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念阿弥陀佛的人一定可以往生;一往生就离开轮回了。只要一到极乐世界就离开轮回了,这是第一个殊胜的果报。另外我们说念佛可以了生死,是第二个果报殊胜。因为修念佛法门的人容易进入实相。参禅要悟很难,所以末法时代有一些师常常讲:末法时代要开悟很难。都叫人家不要求悟,只要努力修行就好。但是经由念佛法门的帮助,要见性---也就是要到实相念佛的境界很容易。如果到了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有人听《无量寿经》很相应能够契入,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成佛之前,祂为了要成就一个庄严佛土来摄受有情能够免除堕于三恶道的生死苦,而且利益有情能暂时免除生死轮回之苦,为了这样子的一个利益有情的地方,成就一个让有情能够纯粹修道的净土佛国,祂发了四愿,最后成佛;所以所成就的佛国就是没有三恶道,而且只是纯粹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另外还有出世间天,也就是所谓的解脱天,那么解脱天指的就是一切的三乘的贤圣,因为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轮回之苦。另外还有第一义天,第一义天就要亲证这个涅槃实相,具有实相智慧的菩萨。这样叫做六念。可是我们仔细加以分析之后,会发觉念佛是第一个,那第二是念法----这个法是从佛口所出,所谓佛是法根、法源、是法依,法是佛所说的。那么说念僧,所要念的僧,当然是要依佛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说佛菩提道和解脱道是有很多的差别:解脱道只是为了解脱于三界的生死轮回而已,只解脱于烦恼障的现行而已,解脱于三界的见惑、思惑而已;可是佛菩提道不是这样,佛菩提道的内涵非常的多,它不仅解脱三界的生死见思惑,而且它还要解脱于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一切无量无边的这些上烦恼,而且它还解脱于所知障的随眠----所知障,不知、对于三界一切万法的不知----它还要解脱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另外还有出世间天,也就是所谓的解脱天,那么解脱天指的就是一切的三乘的贤圣,因为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轮回之苦。另外还有第一义天,第一义天就要亲证这个涅槃实相,具有实相智慧的菩萨。这样叫做六念。可是我们仔细加以分析之后,会发觉念佛是第一个,那第二是念法--这个法是从佛口所出,所谓佛是法根、法源、是法依,法是佛所说的。那么说念僧,所要念的僧,当然是要依佛所说的法道去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老师说只要找到了,一句话就可以说出真心在哪里,但是我又不知?要我说哪个真、哪个妄,还是搞不清楚,于是就自下结论──一定是我定力功夫不够(看话头及在日常生活上的观行)、拜佛时间不够,所以无法悟得成片!以后一定会找到的!所以日后的疑情已经变成要找这个心了,偏离了要把真心与妄心的体性分清楚!变成是要找这个感受五尘虚妄的意识心!走错路了,自己却不自知,真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而事实则非完全如是,谓生西之后尚非完全等于已出三界生死轮回故;此谓一般净土行者若得果遂往生极乐之愿者,大多为中品中、下生,间有上品下生及下品三生者。此意乃谓:以往净土行者真能了知大乘菩提义理者极少,多属被诸净土大师所误导,而将解脱道之修行法理,误认为即是大乘菩提法者;是故大多难以取证上品之中生与下生品位,而成中品中下生之往生者,生西之后唯能取证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么念佛人有四种果报殊胜:第一个就是前面所讲的他一定可以往生,一往生就离开轮回,只要一到了极乐世界就离开了轮回。再来说念佛人可以了生死,因为修念佛法门的人容易进入实相念佛。我们参禅要悟其实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参禅人经由念佛法门的帮助,那么要眼见佛性,要能够到达实相念佛的境界是很容易的。从修证的果位来讲,如果能够到了实相念佛的境界,已经是即将要断了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就是说,往生西方之后还不是完全等于已经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还要在那边继续修行。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另外再做探讨,下面我们看看在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修行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于堪忍世界学佛是速行道、易行道。为什么在娑婆世界的修行是很迅速的修行法门呢?为什么说禅这个法是速行道呢?为什么又说它是易行道呢?我们常听到许多学佛人感慨地说:这个时代参禅很难哪!对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佛云:“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去无来,不应该执着于他的名号、名相、声相、身相来做分别,否则的话就无法获得上品上生。