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在三乘佛法中的小乘声闻解脱道,是以身念处(也就是观身不净),还有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以及法念处(观法无我)的四念处法为行门,依苦集灭道的四圣谛而作观行,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是虚妄不实,可以因而得以断我见、断三缚结;进一步又依八正道而行,修断我执思惑等三界惑及我所的贪爱,因而得以出离三界生死。其中,八正道是八项远离偏邪,质直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通常作这样主张的人,他是说不出来大乘跟小乘具体的修证差别,只有可能含糊笼统地说:哎呀!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就说解脱生死的法门啊!然后这样就叫作声闻的小乘。然后对于根器深厚而又悲愿化世的听众,那这样就是菩萨的大乘。可能他又转着又会说:事实上佛法又分为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人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人生人,然后把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生死大河。开恶趣门。闭人天路。于无量劫。受诸苦恼。我于今日。宜入涅槃。楞严经指出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经中说九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菩萨的修行不是说自己不杀就好,如果是声闻人他自己不杀,他能够解脱三界的生死轮回,对他来说,他就能够实践他的解脱。可是菩萨不是只是独善其身还要能够推己及人,还要能够度化一切众生。所以我们自己在摩洗父母师长的时候,我们起了离杀思之后,我们还要劝导思。譬如说:如果我们父母有曾经造一些不好的业,我们就要劝导我们的父母不要再杀生,也要劝导我们的父母师长离 | 三摩地 2018-07-22 |
|
有人可能会认为说:为什么我们所谈都是第八识如来藏?为什么不谈谈别的呢?谈谈别的不是比较多闻吗?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见解,我们众生对于世间法听了很多、分析了很多,事实上都无济于生死解脱,所以那个都不算多闻。所以世间的博学多闻,在佛法中不称为博学多闻,因为那个都是生死流转的那些不坚固之法,可是第八识如来藏的法——这个涅槃之法,祂是最殊胜、最胜妙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般众生不了知,因与缘的真正内涵,所以不断地在三界中轮回生死;二乘人就在缘的部分作观察,观察自己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的,别别有情的蕴处界也如同自己一样,都是虚妄的;所以愿意去断结证果,断除了我见、我执、我所执之分段生死,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从此不再三界现身意。菩萨则在因的部分作观察,也就是在能生万法的如来藏下 | 三摩地 2018-07-22 |
|
由于众生不知自己所见闻觉知的种种境界,都是从自心如来所生所显,因而执外境为真实有,以为真实有外境为自己所见闻觉知,因而妄造种种善恶业,不断地在三界当中轮回生死。二乘人知道自己的种种的见闻觉知境界都是虚妄的,不知道这些境界,都是从自心如来藉缘而生而显,害怕被这些境界所转而下堕,所以赶快断尽我见、我执、我所执而入无余涅槃;愿意将一切法、一切行全部灭尽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也因为如来世尊诞生人间,不辞辛劳为众生说法四十九年,让众生在漫漫长夜当中有了明灯的指引,因而到了究竟的彼岸,得以解脱生死及成就佛道。所以如来世尊对众生有恩。如果众生对如来世尊供养,就是在报恩田种福田。接下来谈为什么在如来世尊种福田就是在功德田种福田?这是因为如来世尊于世间的人天善法、出世间的二乘菩提、世出世间的佛菩提完全了知,具足了世出世间一切功德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般众生即使智慧再怎么高,始终也无法出离世间的生死。然而菩萨的所修学——也是应当要修学的智慧,进一步还有不共凡夫而且是与二乘人共有的智慧,就是如何出世间的智慧。所以说是不共凡夫的原因,是因为说,一般的众生始终不会相应到出世间这一件事情,而且也始终只是努力地在世间奋斗着,然后要如何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只在这个部分。