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西归直指图示莲华化生┄┄较之生长胞胎者─┐秽净─┐┌─┐相好端严┄┄较之肉躯丑陋者─┼有天渊─┤│西│黄金为地┄┄较之尘沙垢秽者─┤之别─┤│方│衣食自然┄┄较之饥寒冻馁者─┤─┐─┤苦乐│有│宫殿随意┄┄较之创作艰难者─┘─┤├有天渊│十│飞行自在┄┄较之革囊多病者难易─┤之别│种│善友爱敬┄┄较之怨家会聚者有天渊─┤│胜│寿命无量┄┄较之乍生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谓大事因缘者,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岂有他哉。无奈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畅佛本怀。因兹随机设教,对病发药。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于一乘法,作种种说。或有善根成熟者,令其诞登觉岸。其有恶业深厚者,令其渐出尘劳。曲垂接引,循循善诱。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少分矣。又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纵令宿根深厚,彻悟自心。倘见思二惑,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能修因,自然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矣。既得此事,则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理,岂待外求。宗门所说,总归本分,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此理即也,)若得此意,(此名字及观行初心也,)定然依此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理,而起修因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之事矣。(此观行至究竟也,)所以古德大悟后,有三次七次阅大藏经者。(汾州无业,三终大藏,育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大根则为说顿法,令其速成佛道。小器则授以渐教,使彼徐出尘劳。随顺世间,循循善诱。示戒善,辟人天之坦路。明因果,陈趋避之良谟。言戒善者,五戒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语,即信。不饮酒,则心常清而志凝,神不昏而理现,即智。五戒全持,不堕三途,恒生人道。此与儒之五常大同。第儒唯令尽义,佛则兼明果报耳。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名身三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姊妹,则为真悌;于儿女,则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自己之净因,启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难相习成风乎哉。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哪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时?念佛不曾妨日用,人于日用自相妨;百年幻影谁能保,莫负西天老愿王。富贵之人宜念佛,黄金满库谷盈仓;世间受用无亏缺,只欠临终见愿王。贫乏之人念佛时,且无家事涉思惟;赤条条地空双手,直上莲台占一枝。老来念佛正相当,去日无多莫暂忘;南无阿弥陀六字,是名越苦海慈航。尽道少年难念佛,我云年少正相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期。警世茶倾三奠复三奠,一个骷髅烧未干。业识又钻皮袋去,铁人闻也骨毛寒。警世(元)石屋茅檐雨过日头红,瞬息阴晴便不同。况是死生呼吸事,黄昏难保听朝钟。劝世念佛颂(宋)无名杀业怨家渐债多,将何词理见阎罗。教君一路超生法,不如知悔念弥陀。劝念佛(元)优昙生死茫茫古渡头,弥陀拨动度人舟。夙生有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却坐大华成佛子,何烦慈母浴婴儿。口餐法喜真肴膳,心得明门妙总持。般若台前定回日,令人长忆雁门师。净土诗(明)笑岩莲土医王妙药多,而今尽付在娑婆。昨宵亲入病夫口,受用如何说似他。欲作西方极乐人,如遭大病才将好。缘思伎俩不能生,称体莲华香杲杲。竭诚一念力全提,似梦全身堕水泥。拽开念头忙眨眼,桃花笑入武陵溪。红轮没处是吾家,只恐当机一念差。导者未来忘去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见佛悟无生,究竟成佛道。三界无伦匹,是名大尊贵。净土诗(明)雪峤一二三四五六七,一心不乱往生西。佛言说得虽容易,动步通身入淤泥。净土诗失名系心一句阿弥陀,日用闲忙任寡多。如是尽终不妙悟,也教带业出娑婆。念佛偈(明)顶目念无念念古弥陀,念到无心寿转多。不动尊王全体现,脚跟随处涌金波。念无念念永无遮,念到无心始出家。任运腾腾随脚转,去来步步蹋莲华。怀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是阿弥陀佛成佛之因,一度生而已。释迦佛为善慧仙人时,以五百银钱顾瞿夷五茎华,供燃灯佛。瞿夷问以华供佛,欲何所为?答言: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度脱众生。