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妙觉位的时候,要示现受生人间,要能断尽烦恼障一切习气种子,并且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永断变易生死无明,成就大般涅槃,四智圆明而成就佛道;并且要在人间舍寿之后,以佛的报身常住色究竟天,利乐十方的地上菩萨,并且以无量化身利乐十方有情,永无尽期。------《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集菩萨正行概说>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菩萨修行的内容有哪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子就好像把一棵树木,把它的根给砍断了,不要自己的根;然后再怎么说自己是有多么的伟大,自己是最无上的,其实都已经变成了无根的浮萍,因为它会随着生死业流而不断的去飘流。所有的佛教宗派它都不能够离开佛法的真实义(也就是如来藏)而存在。否则,这个宗派就只剩下了佛法表相的一个外面的壳子而已,因为它失去了佛法核心所证;这样的一个佛法的宗派失去了核心之后,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是有情众生的轮回生死,除了入涅槃以外,众生谁也不能得免。所以,佛对于自己身后之事,并不会像一般人那样忌讳不敢说,反而会在往生前就懂得,要发愿往生善处,继续自己的道业。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事情不是长生不死,那是做不到的;而是应该安排好下一世的去处,把能够帮助自己的道业,能够迅速实证三乘菩提,当作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所以,必须要事先决定下一世,到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僧三宝到底对我们有什么恩德,使得我们要感恩他们,要信仰他们?那么到底对我们来说,三宝最直接的恩德是什么呢?我们生生世世生活在生死的大海之中,没有办法得到解脱,永远看不到解脱的彼岸。世上所有的智慧与宗教,都没有办法让我们到达解脱的彼岸。唯有佛陀出世,所传授的佛法、所率领的僧团,能够指引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向解脱;除此之外,别无他路。所以,追求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即使说一直都在人天往返,其实也出不了生死之苦乃至八苦等等;说实在的,这其实也不是一件可爱的事。所以,佛在《譬喻经》里面作了以下的譬喻:【尔时世尊于大众中告胜光王曰:大王!我今为王略说譬喻,诸有生死味着过患,王今谛听,善思念之。乃往过去,于无量劫,时有一人,游于旷野为恶象所逐,怖走无依;见一空井,傍有树根,即寻根下,潜身井中。有黑白二鼠,互啮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同时我还要恭喜你说:菩萨,恭喜你呀,你又回家啦!这意思是说,我们无量劫以来,常在生死苦海中载沉载浮;蒙世尊祂老人家一世又一世的为我们作这样子种种施设,今天我们才有因缘又重新课诵《心经》,就应当想想说:《心经》到底是要为我们说什么?而我们努力之后,可不可能有因缘去亲证《心经》的密意?这样才不会枉费世尊祂老人家的辛劳,以及我们每一个人一辈子的精进用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为什么说声闻法可以令学人亲证出世之法呢?看看《增壹阿含经》卷十六是怎么说的:【世尊告曰:云何?比丘!汝等岂非欲离生死,求无为道故、作道乎?然五阴之身实不可保。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如世尊教,我等族姓子所以出家学道者,以求无为道,灭五阴身,是以学道。】(《增壹阿含经》卷十六)这一部分的佛法,是从整体佛法里面析分出来一个小部分,是要对治一分心量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他就会这么想说:难道这就是佛法吗?可是他的知见说,佛法是要能够让人家了生脱死的,那假如像这样长此以往之后,还是免不了生死之苦;所以他就多方寻求思惟真正能够解脱的内涵跟方法,当然在因缘成熟的时候,碰到了善知识,终于他可以亲证解脱道。所以这一类人叫作上根器的人,因为他终于能够分证三乘菩提了;可是,不说这一类人叫作上上根器人,因为他虽然分证所谓的三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最后这个第六个,那就是漏尽通,又称为漏尽智证通,就是断了三界一切的见惑、思惑的烦恼,不受三界生死,永远脱离生死轮回,这就是漏尽通。进一步有了能够知道漏尽之后,更知不受生死系缚的智慧,那就是有了漏尽明。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8集佛教重视神通?>正源老师(原标题:存在神通吗?有哪几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二)可见,为人传授菩萨戒的戒师,也不以出家师为必要。但不论戒师或律师,对于戒律都应该要受持不忘,尤其是为人授戒的戒师,更应当不失戒体啊!否则,如果他本身就犯了杀、盗、淫等这些的重戒,就失了戒体,又如何能够为人授戒,而让受戒的人因为师师相授的缘故而获得清净的戒体呢?