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二乘解脱道是不必修大福德的,但菩萨必须为未来世的多财巨富福德而行布施。如果不这样做,来世照样没有钱财可以布施,或者所能布施的钱会很少,福德资粮就不容易满足。福德资粮不满足,正法的修证就不容易提升,所以布施是菩萨行中很重要的法,对二乘人来讲则是无关紧要的。但是菩萨生生世世要与众生在一起,生生世世要大力的利乐众生,所以菩萨得要有很多的福德—— 三摩地

2018-07-23

还有一种上品人,他是为了法藏,是为了修集福德资粮成就菩萨的道业而布施的;因为菩萨的道业与解脱道不同,菩萨的道业是属于佛菩提,佛菩提道业的法藏修证,每一阶段都需要有许多福德资粮,越往上修越要更大的福德资粮;所以他是为了法藏而布施的,不为求世间果报而布施,所以是上品施主。这样看来,如果说人家有恩于你,而你不肯去回报布施,那就是连下品人都不如了,因为下品 三摩地

2018-07-23

修学菩萨的法与道,必须以福德为基本;若没有修集福德,佛菩提就没办法修证,这跟解脱道大不相同。解脱道的修证不需很大的福德,只要过去世曾与正法结了缘就有机会修证,也许无量亿劫以后遇到曾经结缘过的圣人而获得解脱果。可是佛菩提道得要有福德做基础,因为佛菩提要以福德及智慧来庄严,两法缺一不可。乃至等觉菩萨福德那么大了,最后还要百劫修相好,那时内外财都施,修足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要讲随力施与呢?因为你是一个修学佛法的人,你的存在毕竟比那个来跟你乞求财物的世俗人重要啊!你懂得修学佛菩提道、修学解脱道,他们不懂;他们跟你乞求了财物去,只是为了生活比较好过,或者是为了维持生存而已。乃至有的人来跟你借钱、讨钱,他并不是真的生活难过,而是挥霍无度!所以常常要向你借钱花用、饮酒。所以你们布施时应该要有正确的知见:随力施与。不必打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接引有缘人,劝请他们发大乘菩提心——要注意!是劝请发大乘菩提心,而不是说你要发声闻缘觉解脱道的、缘觉菩提的菩提心,而是劝请发大乘菩提心——这样的一个福德非常殊胜!因为一方面能够护持正法,能够护持有情的法身慧命,自利利他,那么,依止于功德而产生的福德不可限量。那么,这样的福德你能够如实地去修集,就能够让你有因缘能够开悟来证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三种菩提心,众生发心以后也不一定就永远不再改变;所以说,众生发了菩提心之后,以前所发的若是下品菩提心,只想要修证解脱道而出生死苦,就是声闻菩提的发心。但是却可以在这个下品的声闻菩提基准上面,作为中品缘觉菩提发心的基础,乃至也可以将所发声闻菩提的发心,作为发起上品佛菩提心的基础。也有人一开始是发佛菩提,上品的菩提心,但是后来害怕众生难度、佛道难成,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在世间轮转,根本不知道有佛菩提、二乘菩提,但是菩萨为什么发四宏誓愿呢?因为发觉大部分的人求佛菩提,或求二乘菩提时,往往受种种的大苦恼,却仍然无法如愿证得;因为众生在求证二乘菩提时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求大乘菩提呢?现在是众生最有福报的年代,古时的祖师们,光是为了求证解脱道,草鞋要穿破多少双?浆水要喝掉多少钱?想想就知道了,他们都是几百里地、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菩萨发菩提心时,不会小鼻子、小眼睛的啦!他要帮众生证得解脱道,可是众生跟着他修学而证得的解脱道,还得要胜过外道与二乘圣人;因为二乘圣人没有证得如来藏,不知道无余涅槃里面是什么境界,所以他们对无余涅槃的解释就无法说得很深细。但是众生跟着菩萨证得涅槃以后,他可以把无余涅槃中的境界说得很深细。所以当代佛教界讲涅槃讲得最多的大概就是阿拉(萧老师指着自己)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浊都是落在幽隐妄想中的境界,这种境界很微细,大部分的修行者都察觉不到!古时如此,现在也一样!今时有哪个师、大居士能察觉到微细行阴呢?都察觉不到!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大师讲出来、写出来!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就是众生浊啊!如果能发觉众生浊,就表示他们修行的层次已经蛮不错了啊!解脱道就快要完成了!至少我见已经快要断尽了,可惜的是如今仍然没有大师勘破我 三摩地

