说:“平实导师为了复兴佛教的大业,以及彰显世尊正法的威德力,所以这一世预计要在世间住世到95岁左右。”这时,张老师就问大家:“平实导师为了众生的法身慧命,不辞辛劳、不畏艰难, 三摩地

2018-07-23

以您所举的例子来说,若有人欲供养平实导师,因导师不受供养而无法如愿,他可以转而赞助正觉同修会来弘扬,如此而向导师作法供养,即是清净的供养,这也是平实导师一向都乐意接受的供养。问:1.除了举办年度皈依外,是否还可以请每个道场都定期礼请法师传授三皈、五戒和菩萨戒,以利益和方便学人修行?2.是否可以请每个道场都定期(如每月十五、三十)举办诵戒和布萨,以利益和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平实导师也常常教导我们,爱语是度众生非常重要的方便善巧,《瑜伽师地论》卷46〈菩萨功德品第18〉说:「爱语摄事,于诸摄事最为殊胜。」根本大论圣弥勒菩萨说:在种种摄受众生的事项中,以爱语来和众生同事利行所获得的效果是最殊胜的。如果布施时却不能以爱语施,那这种布施已失去摄受众生的功德,虽有福德却也打了很大的折扣。因为众生的我慢(表现在自尊心上面)都很炽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