这就表示说:要能够开始修学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人天善法的庄严,使众生可以在人天中受用;二乘法的庄严,使众生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菩萨法的庄严,兼有人天善法的庄严以及二乘法的庄严,使菩萨可以在世间度众的同时,就受用出离三界生死的解脱乐,所以这叫作世出世间的庄严。回头再来看看《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之中所说的:【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陀制戒为的就是要让佛弟子解脱生死轮回,不是为了要生天享福或者是为了被人恭敬供养。所以所制定的佛戒是为了遮止弟子众们造作落在生死业中,或者烦恼执著中的种种有漏业,如果能够受持佛戒所制的戒相而不违犯,那就是持戒清净了。那在制戒以后,假如弟子众的身口意行为,符合制约不应犯而违犯的内容要项,那就成就了犯戒的行为。对于佛陀所制的戒,佛弟子们需要先发起增上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定性的声闻人,就不是这一段中所说的对象,只有菩萨在证得二乘的三三昧之后,再进一步亲证大乘的三三昧,不违背如来藏本来空、无相、无愿,却同时因为悲悯众生的缘故,发了种种利益众生的愿,因而常在生死苦中出入。所以菩萨在证得三三昧之后,于常常利乐有情,还是有愿的。因此这才有了修学佛菩提道中菩萨的一切施时不生忧悔,也当然就会有见众恶事而能堪忍了。 (原 | 三摩地 2018-07-22 |
|
换句话说,得要从十因缘观之中确定有一个万法所依的第八识,也就是如来藏,有时候也称为本际;然后再去作十二因缘的顺逆观,才会有因缘断除种种烦恼以及疑惑,得以出离三界生死之苦。离开、乃至是否定有一个诸法本母—如来藏—的前提之下,一定会面临于内有恐怖,于外有恐怖的困境,这是连断我见都没有办法成办,更何况说要进一步去断我执而出离三界生死。那就好像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由于一般有情不知道自性法宝,都是从自性佛宝借种种因与缘出生,因而造作种种善业与恶业,在三界当中轮回生死不已。二乘的声闻缘觉知道自己的五阴十八界都是虚妄的,没有一处是真实的,因此观察蕴处界虚妄,断了三缚结成初果人,乃至断了五上分结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三界现身意;菩萨则不然,不仅观察蕴处界虚妄,而且也找到一 | admin 2018-07-22 |
|
众生非但没有种到福田,反而种到毒田,所结的果实是有毒的,不仅失财又失身,而且耽误有情的法身慧命,何其冤枉哉!因此佛弟子们千万要注意,不要与这些假名出家人接触,以免失财又失身乃至被他们误导而大妄语,成为佛所说的断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因而下堕三恶道,不断地在三界轮回生死而受种种苦。 (原标题:什么是佛教的三宝住持三宝?) | admin 2018-07-22 |
|
然而探究道教最高的境界,也只不过是欲界天的境界而已,仍然在三界中,根本没有出离三界,还在生死轮回当中。说穿了,这样的境界仍然是凡夫境界,又有什么尊贵可言?象这样的三宝,有受等于没有受,还不如不受,不是吗?接下来探讨佛教的三宝内涵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让人于未来,能够亲证二乘菩提而了生脱死,乃至能够亲证佛菩提,而度化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今天刚好借着这个 | admin 2018-07-22 |
|
至于其中定境止观所观的影相,是如来藏所生的定境法尘,藉由不断降伏无始劫以来意根作意攀缘五尘的习气,使得意识于定境中而作了别观察,不缘于五尘;以这样的止观,来安住于有觉有观、无觉有观乃至无觉无观三三昧境界中来证得四禅八定,但这只是世间三昧,还不是出世间三昧与世出世间三昧,因为虽然对于四禅八定具有审细正确观察,而能够了知四禅八定必须舍弃五欲五尘攀缘贪爱 | 三摩地 2018-07-22 |
|
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原标题:佛遗教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深誓愿故,各获果证。既至忉利,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舍。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 | 三摩地 2018-07-22 |
|
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