彼经卷中也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不小心就出轨,所以这个地方不好修,因为一步错就满盘输,就轮回三恶道去了;到了三恶道,要再恢复人身就很难了。因为这个地方很容易堕入恶道,所以说是难行道、是缓行道;因为五欲所迷的缘故,很容易造恶,造恶失去人身,就很难再得了。此界恶知识太多了,所以我们稍有不慎就被误导了;误导了以后,如果有一天遇到真正悟的善知识,看到他所说的,他所证的,跟我们不同,那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不小心就出执,所以这个地方不好修,因为一步错就满盘输,就轮回三恶道去了;到了三恶道,要再恢复人身就很难了。因为这个地方很容易堕入恶道,所以说是难行道、是缓行道;因为五欲所迷的缘故,很容易造恶,造恶失去人身,就很难再得了。此界恶知识太多了,所以我们稍有不慎就被误导了;误导了以后,如果有一天遇到真正悟的善知识,看到他所说的,他所证的,跟我们不同,那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怜悯众生,轮回六道,头出头没,受苦无量。故于十方佛土中,指出西方极乐世界,使人知所趋向。而又授以至简便法,使但念彼佛,即便往生。真生死海中大慈航也。吾辈宿福深厚,幸遇此法,不敢仰负如来厚恩,故将大小本弥陀要旨,节录其概,使阅者一览便知,名为“净土纲要”。阿难启请《大本弥陀经》云:释迦如来,一日容颜异常。阿难问之。佛言:“汝所问者,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想到梢头结局,谁人能免如斯?若欲跳出轮回,须是皈心正觉。休向鬼窟里作活计,要知肉团上有真人。是男是女总堪修,若俗若僧皆有分。急求活路,当思身后之身。切莫依回,仍做梦中之梦。若明日更待明日,看看误尽青春。使后人复哀后人,累累增高白骨。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舍恶从善,改往修来。对众为大众宣扬,归家为一家解说。使在在齐知觉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则生死轮回,依旧莫出。况既受胎阴,触境生著。由觉至觉者少,从迷入迷者多。上根犹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了生脱死,岂易言哉。以是不能普被三根,畅佛本怀。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与未熟,恶业之若轻若重。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定蒙弥陀垂慈接引,往生净土。俾善根熟者,顿圆佛果。即恶业重者,亦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兹久经长劫,轮回生死,如来愍之,为说诸法。令其返妄归真,背尘合觉。使彼烦恼恶业,全体复成智慧德相。从此尽未来际,安住寂光。犹如结水成冰,融冰成水。体本不异,用实天殊。然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各随机宜,令彼得益。所说法门,浩若恒沙。就中求其至圆至顿,最妙最玄,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普被三根,统摄诸法,上圣与下凡共修,大机与小根同受者,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虽则具此心性,无端枉受轮回。真堪痛哭流涕,声震大千。心片片裂,肠寸寸断矣。此恩此德,过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万倍。纵粉身碎骨,曷能报答。唯有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方可少舒春草仰晖,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然今之缁素,翻阅佛经,毫无诚敬。种种亵慢,难以枚举。而习行既久,彼此相安。其亵慢之迹,不忍备言。视如来之法言,同破坏之故纸。且勿谓不知旨趣者,了无所益。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与从无始以来,随罪福因缘,轮回六道,皆未发明。以故识见浅者,虽日读圣人因果报应之言,犹然不信因果报应。如来大教,显示吾人心性之妙,与夫三世因果之微。举凡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与夫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之法,无不备具。是故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主仁仆忠,各尽己分。则与世间圣人所说,了无有异。而复一一各示前因后果,则非世间圣人所能及。尽义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今既得闻如来普渡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证涅槃常住之真乐。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