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声闻解脱道的至为关键的课题,就是断我见!断我见不仅是声闻解脱道里的一个关键,也是菩萨修学大乘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提到断我见时,首先来看看什么叫作我见?我见并不是像坊间有些人说的——把我见它定义成我的见解,只要我们没有成见后,就叫作断我见。这实在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看法!所谓的我见,指的是把五阴我当成是一个真实常住的实体,也就是说把五阴我当成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有三乘,其中声闻乘以及缘觉乘完全是在讲解脱道,只希望能够出离三界、进入无余涅槃、不再来三界轮回。也就是说,解脱道教导我们如何把对于三界的贪著给修除掉。但是在能够断除三界烦恼之前,必须要先能够见道,见道就是断三缚结,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就是断我见。一般人一定会认为五蕴十八界里面有一个真实的法,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是不坏的本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是菩萨的种性呢?菩萨的种性是相对于声闻种性或者缘觉种性来说的,声闻种性跟缘觉种性,它与菩萨种性有很大差别的;因为菩萨种性就是,能够为的流传,还有整体的佛教将来的永续流传,能够考虑;可是声闻种性或者是缘觉种性,他们是修解脱道,不是修佛菩提道,所以说修解脱道而不修佛菩提道的这些声闻、缘觉人,他们是以自己的解脱当作首要的目标,而不考虑佛法的永续流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三乘菩提所要对治的就是众生的无明,而无明可以分为二乘菩提的解脱道所说的无明,以及大乘菩提成佛之道所说的无明。四阿含诸经所说的无明,是二乘解脱道的无明,是我见、我执、我所执等无明,主要就是因为不知道五阴,尤其是识阴,都是无常生灭之法;以及不知道五阴灭尽后,仍有涅槃的本际独存不灭。明就是光明,智慧的光明;无明就是没有智慧的光明,因为没有智慧光明来了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中阿含经》卷三十)佛陀教导舍梨子尊者,可以为专修声闻解脱道的白衣授记:必证初果,永不堕三恶道中,极尽七有人天往来以后,得出三界生死苦。而授记的前提是:已经先受三归及五戒,并且常常念佛、念法、念僧众、念戒行。声闻法中的白衣受持三归五戒时,名为具足五法;三归五戒以后常念三宝、念戒行,名为四增上心。凡是具足此三归、五戒、四增上法而不缺、不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无余涅槃当然不是断灭,否则佛法或至少佛法当中的声闻解脱道,就变成了跟外道的断灭空,死后一切皆空,死后没有任何一法剩存一样的,那佛法就跟外道见没有什么差别了。这个部分我们姑且不提,我们回到我们刚刚说的涅槃如来藏,涅槃有四种——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还有佛地所证的无所住涅槃或无住涅槃,或无住处涅槃。菩萨所证的不是要如同声闻人依四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否如实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正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修行的关键,所以对识阴自己的如实了知,对修学解脱道及大乘佛菩提道的人而言,就变得很重要了。如何是对识阴的如实知?除了对识阴的内涵确实了知以外,也应对识阴在五位中必定会暂断的事实要加以了知,并且应从识阴的出生与运作时必须有的所依诸缘加以了知,再从教证上的闻知与信受,思惟之后再于现实境界中来作现观,才能确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在大乘法中,有广说识蕴亦含摄意根者,皆属方便说,为显示意根亦是可灭之法故(依三乘菩提共道之解脱道而言皆是可灭之法故),亦欲显示意根非属有色根故。然因意根非是外道诸天天主、天神所能灭除者,亦因不同识蕴六识之夜夜眠熟即灭者,故不摄在识蕴中;亦因意根是识蕴之俱有依故,亦是识蕴所生起之藉缘故,亦是识蕴未生之前即已存在之法故,不予摄在识蕴中,此即是四阿含诸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是经由学术研究而了知十八界五阴的虚妄,纵使已经具足了知全部属于生灭法而虚妄不实了,仍然不是断我见的初果人;因为这样的了知只是知识或学问,深心之中并未接受,不愿意真的走上解脱道的修行之路,当然不可能是真断我见的初果人。而这样的人,可以经由苦圣谛的观行,帮助自己确定接受十八界五阴的虚妄性,帮助自己确实生起实证初果的意愿:确定自己真的要开始走上解脱道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就表示你对天下善知识的疑已经断了,你已经有智慧能判断对方所说之声闻初果的见地是否正确,心中都无疑惑,这就是断第一种疑见!第二种疑见是对于解脱道的证果是否可能?你已经可以自行确定:这是可能的!