2018-07-23

法上也一样,总是把二乘解脱道当作佛菩提道的行门。因为他们熏习佛菩提不久,刚发心时又只学到声闻菩提的解脱道,而且是被印顺以错误的声闻菩提说成的佛菩提熏习成功了,所以还没有菩萨性的发起;你若一开始就对他说很胜妙的大乘佛菩提法,特别是在你说到已经明心开悟之时,他们就一定会生起烦恼。所以,要经过很多世很多劫,而且是正确的熏习了大乘佛法,才能真正的具足菩萨性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只是帮助众生断除粗重烦恼,我一、二年就可以讲完了,因为解脱道只是断粗重烦恼的现行,不必断习气种子,那我不必这么辛苦,不停地一年一年讲下去,又一本一本的写下去。解脱道容易讲,如果只是断众生有量的粗重烦恼,我可以安排时间到全世界去旅行演讲,讲的都是一样的法,就不必辛苦的窝在台湾一直讲不同而且又有深浅差别的法义。这就好像是阿含道,在四大部阿含中,这部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在世间轮转,根本不知道有佛菩提、二乘菩提,但是菩萨为什么发四宏誓愿呢?因为发觉大部分的人求佛菩提,或求二乘菩提时,往往受种种的大苦恼,却仍然无法如愿证得;因为众生在求证二乘菩提时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求大乘菩提呢?现在是众生最有福报的年代,古时的祖师们,光是为了求证解脱道,草鞋要穿破多少双?浆水要喝掉多少钱?想想就知道了,他们都是几百里地、 三摩地

2018-07-23

由此可见,单以福德来衡量学佛的成绩,已然失当,何况是以部分的福德--良好的气质长相--来作为学佛得力与否的标准?再进一步思量,若外貌会反应出学佛的成绩,何以僧团中仪表甚为出众之难陀尊者,不是声闻十大弟子?何以僧众所着之法服─袈裟,其意为“坏色”?何以观身不净为四念处之入门?何以解脱道之观行,以色蕴为首要观破之对象?何以《金刚经》会说“凡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实与佛说空性之正理完全违背,亦与佛说二乘解脱道之涅盘正理完全违背,应名真回之心者,绝非真发菩提心者也。彼人复令学人依于庆喜藏之邪说,而于观想月轮之情境上用心,误认所观想之月轮为世俗菩提心,妄配所观想月轮上之金刚为胜义菩提心,知见肤浅若此,有智之人何堪受此诳骗、而续修彼人所传之双身修法及观想之法?是故一切有智之学人,当速探究三乘佛法中发菩提心之真 三摩地

2018-07-23

在第六住位中,必须圆满观行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无常生灭,都非真实不坏的自我,至少必须断除我见而断除三缚结,令初果人所得的解脱道智慧得以证转,这是在修学大乘见道前四加行以前就必须先实证的。若是阿罗汉回心大乘修菩萨道,就不须先修这个内涵,可以直接修习大乘见道前的四加行,藉此四加行的观修,如实建立“能取、所取皆空”的正知见。这就是心中 三摩地

2018-07-23

究竟解脱者于解脱道已经亲证并究竟了知,已无可学谓之无学。第二节禅净双修之事例凡究竟解脱之大乘禅者,皆无所住而生其心,以无住生心故,六念俱足,所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此六念之首为念佛,念佛则通于净土。其余五念亦皆通于净土。而究竟解脱之大乘禅者,明见佛性,几乎无余,乃能证入佛之知见,因此证得唯心净土。是故,禅与净土可以互通。在佛教史上,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以定为禅,教令广大徒众修除意识觉知心中的妄想,妄以不触五尘境之觉知心为真如心者;或如错认解脱道为成佛之道者,或认为常行布施、减轻众生在世间法之痛苦就是佛道之修行,或如错认意识心的种种变相境界作为真心者,或想要将妄心意识修行转变成真心如来藏者……此等皆名为假名善知识;非唯误陷众生于大妄话业中,自己未来无量世亦将领受地狱尤重纯苦,自他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心经宗通》 《心经宗通》——借《心经》通达解脱道、佛菩提道、禅宗公案之宗旨MasteryofSchoolTenetsintheHeartSutra【作者】萧平实述著【出版日期】2012-10-01【书号】9787547504413书摘平实导师以其所证解脱道之无生智及佛菩提之般若种智,将《心经》与解脱道、佛菩提道、祖师公案之关系与密意,以演讲之方式,用浅显之语句和盘托出 三摩地

2018-07-23

就像《维摩诘经》当中记载,维摩诘菩萨令他所化现的菩萨,前往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世界,去到众香国,向香积如来求得如来斋食所剩的香饭,带回到娑婆世界来施作佛事;就能够令爱乐声闻解脱道小法的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弟子们回小向大,信受并且弘扬佛菩提的大道,也使香积如来的名声普闻于十方世界。难怪阿难尊者亲见如此胜妙之事以后,他要惊讶地赞叹,说这是他从未曾见、从未曾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主张佛法是一味,大乘小乘的差别只在于行者的发心大小不同,所以佛法只有解脱道,大乘行者所修证的也只有解脱道,只是悲心较小乘行者为悲切罢了;乃至于说,为人宣说大乘法其实是后来历史中演变而有的,进一步明白暗示大乘法跟二乘法所修证的内涵是一样的;那么因为这样的说法,会让真正的佛法就在世间消失,我必须要说:这样说法的人他其实是居心叵测,其实是不如实说的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