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然后示现学习各种世间学问,娶妻生子,见人间有生、老、病、死,而于二月初八降魔,明星出时,见道成佛。二月初八日转,说法四十九年,于二月初八明星出时入涅盘---等(菩萨处胎经卷七),称为八相成道,以八相成道在人间示现,而后入灭,这是应身佛。因为世间众生得道因缘成熟了,所以在世间示现。一般人持名念佛感应所见的是化身佛。感应所见的化身佛,通常是八尺或一丈六 三摩地

2018-07-20

但如果能往生极乐,以后在极乐不需饮食,又怎会有贪美食的恶报呢?答:念佛人忆念阿弥陀佛,寿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多数带业往生,既然带业往生怎么没有受报呢?只是因为弥陀世尊的大愿加持之下,住在莲苞之中,不与众生互动,透过八功德水与说法之音,让恶业的种子因法音的闻熏,而慢慢转化,此乃种子熏习的正理,然此方式不容易让往昔所造恶业的种子现行,故极乐世界成佛时劫久 三摩地

2018-07-20

但上品中生以下,不能马上见佛闻法、不能立即获得无生法忍,那就差很多了,何况是上品下生以下的人?可是日本古时的一向宗信徒杀了好多人,那是五逆十恶的重罪,虽然心切往生,最多只能获得下品中生、下品下生,不可能有中品往生的果报,更不可能获得上品往生的,这种人真愚痴!所以我们不可一向说某种法门不好,因为修学佛菩提道的证悟标的虽然永远只有一个如来藏标的,但是证 三摩地

2018-07-20

三者,圣道门之净土义,与净土门之圣道义,自古以来,常有错说妄解者,凡此错解妄弘者,皆肇因于圣道门之内涵未曾如实理解,多所误会;亦肇因于净土之真实义涵不能如实理解所致,是故古来净土祖师非议禅宗圣道门者,以及禅宗祖师非议净土门者,比比皆是,造成佛教内部之互诤互斗,亦令学人心生疑惧,不知何适。然而净土门既是佛经中所说者,圣道门亦是佛经中所说者,法本是一, 三摩地

2018-07-20

但是修学佛法的人应该要知道我们前面所述的学佛的目的:是要学佛的知见、是要亲证自己的摩尼宝珠----如来藏、是要成佛。佛法虽然有八万四千种法门,但是每一个法门的修持,到最后都必定会与第一义谛相应,也就是跟实相相应。不管你是哪一宗的,修学哪一个法门,如果有因缘修持到与第一义谛相应的时候,这个阶段就是禅啊,就是禅宗的禅,而且禅宗的禅是般若,不是定。所以说依着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认为,一切大心的菩萨都应该摒弃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的难行道和缓行道,而应该撷取禅净的易行道和速行道;如此双管齐下,兼修并进,能够这样如实的做就可以迅速地圆成佛菩提果的修证。祝福大家:福慧双增,道业猛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70集什么叫作易行道和难行道?》正圜老师(原标题:“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哪里修行比较快?)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互相排斥,各执一端,就会成为谤法,也会障碍我们成佛之道,世尊正法恐将更快断灭。譬如我们行车开车,应当要舍弃崎岖而弯曲的羊肠小道,而选择高速公路行驶。我们修学禅净之道也是一样,以念佛法门来锻炼参禅的功夫;具备了参禅的功夫,心地细密,才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以后求生极乐,可以不必苦修一至二大阿僧祇劫,就可以证得无生法忍、进入初地乃至八地。也可以远离隔 三摩地

2018-07-20

第九观成就的时候,诸佛会现前为你授记,会告诉你:「某某人,你在多久以后成佛,佛号叫什么,佛国世界叫什么,转几遍,率多少声闻众,度多少菩萨众,住世多久,像法末法各住世多久」。会跟你预记,这叫做授记。这是第九观---真正的念佛三昧。所以,真正的念佛三昧就是亲见自性弥陀。何以故?「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自此观起至十三观止,皆是念佛三昧,已见十方诸佛故, 三摩地

