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此众生,一世生为人,下一世出生于天界,然后在善业福报享用完后,只剩下恶业果报,因此再下一世就出生为饿鬼,然后在饿鬼报尽后,再下一世上升出生为畜生,畜生报尽后,然后才有机会上升投胎当人,当人时,如果造了恶业,又下地狱去,如此反复地循环不已,形成了所谓的:「众生六道轮回、反复不停,无有出期的现象。」佛,则是永远出离三界的存在,永远不受苦恼,永远「常、 | admin 2018-07-21 |
![]() |
所以佛陀有时候也依于祂的悲愿----祂本来是可以有广大的受用,可以不受三界轮回、这种色法的境界的拘束----结果祂愿意来到这种五浊恶世,在古代的时候饮食是那么不好,环境是这么不好,结果祂还要打着赤脚走这么多路,来度化众生,这就是祂的悲愿!就好像天人升到天之后,都不愿来到人间了,结果伟大的世尊竟然愿意离开祂的自受用境界而来到人间,这就是因为祂的慈悲跟祂的愿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接下来降兜率、观察人间因缘适合之后,接下来就是入胎、住胎、出胎,关于这个部分我们要特别说:一般的凡夫生生世世在六道里面轮回,可以说对于入胎、住胎跟出胎是完全一无所知的。入胎来讲,一般凡夫的入胎必然是关键到入胎的境界现前之后,必然充满着欲界的心行,会现起,以这个心行去入胎;一旦入胎之后就浑然无知了,所以住胎位当然也是一无所知。到最后出胎之后(是全新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我们是说如果─阿罗汉不入涅槃的话,由于习气种子仍然在,所以当他在入胎、在出胎之后,他就很有可能因为仍带种子的关系,会现起昔日的贪嗔痴的这些种子还在;这些的种子,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阿罗汉都惧怕着重新受生,务必要在他把三界一切的烦恼现行都降伏的那一生,就急着要入涅槃;避免将来受生之后,再来现起贪嗔痴的心行,又再到三界去轮回!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接下来降兜率、观察人间因缘适合之后,接下来就是入胎、住胎、出胎,关于这个部分我们要特别说:一般的凡夫生生世世在六道里面轮回,可以说对于入胎、住胎跟出胎是完全一无所知的。入胎来讲,一般凡夫的入胎必然是关键到入胎的境界现前之后,必然充满着欲界的心行,会现起,以这个心行去入胎;一旦入胎之后就浑然无知了,所以住胎位当然也是一无所知。到最后出胎之后(是全新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释迦如来哀悯这个世间的众生,众生们各有各的根器与习性,但是心中都广泛地具有种种的贪、瞋、痴三毒,心中有各种的不善的臆想分别;所以就会造作了种种的恶、不善的行为,就会不断地造作轮回的业种,然后储存在第八阿赖耶识里面;未来遇到适当的缘的时候呢,就得要受报,这就是众生所以无法解脱三界的原因。如此的众生,如果得不到佛的摄受,那必然会永远地被自己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虽然阿罗汉也被称为人天应供,但是,也只就他能够出三界生死轮回来说;就他的实质内涵来讲的话,不论是福德或者是智慧,阿罗汉都差佛太远了。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1集佛陀是什么?>正源老师 (原标题:佛、菩萨与阿罗汉之间的差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菩萨的修行不是说自己不杀就好,如果是声闻人他自己不杀,他能够解脱三界的生死轮回,对他来说,他就能够实践他的解脱。可是菩萨不是只是独善其身还要能够推己及人,还要能够度化一切众生。所以我们自己在摩洗父母师长的时候,我们起了离杀思之后,我们还要劝导思。譬如说:如果我们父母有曾经造一些不好的业,我们就要劝导我们的父母不要再杀生,也要劝导我们的父母师长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说涅盘位真实而有,必至无生无灭,以「非十八界法」,以「真实常住」,以「恒常」,如是多义,乃至涅盘本义,即是「不生」为「涅」,「不灭」为「盘」,所以「不生不灭」称之为「涅盘」;既然如来宣说,阿罗汉可证「有余涅盘」,所以依此方便说,而知如来为欲启发后来菩萨乘,而说涅盘,既然生前可证,殁后可证,生死之中,涅盘本自不生不灭,所以涅盘当是可求可证,于生死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论坛上有曹兄质疑佛陀,以凡夫知见来窥测如来,此举动如同没有学佛的愚人,将来只是多障碍自己的道业,异想天开的越多,只是让自己将来更加的辛苦,不论是继续轮回,或者是求取佛道,都是障碍!因此奉劝网络上一切大众,若是不知此理,随说着去,切莫于此留下证据!以提婆达多而言,大乘佛法很清楚地说明其为菩萨摩诃萨,但是经教阅读不多的人,就以为一切都是他的智慧可以「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密宗所说则是误以双身法中、一心享受淫乐之无念灵知心(意识)之不作语言等分别,以之作为涅盘境界,误会无余涅盘,而言此觉知心住于三界中时即已是涅盘境界,而言轮回涅盘无二,以此误会之观念作为平等性智之因,与佛所言迥异,绝非佛教之修行法门。妙观察智者,乃以证知第八识如来藏为因,生起观察法界实相心之微妙般若慧,由此慧故能观察十方法界一切有情皆以第八识心为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念无明为什么名为一念无明呢?这是因为它有一个现象——在无妄想之中,突然会有一念烦恼产生;由于这一念烦恼出现,就导致众生的受生而轮回生死,所以称为一念无明。在大乘法中,一念无明分为四种住地烦恼,第一种是“见一处住地”,也就是我见;因为不如理作意的邪思维而误认觉知心为常不坏之我,执著这个恶见,住于这种错误的见解之中,在这个境界中安 | admin 2018-07-21 |