阿弥陀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从初地开始渐渐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并且一分一分的断所知障中无始无明上烦恼,到了七地满心断除故意保留的最后一分思惑,烦恼障习气种子同时断尽;最后成为妙觉菩萨,示现受生人间,已经断尽了烦恼障一切习气,并且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永断变易生死无明,成就了大般涅槃、四智圆明,成就究竟佛果。以上详细说明菩萨修学佛菩提道直到成佛的历程,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佛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则是已经断惑证真,祂的一切修行能够自利利他,不但自己已妙出世间成就佛果,更有种种的智慧方便善巧,能够救度众生出离漫漫长夜,去往解脱彼岸,不再退没于生死大海,因此称为善逝。第六是世间解、无上士。世间解是说,佛陀善知因果,因此对于一切有情世间,就是一切种类有情的五阴、十八界、六入的无量过去、现在、未来,都已经完全了知、完全通达;乃至于对于东西南北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那么六祖大师这一段所说的就是说:愚痴的人不晓得这个因缘果报的道理,犯了过失以后,或是说平常的日子里面,认为说我只要努力修福,那就对了;而并没有想到说,怎么让自己能够解脱于这个生死的系缚?怎么让自己能够成就佛道而远离这些贪、瞋、痴烦恼,远离这些生死的这些苦业?只是认为说,修福本身就够啦!平常布施供养,虽然说这个福无量无边,可是心里面这个贪、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比方说,有些人就会说:我们的心如果执著于诸法,我们就会不自由,就会产生烦恼,然后接下来就会造作各式各样的业行,乃至于流转生死;如果说我们能够认清周围的一切其实都不是恒常存在的,我们的心不要执著它们是一个实体,得了我们不要欢喜,失掉了我们也不要悲哀,这样子的话,我们心就会自由。那心自由的时候,就不受这些环境的制约的话,那么这个心就如同是远离了我们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最后告诉大家说:生死之中极为可畏,汝等宜应勤行精进,速求离此生死火坑,此则是我最后教也。(《大般涅槃经》卷三)同样在另外一部经里面,《杂阿含经》里面,佛陀也跟们说:一切行无常,悉皆生灭法,有生无不尽,唯寂灭为乐。(《杂阿含经》卷三十四)这个是寂灭为乐这个四个字的出处。我们从《大般涅槃经》里面的,所谓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件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我见跟我执都已经断尽的话,那么这个人必然是可以解脱生死轮回的痛苦的。可是,如果他的我见跟我执没有断得干净的话,乃至于说我见跟我执根本都还在,这样子的人会不会依然展现了洒脱跟豁达呢?答案是,绝对可以。因为,只要他在世间的环境没有太大的违逆的状况,这个时候要展现洒脱跟豁达是很容易的事情。问题就是,如果真正的考验一来的时候,我见跟我执恐怕又会悄悄地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少欲知足可以让我们减少目前我们所碰到的世间烦恼,可是少欲知足的这个状况、这个修行,并不能够、并不足以使我们能够超脱三界的生死。这里面的道理,当然就牵涉到宇宙世界的结构,所谓的六道轮回的道理,所谓的有情生灭轮转的。因为这些的关系,所以光是少欲知足,我们是没有办法出得了三界的;实际上也没有办法真正解脱,完全的解脱烦恼。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人和动物等其他有情是有情识的,也都是有第八识如来藏——真如佛性,所以说一切众生将来都可以成佛,因此称为有情众生;而植物是无情生,因为没有情识,当然也没有第八识如来藏,只是像山河大地一样,是共业有情的如来藏所共同创造的环境或产物,不会转生投胎更不可能成佛!因此,当人和动物等其他有情死了以后,还是会继续投胎轮回生死,所以如果杀了人或动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这个例子告诉大众两件事:第一件事,如果已经事先知道自己仅有七天的寿命,你能够扭转这样的局面,而使自己能够存活下来吗?显然不行嘛!因为一般众生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死,所以才会在六道中不断的轮回生死,不是吗?既然自己都无法扭转,还能冀望占卜算命扭转这样的局面吗?显然不行嘛!第二件事,这位沙弥因为救了众多蚂蚁的生命,占卜算命能算出来吗?显然不行嘛!因为占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认为人死后的归趣就是鬼道,这样的说法是古人对于生死现象的一种观察与推论而得到的结论;但是因为缺乏正确的佛法知见,也没有办法对于六道轮回现象有完整的观察,因此便有人死为鬼这种观念的产生。如果有正确的佛法知见,就会知道有六道轮回;因此人在舍报之后,依据他的业力与愿力等力量,就会出生到与他相应的六道之一,而不一定是会出生在鬼道中。有一部分的鬼道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