2018-07-20

5、禅净法门简择修学净土法门求生极乐世界,能横超三界,但是实际上除了上品上生以外都不容易迅速成佛,所以应当求上品上生。在娑婆世界修学禅与定是求竖超,但是修禅修定修密都不容易迅速成佛,应该兼取两者之长——衡量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禅与净土的长处,应该兼取其长,这样才容易迅速成佛。因此,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应当求悟无生忍。苦萨的无生忍 三摩地

2018-07-20

欲得成佛,非仅持念佛名可办,必赖禅定悟明心性。见道之后,速得晋入修道之位,佛果可期。然欲见道,需赖参禅或止观法门之理观,此则非定力莫辨,尤其是动中的功夫。而念佛人欲持名念佛至一心不乱,亦需功夫。若能以持名念佛及礼佛为方便,欲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并非难事;则往生极乐净土便有把握。亦可参究念佛:所谓「不暇方便,自得心开」,非无可能。若以念佛圆通法 三摩地

2018-07-20

(原标题:成佛的捷径:禅净双修) 三摩地

2018-07-20

是故于娑婆世界精进修积福慧资粮,开悟以后再求上品上生,无疑结合了禅净二者的优点,可以尽早成佛,以利益众生。是以禅和净土犹如两个车轮,不可偏废,故永明延寿禅师于四料简中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当来作佛祖。是故学人当融通禅净,禅净双修。或谓不求往生净土便不用念佛,这是错误的观点。佛言,称佛 三摩地

2018-07-20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三十六常修梵行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三十七天人致敬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三十八衣服随念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 三摩地

2018-07-20

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佛告阿难: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度脱一切众生。阿难,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 三摩地

2018-07-20

西归直指玉峰怀西居士周梦颜安士氏汇辑目次像赞略传图示跋卷一净土纲要阿难启请佛土双标法藏因地愿满成佛四十八愿如来得名堂宇宝池天乐雨华池岸华树树网宣音德水香华鸟宣偈颂景象殊胜自然饮食随宜修习音容相貌作观念佛称名见佛持名往生生非易事末后付嘱修持法门十念法门报恩法门助缘法门(三则)卷二疑问指南度生宜急等(二问答)自性唯心等(二问答)佛土非一等(三问答)无生 三摩地

2018-07-20

西归直指卷一阿难启请佛土双标法藏因地愿满成佛四十八愿如来得名堂宇宝池天乐雨华池岸华树树网宣音德水香华鸟宣偈颂景象殊胜自然饮食随宜修习音容相貌作观念佛称名见佛持名往生生非易事末后付嘱修持法门十念法门报恩法门助缘法门(三则)净土纲要世尊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怜悯众生,轮回六道,头出头没,受苦无量。故于十方佛土中,指出西方极乐世界,使人知所趋向。而又授 三摩地

2018-07-20

修行人若不求生净土,仅在浊恶世界修持,则头出头没,不知经若干年劫,尚不能成一罗汉,何况至于菩萨地位?若修净土法门,只要精进修持,一心不乱,现世便可往生,竟从西方修行,永不退堕,直至成佛,最为捷径。譬如竹中之虫,向上欲出,必要咬穿无数竹节,不胜其苦。若识得从旁便可咬穿,则横出甚易。所以修净业者,谓之横出三界,而何疑凡夫之不能遂生也?第六疑问:九品之中 三摩地

2018-07-20

昔有樵夫,遇虎登树,一称“南无佛”,多生多劫后,犹赖之以出家,渐至成佛者。何况精诚一世乎?即或现世不能往生,来世必出生死。非如世俗之读书不就,枉费精神。经营不就,反亏赀本也。人间胜事无如念佛《譬喻经》云:昔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生四种物:一旃檀米斗、二甘露蜜瓶、三珍宝锦囊、四七节神杖。其人叹曰:“吾本求子,何用此物?” 三摩地

2018-07-20

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