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之所以在佛教界内有争议,是因为这个团体认为现在佛教界只有他们修学的才是佛教,外界邪知邪见多,所以他们坚持按佛陀教导自修自证,并且批驳一些师的法义错误,引起佛教内部法义诤论。至于佛教内部的争议,是学术性的东西,与时事大局无关。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有些网络媒体擅自盗用国家机关的名义散布谣言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萧平实及正觉 | 三摩地 2018-07-23 |
|
现在很多的出家人都在搞学术,总是用一些文本考证的方法在考证佛陀的教法。有的时候,理性的想想,佛教毕竟是佛教,佛教不是哲学。因为佛教即使是一门学问,佛教也是解脱的学问,而不是纯粹的形上思维漫无边际的玄想。佛教所有的理论,都(与)相应的修行作为理论的实践。我们研究一辈子的佛法,如果我们不去好好的实践,还是违背佛陀的教导。因为佛陀的教法,是正确的教导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忍辱要真正能内化成为自己的内涵的话,是需要依照佛陀的开示以及善知识的教导去实践这些理念的。只有如理如法地实践了,才能确实从中获益,才能知道修行是功不唐捐的,才能真正相信未来世是可以成就佛道的。这些实践的结果,会让自己在修行道路上,有一个坚固的着力点,才能支撑今后修行的路途不会退失懈怠。因为觉得自己修行不得力,自觉遇到了大的遮障无法跨越,于是对这段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萧平实掀起新判教议题的时代意义(下)(佛教是什么?)上半篇导读:判教,在期由佛陀在《阿含经》中建立三会、二会、一会说法之判教典范。像法期则有不正确的判教夹杂其中,但在中土名师辈出的判教风潮背景下,形成唐宋大乘佛教的复兴。于现代末法期,萧平实提出世俗化、法义浅化二个属于什么是佛教的判教议题,并且提出外道化、密意失传、道次第混淆三个属于佛教是什么的判教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一、楔子多年前阅读了髻智比丘所撰写的《佛陀传》(TheLifeofTheBuddha)。髻智比丘是一位英国人,俗名是欧斯博·莫尔(OsbertMoore),1950年在锡兰出家。他从西方人的眼光来探索佛陀所创立的佛教到底是什么?在这本《佛陀传》的〈导论〉里,髻智比丘写道:现在欧洲有关佛教史的文献很丰富,佛教文学与教义的作品亦然。在佛教史学与佛教文学的领域里,已有相当程度的共 | 三摩地 2018-07-23 |
|
萧平实举出〈经〉有佛陀最后一次示现禅宗机锋公案的事实,因此开创了阿含禅学研究的先河。该段文字的内容如下:时世尊披郁多罗僧,出金色臂,告诸比丘:汝等当观:如来时时出世,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注)尔时世尊重观此义而说偈:右臂紫金色,佛现如灵瑞;去来行无常,现灭无放逸。(注:这是世尊舍弃人寿之时,最后一次示现禅宗机锋。惜乎旁侍声闻,无人悟入,而犹结集之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于是诸比丘便请问佛陀:「为什么尊者大迦旃延可以广说分别世尊所略说的法要呢?」佛陀答复:犹如有人因行无事处、山林树间,忽得蜜丸,随彼所食而得其味。如是族姓子于我此、律,随彼所观而得其味:观眼得味,观耳、鼻、舌、身,观意得味。佛陀说:就好像有人行走于无事处、山林树间,忽然得到蜜丸,随着他品尝着蜜丸而知道它的味道。就像这样,有大族种姓的大迦旃延在佛陀的与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当神膜拜,则会造成新的运动,因为在古今中外的神权体系中,神皆代表唯我性的绝对正确存在,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而这恰恰违背了佛陀、教法和僧团的基本精神,也有违《法华》义旨,必须警惕。经云:离经一字,即为魔说。让我们从完美的佛经智慧中来观察这样一个案例:在《维摩诘经》中,维摩诘居士示现生病,佛请们代表探望,结果连续要求了包括目犍连、须菩提、舍利弗、大迦叶 | 三摩地 2018-07-23 |
|
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后四句,来源于玄奘大师译本)呵呵!当年鸠摩罗什大师的译经场中,集合了数百位精英,千锤百炼的成果,不如你老人家的智慧?罗什大师留下的金刚舌舍利,不足以震慑你的狂妄么?而到了今天你再开讲《法华经》,已经不满足于这种个别字句的篡改与会集,而是开始另起炉灶式的大手术了!(对《法华经》的篡改,具体参考其他同类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于是阿难尊者上前对两位年轻的比丘说道:年轻的比丘啊,你们刚才所诵的并非佛陀的原话,是不能依之修行得到解脱的。你们诵读非佛语,有两种过失啊,一是纵使多闻而易生邪见,二是不解佛法深意颠倒妄说。如果具足了这二种过失,就容易损伤自己的法身慧命,也不能令人脱离三恶道苦啊!你们仔细谛听,我为你们诵读佛陀的原话:‘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有些老人家,你把佛经课诵的录音带送给他,可是他却装在录音机中摆在佛像前放音,你问他说:“怎么你不跟着诵?”他说:“我要放给佛听啊!”有智慧的人就说:“这是佛陀讲的,你放给佛听做什么?佛又不是不懂!这是要给你听的。”可是有些老人家就是转不过来,真没办法。法供养的真义是要自己去读、诵,渐渐了解其中的义理。如果义理了解了,就 | admin 2018-07-23 |
