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就好像波斯匿王的例子一样,佛陀也怜悯波斯匿王,他能够发心布施,可是对于布施的果报,本身的功德利用,他完全只知道要在生死中受福,却没有想到生死也不可计量、生死长远这件事情。所以当时波斯匿王听完佛陀的开示以后,心里非常惭愧,心里非常恐惧,就跟佛陀忏悔,请求佛陀能够接受他的忏悔,那以后就不要再这么想。所以这个是说,贤圣碰到中品施主的时候,一定会怜悯他们,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在这段中说——财施名为下施,法施名为上施,也就是法施远远殊胜于财施的意思。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中开示:《金刚经》大家都会背,如果有人以一个四句偈为人解说,另外一个人是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金银珠宝来布施,结果是用四句偈做法布施的人,福德远胜过无量财宝布施的人。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就是说,遍布一个银河系所有星球的珍宝来布施。谁能准备那么多的金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说,布施除了财布施外,还有法布施。财布施唯得财宝报,但佛法的布施,后世却可以得到财物及佛法上的两种回报。菩萨修这二种布施的目的,一是为了要帮助众生远离贪瞋痴所带来的痛苦与烦恼,二是为了让众生因闻而能够调伏心性,将来于佛法上有所实证。法施还可以教导众生如何受戒、出家、修学法道,为破坏众生的邪知邪见而为众生演说,说明真实法与非真实的差异所在,宣说四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舍利弗布施给佛一钵饭,而佛陀把这一钵饭布施给狗,请问这两个人谁得的福德比较多呢?答案是:佛陀布施给狗的福德比较大。虽然狗是贫穷田,但是因为佛陀是最上的功德田,所以施主的殊胜会让果报更加殊胜,这就是大福从心生的道理。如《大智度论》卷32〈序品第1〉中云:菩萨摩诃萨知诸法实相无取无舍、无所破坏,行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以大悲心还修福行;福行初门,先行布 三摩地

2018-07-23

父母看见儿子出生没多久就能开口讲话,认为这孩子不是普通的一般人,觉得奇怪,怎么会这样呢?就去请问佛陀。佛说:这孩子是有福德的人,你们大可不必怀疑。父母听了心里很欢喜。回到家里,儿子启禀父母说:但愿两位尊亲大人为我礼请佛陀以及众比丘僧。父母回答说:要礼请佛陀与众僧必须先准备各种供具,不是匆匆忙忙就可以办好的。儿子说:只要把厅堂房舍洒扫干净,把桌椅座席 三摩地

2018-07-23

究竟布施供养一位持戒比丘一碗饭,这功德有多大呢?是不是真的胜过得到四天下那么多的金银财宝呢?请继续看《杂宝藏经》这个阿那律尊者的本生事迹——接续著刚刚的佛典故事,佛陀十大中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以自己为证,用宿命通回忆起:九十一劫以前,有一位长者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利咤,次子名为阿利咤,他时常告诫儿子们:高处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往下堕,而拥有 三摩地

2018-07-23

这时佛陀的十大弟子,论议第一的大迦旃延尊者刚好来到了这个地方,迦旃延尊者就问这位老妇人说:老太太啊!您为何那么的伤心难过呢?老妇人说:尊者!我那么年老又要长时来作这苦役,加上自己又那么贫穷,衣食都缺乏,想死也不能死,所以在这边哭泣。于是迦旃延尊者就跟老妇人说:你既然那么贫穷,为什么不把贫穷卖出去呢?老妇人问说:贫穷可以卖吗?谁要来买贫穷呢?尊者回答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施主如果能像前面所说的有智慧的人这样来观察,像佛陀所说的这样来布施,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位施主能够具足修行布施波罗蜜。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讲这一段经义之前,曾经在《优婆塞戒经》卷2当中,讲过四种波罗蜜的差别:第一种是有布施而没有波罗蜜,第二种是有波罗蜜而不是布施,第三种是既有布施也有波罗蜜,第四种则是既不是布施也不是波罗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又说:有智慧的人,能够作到的这三件事情,还各别有两件事情也能够作到:第一、能明信因果的人,能够从他闻法以及内自思惟。从他闻法是说,自己不知道布施的因果时,就从别人那里去听受布施正确的因果道理;内自思惟呢,则是要在听受布施的正确因果道理之后,还要自己在心中深入去思惟,看看那个道理到底对不对?如果思惟了以后,觉得佛陀在经中所说的布施因果真的正确,有 三摩地