所以对于解脱道的实证,你不再有怀疑,这是第二种的断疑见。若是再说有第三种疑见,譬如要以什么智慧才可以被称为初果圣人?你已经知道:是由断除「五阴有真实不坏我」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我们来看看解脱道当中呢,也是这个样子;一个人证得初果,就是走到了声闻解脱道的入门,也就是说他已经走到了入口处了。登山或许有好几条路可以登到山顶,但是在声闻解脱道当中,就(只有)唯一的一条路可以登到,可以究竟解脱。所以呢,这个断三缚结,就有这么样的一个意涵在里面。也就是说,只要你找到了入口,接下来要走多快都是你(自己)控制的;快慢由你来控制,但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希望让学员在两年半的课程当中,详细了解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并加以实行而满足见道所需福德因缘,继而不求生天而得以亲证解脱道的断我见功德,更复培植大乘见道应有的福德资粮,早日明心证真,更能进修眼见佛性,进入初地,往成佛之道而增上。所以观行所证的功德成就,乃是需要以忆佛念之净念相继的定力为工具,使得自己在观行方面能更加深入,因为专注于忆佛之念,故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慧广法师所说的离念灵知(意识)不生灭的说法,其实是不懂阿含解脱道正理的谬见;阿含部经典中说,意识心会与六尘相应,离念灵知心正好是这个体性,完全无异。眠熟位中,意识是断灭了的,不是慧广讲的不曾断灭;他把意根当作是意识,再把意根刚唤醒意识时的状态,当作是整个眠熟位中的状态,而不知道意识觉知心是完全断灭的,所以他不但不懂佛法,甚至于世俗法中的意识心的观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识蕴真义(连载十五)平实居士第十四章识蕴之观行与断三缚结取证初果造此一书,证明二乘菩提所证无余涅盘境界非是断灭,证明涅盘中实有阿赖耶识所改名之异熟识独存不灭,因此而成就二乘涅盘于不可诽谤、不被毁坏之胜境中;书末复又续写此章者,欲令当今已被严重误传之二乘菩提解脱道行门与知见,普得回归正道故,亦欲令大乘诸多大师与学人同得亲断我见、同得亲断三缚结而证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许多佛门大师们虽然名气很大,却都照样死在这里,过不了解脱道的第一关:我见断不了。此关不破,以后的修行,再怎么苦修用功都是盲修瞎练,犹如煮沙而欲成饭,决不可能也!这本来是佛教中最简单的真理,一点也不困难,答案就写在每天早晚念诵的《心经》里:「无眼耳鼻舌身意」,前五个指肉身,第六个意就是指意根;又说无眼识界、无耳识界乃至无意识界,意识界就是指精神、思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证初果是永离异生性的,也就是从此世起,永绝于三恶道的受生;凡是真断我见的人,一定会断除解脱道所摄的异生性,从此以后绝对不会诽谤解脱道的内容与行门,绝对不会诽谤解脱道中实证的一切圣者,也不会诽谤确实已亲证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萨,更不会忘恩负义而不归依佛教三宝,继续奉事凡夫位的外道天神。正由于已断异生性的缘故,以后永不入三恶道中受苦,名为解脱道中已修除异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之内涵,唯有二主要道——解脱道与佛菩提道,除此以外,无别佛法。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着,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佛陀的开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菩萨行者他在饮食时,也是安于自身的内观,依于解脱道、菩萨道的愿力和护念众生的意行,来为[wéi]身行以及口行的造作。菩萨的食观只有这样吗?不!还有更深细的。《阿含经》中就记录着:有一次,给孤独长者去礼拜佛陀,佛陀问:‘长者啊!你在家中一直在布施贫困的人吗?’给孤独长者回答:‘是!世尊!我一直在城中四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贤位是指十住、十行、十回向位,其中的十住位又叫作十发趣;十发趣,意思就是说有十个层次让你发起那个心:趣向佛菩提道,以及趣向大乘的解脱道;这叫做十种发趣,也就是十住心。那十住位的修行是从初住位的布施到十住位的见性,这都是习种性的人。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那你破参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样才能放下嫉妒心呢?在佛法的解脱道当中,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要断除我见以及我所见而证得初果,那么就可以从根本断除嫉妒等种种烦恼而远离造作恶业了。在《长阿含经》、《中阿含经》以及《杂宝藏经》当中,都有记载天帝释提桓因去向世尊请教,要怎样去除嫉妒等烦恼而证得初果的故事:有一天,天帝释提桓因邀集了一群天众一起去见佛陀,在一一向佛陀问讯顶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