|
所以我在这里解说如来的功德,也是在供养佛陀;诸位听了欢喜,也是随喜供养佛陀,这就是“真供养佛”。供佛的意义,一般人观念中总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中:每天买了饮食、水果、香花来供佛。其实有很多方法都可以说是供佛,...(内容省略...)所以这一世早早就可以退休专修佛法了!所以供佛的方法有很多,不必局限在一个小事相上。你能宣扬佛地的功德,这也是真供 | admin 2018-07-23 |
|
如果你能用印度话赞叹,让当地的印度人听见,唤起他们对佛陀的记忆,功德、福德就更大了,因为他们现在都误以为释迦佛的证量与福德是不如湿婆神的,所以他们现在把释迦牟尼佛收编成印度教的四大护法神之一。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佛陀有什么伟大功德了,不知这是湿婆神永远都无法想象的。假使有人会印度话,去朝圣时就在那边唱给印度人听,唤起他们对佛的恭敬心,这个福德也是一样 | admin 2018-07-23 |
|
天台宗历代祖师,龙树菩萨、慧文大师、慧思大师、智者大师,皆圆悟诸法实相,阐述了诸佛最究竟的本怀,判别了藏通别圆四教的差别,权实分明,让人非常清楚地明白了哪些是佛陀讲法的本怀,哪些是随机利益众生而曲设的方便。 今有大德索达吉,删添经句乱品题。例如:药王品删除“供养于世尊,为求无上慧。”药草喻品添加藏文版内容。第二十二品嘱累品,被移到最后 | admin 2018-07-23 |
|
这样受持《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的法师,当然就像《妙法莲华经》卷六〈法师功德品〉当中佛陀开示,说他们:“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法华经》是佛陀宣说,祂为了要开示众生悟入万法根源,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这一大事因缘,而降生 | admin 2018-07-23 |
|
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佛陀有教我们很多布施的方法,甚至有不损失财物的布施方法,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杂宝藏经》卷6〈七种施因缘〉: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以恶眼,名为眼施。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报。二名和颜悦色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颦蹙恶色。舍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由于这样的因缘,整个村庄的百姓也都纷纷归依了三宝,成为佛陀的。各位菩萨!故事说完了,您认同故事中的主人翁罽那的行为吗?如果您是罽那的太太,是否会支持自己的丈夫呢?的确!要相信布施真的有果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布施为什么会有果报呢?对一般人而言,这是很难令人相信的事;为了帮助大家能够确实理解布施和果报之间的关系,这个单元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菩萨尽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们接著引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来作说明,这部经主要是佛陀对首迦长者说明众生所作善恶业报的差别法门相,其中对于布施也有所教导。经中说奉施诸佛菩萨各种不同的物品,所得到的功德果报也有不同。例如:布施供奉宝盖,未来可以身心安隐、得到大威德的菩萨眷属……等十种功德。2布施供奉缯幡,未来可以得到国王、大臣、亲友、知识的恭敬…&hell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陀在这段中提到,有智慧的人都能具足这五种方法来行布施,因为这五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的果报更加殊胜。第一、要至心施。也就是我们要以至诚心来布施,如果心不甘情不愿的,那果报就无法殊胜;若能以至诚心布施,那果报就会很大。第二、要亲手施。布施不要透过别人;透过别人布施,那将来这个福报的实现也要经由他人之手,无法随意自在地使用;譬如有的人很有钱,可是没办法随意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你一下子独吞了一半的金子,这样太过分了吧!但是这个漂溺的难民他不管,他眼中很贪这个财物,就真的告到官府里面,菩萨就因此被官府所拘禁;他也没有去作申诉,一心就忆念佛陀、归命三宝,责心悔过。然后自己心里想:我慈心地祈愿众生,能够早日的离开八难各种苦,不要像我现在这样,有怨家来结仇。蛇跟狐狸知道这件事,就在那边讨论说,这件事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呢?蛇就说: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