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善男子!若人不乐久处生死,深见过罪,观人天乐、阿鼻狱苦平等无差;怜愍众生,具足正念,为欲利益无量众生使得成道,为具无上菩提道故,为如法行故,受持是戒,心不放逸;能观过去未来现在身口意业,知轻知重,凡所作事先当系心修不放逸,作已、作时亦复如是修不放逸。若先不知作已得罪,若失念心亦得犯罪。若客烦恼时暂起者,亦得犯罪,若小放逸亦得犯罪。是人常观犯轻如重,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我們出來弘法,是法施;從來不收人家錢財納為己有,我們並且出錢贊助來買講堂,是財施;使人了知無餘涅槃中的實相,捨壽面對生死時無所畏懼,就是無畏布施。四攝的第二法是為眾生說法時要和顏悅色,不要老是板著臉孔看不起人;而且說話要柔軟,要慈愛,這就是愛語。然後,當眾生正在為佛教做事時,我們不可置身其外,要與眾生共行,這就是同事。所做的事情都是利益眾生的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不但要在三宝之所、生起爱敬之心而行礼拜、供养……等等,还有许多都应该修行的法门,最后乃至要建立志愿,也就是要建立志向、发起愿心:我在供养三宝、护持正法……等事相上做了许多事情,福德大约具足了,如今我还得要追求证道之法,应该要证得无上菩提了!无上菩提当然不是指二乘解脱道的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啊!二乘的菩提是有上之法,因为佛菩提超 | 三摩地 2018-07-23 |
|
禅三前十天应把工作暂且放下、或请假;其实如果生死心很迫切的话,到此时真的是食而无味、如丧考妣般,整个人如行尸走肉,应该也无心于工作上的事了。这时的疑情是自然的出现,不是刻意用脑筋去想出来。不过别把心力浪费在疑情上,因为禅三有老师的机锋及善巧,可以帮助我们悟入,还是要在外缘内摄的定力上多用功;疑情可以把它导入为了生死大事的助缘及决心。四、禅三期间在户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是修习解脱道以及修习佛菩提道的基础,凡是有外道或凡夫来觐见佛陀求法,佛为他们说法时都是有次第性的:先为求法者解说布施之论──先说布施的道理;若是请法者能够听进心里,心中确实能够接受布施必有因果的正理以后,下定决心愿意诚心诚意修学布施了,再为他宣讲持戒的因果道理;持戒的因果能接受了,然后再为他宣讲行善可以往生欲界天,以及五欲不净而应该离欲,加上修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二者事障--续诸生死。若此二障末得断灭,名未成佛。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盘。」从以上所引便知︰爱欲贪瞋等烦恼并非悟后立刻除尽,所以明心见性是得无生忍,最懈怠的开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不能自照的缘故,以后恐将永远沉没于生死苦海中。弟弟法师心生恐惧,恳求阿罗汉哥哥说:尊者!由于我的愚痴,不听从您的教诲,如今病重将要命绝,愿兄垂愍拔济,令我远离大苦。说毕即命终。阿罗汉哥哥以天眼观察,知道弟弟还生在人间,即常去探望。一日,乳母抱这小孩来到阿罗汉的住处,由于失手扑地,把小孩的头撞在石上,这小孩大发嗔心后,即捨生命而堕于地狱中。那时,阿罗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往世是多造恶业,那就牵涉到许多的问题:譬如往世曾多害人,或殘害大量的众生,,在这一世修学佛法时,由于被害而墮落鬼神道的众生了解佛法是可以让他出离生死的,他只要出离了生死,大家都要不到往世被他所欠的债了,一定会障碍他,当然会对他产生障碍,就使他无故产生许多波折;譬如有时以种种方法障碍他,使他心智散乱、昏沉,学法不能得力,这都属于往世的业而产生今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是先把食物端上餐桌,还是先供养佛菩萨?如果是为了疗病一定要先考虑自己的道器,新做好的素斋,是否先想到要供养三宝?供养文是匆匆而就地唸完,还是先观想忆念十方三世佛法僧都普受供养?当自己饱餐以后来到佛菩萨面前做供养时,每一个动作是否都带着恭敬和感恩,而不是为了应付了事?当燃香供养时,有没有想过要熏学佛菩萨,而生起四弘誓愿?当礼佛时,是否念头比较纯一?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一个真实觉悟的佛陀却可以帮助使三千大千世界以及无量无边的世界的亿亿万万的无量无边的众生脱离生死苦海获得着真实自在的大解脱大大快乐,如果其中一个众生成就了佛道,所将利益的众生亦是无量无边的。我们世间的人对于好的村长镇长县长市长省长国家总统国王,尚且一个比一个要更加尊敬赞叹拥护,恭恭敬敬,不敢怠慢。一个普通老百姓忽然有一天见到了自己国家的,自自然然会喜 | 三摩地 2018-07-23 |
|