![]() |
它一定要依附于一个不生不灭的法,才可以让这个生灭的法,让这个五阴之法,可以在生灭不已之后,还能够继续出生,能够在灭尽之后,在轮回的时候,当我们命终之后,把五阴都灭除之后,还能够在未来世再继续出生;所以表示五阴背后,一定要有一个不生灭法作为它的依持,因为生灭法的特性,就是需要有一个法的依持。生灭法如何依持呢?它就要依持于不生不灭法的存在,一定是由于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教所说的解脱,就是使众生从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最重要的:是在三界六道背后有一个如来藏!这个千万不能忽略。三界六道是世间的因果,实证解脱果是出世间的因果;但不管任何因果,背后都是因为有如来藏的运作,才使得这些因果能够成立。在人间实证解脱果,首先要能够断除三缚结。三缚结:第一个断我见、第二个断戒禁取见、第三个断疑见。解脱果的初果须陀洹(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辟支佛现观十二支因缘,实证到所谓的生与老死的轮回都是因为依无明等十二因缘辗转所生,无明灭了,就不会有来世的名色,也就不会再进入轮回,于是也就解脱了生死。缘觉乘的行者完全是因为现观十二因缘所产生的缘起性空的智慧而导致解脱的。(3)大乘的空性智慧——般若。般若是指大乘行者一念相应,亲自触证到自己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并且能去体验领受它的自性而发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392,a11)所以唯有实际得到大涅槃者之如来,可以说有真正解脱境界,这解脱究竟境界根本不是小乘人所能够知道于万一的,真正的解脱道,真正的解脱实义,是不能够离开涅槃而有他说,所以如来世尊才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毕竟解脱即是如来!」因此为了安慰二乘人,所以便将非如实的二乘解脱,如是灰身泯智的修证,当作解脱而说!只有不清楚如来实义的人,才有可能在小乘法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已断我见的前提下,证得定解脱中的初禅时,可以成为三果人;若无断我见的前提,发起禅定时则与解脱三界生死轮回的实证无关,只能说是解脱於下界境界的定解脱罢了,都仍在三界生死之中。这些解脱,都是从意识心断除我见以后所证的离欲及分断三界爱的境界来说的,是指意识心住在三界中而不受三界境界系缚的解脱境界而言,不可误会是意识心因此就可以进入无余涅槃境界中安住;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什么是解脱道呢?所谓的解脱道,就是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义理跟行门。那什么叫作佛菩提道呢?佛菩提,就是每个众生在证知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当时及后续所出生的智慧;这个法界实相就是各个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那证知法界实相而生起法界实相智慧的方法就是佛菩提道。有许多人认为修证解脱道就是修证佛法,而事实上佛法是成佛之法,不是只能令人成阿罗汉之法;单修阿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法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也就是经由断除我见和我执以后,烦恼灭尽了而取证解脱果,从此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因此而得以免除生死轮回之苦;而大乘菩提的修行,则是从亲证第八识入手,然后依次第进修,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证过程以后,得以成就究竟的佛道。然而在这当中,大乘菩萨同样是要断除烦恼障,要修证解脱的法门;而二乘菩提的行者,虽然可以断尽烦恼取证解脱了,但是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那什么叫做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实相(即法界根源)的证知;生命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嗎?為什么他們不属于佛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