2018-07-23

在布施的时候,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所以会出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说,这样就叫作不可思议的布施。上面所说的一切施和不思议施,都是非常难作到的,因为一般人都是要再三盘算之后,才愿意把自己一部分的财物施舍出去,更别说是要把身上的器官,或是心爱珍贵的财宝,只是随著众生的需要,就平等心不计较地布施出去。但是这却是断除我见、我所见的实修,如果愿意听从佛语,这样子去布施的话,就会很容易和佛法的解脱道、佛菩提道相应了。所以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些人听了佛陀有关布施的开示以后,明了了由于有如来藏异熟性的缘故,所以今生所造的善业,在来世会得到百千万倍不等的果报;但是却认为,来世命终之后,今生所造善业的果报,就会完全失坏了,要再靠来生努力去造作善业,来积累后世的福德。但是这种见解其实是不正确的。世尊为我们开示说:【若人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种种资生布施于他,施已命终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下面两段佛在《杂宝藏经》中的开示,就是末学最喜欢读的:在《杂宝藏经》卷2中佛陀这样开示:【父母恩重,犹如天地,怀抱十月,推干去湿,乳哺养大,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皆由父母,得见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至百年复种种供养,犹不能报父母之恩。】这是告诉我们:父母恩如天地般广大,十月怀胎、哺乳长养、教导人事……种种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在这段中提到,有智慧的人都能具足这五种方法来行布施,因为这五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的果报更加殊胜。第一、要至心施。也就是我们要以至诚心来布施,如果心不甘情不愿的,那果报就无法殊胜;若能以至诚心布施,那果报就会很大。第二、要亲手施。布施不要透过别人;透过别人布施,那将来这个福报的实现也要经由他人之手,无法随意自在地使用;譬如有的人很有钱,可是没办法随意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于经中开示说,诸佛如来乃是远离四种过失说相应法,这是菩萨应该学的,也就是说法时,要远离「非时、非处、非器、非法」这四种过失来说相应法。另外网络其实不符合「善择时节、善择处所、善择根器」这三种条件,只要一种违背,都该避免,更何况三者皆违背。因此网络这个地方乃是唯有开缘而没有遮止的地方,在网络上面贴文要非常谨慎小心。7.至于「非法」的部分,乃是「这个 三摩地

2018-07-23

在布施的时候,人们常常在布施后而生起了悔心,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我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 三摩地

2018-07-23

须菩提看见了佛世尊,具三十二种大人之相、八十种随形好,一一相好都显现出如百千太阳般的光明普遍的照耀着;须菩提看见世尊的这种大光明相,内心踊跃,满怀欢喜之情,快步来到佛前,以至诚心头面接足顶礼佛陀,然后起身退坐一旁。佛陀知道这时须菩提的因缘成熟了,就为须菩提开示瞋恚的种种过患罪恶:瞋恚乃是由于无明愚痴所生之粗重烦恼,瞋恚会烧灭种种善根,瞋恚会增长众多 三摩地

2018-07-23

这则的大意是:如同我阿难亲自听闻,在某一个时节因缘,佛陀住在鞞舍离国猕猴池旁边的重阁讲堂。那个时候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在过去世有一个长得很丑陋、面色很难看的夜叉鬼,有一天,他突然间来到天帝释的宝座上坐下来,也就是坐在玉皇上帝的宝座上。天帝释所管辖的三十三天的天众们,看见了这个夜叉鬼长得既丑陋又难看,竟然毫无忌讳地坐在天帝释的宝座上,天人们看了,各个都 三摩地

2018-07-23

接连数个月,这天人都持著天花,自天散下供养佛陀报答佛恩。众人见到天花一直持续地从天而下,都感到非常纳闷奇怪,这时在天空中出现了声音说道:我是阿耆达王啊!因为承蒙了修道人的大恩德,为我解说佛经的法义道理,让我很快地受完蛇身果报,往生到天上来;现在我只是以天花来供养佛陀、报答佛恩罢了!好的,各位菩萨,以上这则佛典故事让我们知道,当面对一个临命终人,在旁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