净慧法师曾说过﹐了生死不是叫我们死后去了﹐要在当下去了﹐当下了了才是真了﹐当下了不了﹐死时便没有把握。信夫﹐斯言﹗我经常告诫自己﹕此时的小病小痛算得了什么﹐临终八苦交煎﹑四大分解时﹐那才叫痛苦难忍呢﹗此时的区区不适﹐倘不能提起正念顶住﹐临终时想要作主﹐那是痴人说梦﹕平时烦恼光顾﹐能等闲视之﹐不失正念﹐临终时才会有希望﹐若做不到这一点﹐死时必随业流转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末、怎样叫做自觉觉他呢?菩萨自己觉悟人生,从无始来到于如今,它是没有生死相,没有烦恼相,没有男女相,并及没有山河草木、森罗万像等差别相,如心经上所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至于无智亦无得,就是这个道理。你我现在之所以有人生宇宙,形形色色等相的,都是从真起妄的幻相,所谓唯识所变,如一翳在目空花乱坠;亦若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于是世尊即说偈言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是务是吾作当作令致是人为此躁扰履践老死忧知此能自静如是见生尽比丘厌魔兵从生死得度王闻佛言叹曰。善哉诚如尊教。四人避对一人已死。禄命有分余复然矣。群臣从官莫不信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这意思是说,尽未来际受的梵网……等菩萨戒,只要以前曾受过而有戒体存在,并且懂得为人解说菩萨戒的人,不论身为出家或在家,都可以当菩萨戒法师而为人传戒。佛还特别说明:夫妇之间、六亲之间都可以互传。若是师徒之间&mdash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这意思是说,尽未来际受的梵网……等菩萨戒,只要以前曾受过而有戒体存在,并且懂得为人解说菩萨戒的人,不论身为出家或在家,都可以当菩萨戒法师而为人传戒。佛还特别说明:夫妇之间、六亲之间都可以互传。若是师徒之间&mdash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比在恶报全面展开以后,在承受痛苦和生死的拼搏中再想尽一切办法渡过苦厄,要容易得多,也轻松千百倍。自然因果律的发生,冤亲债主的索债寻报,会在我们身内和报身环境周围,呈现出哪些预警期的征兆呢?依据许多大德的观察与总结进行综合分析,这些前期的预警征兆,可归纳整理成十三个方面。将这些散在的征兆和经验集约起来分析,非常值得每一位修行实践者掌握和应用。现归纳 | 三摩地 2018-07-22 |
|
指的就是说,要自己思惟自己与释迦如来在无量劫以前都同样是凡夫,可是现在世尊成道以来,已经过了尘沙数劫这么久了,我们还是互相沉溺染着在六尘中,流浪生死永无出期。想到这件事情,应该感到这个是天下最为惭愧羞耻的事了。第二种生起恐怖心。指的是说,既然是凡夫身、口、意业会常常与罪业相应,以这样的因缘来看,命终之后,应堕地狱、畜生、饿鬼道中受无量苦,要为此感到 | 三摩地 2018-07-22 |
|
】(《优婆塞戒经》卷六)延续了我们之前所说的,您三归五戒之后,如实的四种修,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就是告诉我们继续下来的话,我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这里说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这个标题我们把它设为自利利他,其实它所说的内容就是四种法要,或是所谓四预流支。四种法要,这是引用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一段—&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另外一种小愿是声闻人,他想解脱生死,因为他心量很小,所以那个叫做小愿,所以小愿它有不同的说法。如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很容易达成说是小愿,可是如果说有些人是因为这个世界很苦,也找不到真正能够教导的正确的佛法,那他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想要去跟阿弥陀佛亲自学习之后,再来回到这个世界来救度众生,我们说这还是大愿。虽然它是因为很简单而能够成就而说是小愿,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可是因为众生在这些烦恼中造作恶业,导致有这个五阴十八界的出生,那这些五阴十八界的出生,都是因为造这个生死业而有,可是呢,却是由他的自心如来帮他出生;那么实证这个自心如来的菩萨,能够观察说这些五阴十八界等等功能,都是如来藏自己本来具足了这些功能、功德,那由祂现起的这些功能、功德,当然也跟祂一样都是真实如如。所以呢,以如来藏本身的法性来看,因为是真如无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