是释迦佛发愿之始,一度生而已。《华严经》载普贤菩萨劝进善财童子有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业烦恼不可尽故,我愿王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何等为四?一者长时修,自一发念佛心以来,直至得生净土成佛,终不退转;二者敬处修,正向西方,专想不移;三者无间修,唯专念佛,无别杂善而来间隔,亦无贪瞋烦恼杂恶来间;四者无余修,无余杂善而来间。何以故?杂善修道,多劫乃成,由自力故。唯专念佛,一日、七日,即生净土,位居不退,速成无上菩提。乘阿弥陀佛本愿力故,速得成就,故名无余修。又准《观经》中勤念佛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安乐世界。佛愿摄生《无量寿经》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又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又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是故兴愿:“愿我成佛时,我土菩萨,皆慈悲勇猛,坚固志愿。能舍清净土,至他方无佛、法、僧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示如有佛,使佛种处处不断。”是故言:“何等世界无,佛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观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讫之于上。△次下四句,是回向门。【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此四句,是论主回向门。回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他们却茫然不知,像这种不需要透过修学菩萨道,也不需要长劫六度万行累积福德智慧,只要在自己心中观想成就就可以成佛的说法,根本没有修清净因,却可以得到清净果,这是完全违背法界因果正理的邪说。像是假藏传佛教的教主莲花生所造的《西藏度亡经》或称为《中阴救度密法》,还有索甲仁波切依照《度亡经》所写的《西藏生死书》当中,所说关于救度亡魂的观念,大多是依着西藏 | admin 2018-07-20 |
![]() |
然后《地藏菩萨本愿经》会在世间传诵,因为这故事非常地提醒我们孝顺的重要性;因为如果说你来到人间,可是当父母他们命终以后,我们能够作什么呢?一般的人对于生死之间的事是渺渺茫茫的;乃至儒家说法,这些事情是不可知道的;所以佛陀来说明了这些事情以外,地藏菩萨现身来说明说得更加清晰,因为地藏菩萨祂实际上是佛身,在华严部经典里面就指明说,地藏菩萨早已经成佛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是公然毁谤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净土,公然毁谤当来下生成佛的妙觉菩萨的极不善业行,应该对众公开忏悔以免舍寿后下堕地狱;如此自救之事,方是此人目前最急之事,而不是无知于佛法之时公然无根据地指责他人。并且此人对于经典乃是断章取义、甚至是断句取义,我们且看经典原文中怎么说。《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卷1:【佛告优波离:「若有比丘及一切大众,不厌生死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上品生人,若属上生者,生西之后立即亲值弥陀世尊说法,闻已随得无生法忍果,或在初地……乃至八地不等,随即能往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次第接受成佛之授记。上品中生人,生西后住于莲苞中,待次日清旦方得开花见佛(极乐一日等于此界一大劫),闻法七天(此界七大劫)而得证悟,方能成为第七住位不退转菩萨,未能入地。此时方能至十方供养诸佛、一一随学,经极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现在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只要您跟随大众一起忆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必得往生。大众也将一起为您助念,以一心不乱念佛的殊胜功德,回向于您及怨亲债主;并且回向此屋之地基神祇、有缘亡魂,同生极乐世界,解脱三界生死众苦,见佛闻法,悟佛菩提,请您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放下万缘,和我们一起忆念阿弥陀佛。」(大众轮班一心念佛约八小时后收佛号)三、回向:主者诵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只不过这样的方式,他不容易让往昔所造的恶业这些种子广泛地现行;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极乐世界要成佛,必须要耗时长劫久远的原因。虽然说到了西方果位只进不退,可是时劫就要非常非常的久远。相对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在这个地方,在我们人间,由于逆增上缘特别的多,所以我们恶业种子现行,然后能够把它转化、转易的机会也特别的多;所以懂得修行的人,留在娑婆世界就能够超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例如,西方净土中“国无恶道”,在这个地方不会堕入恶道;而且都可以得到三十二大人相,每个人神通具足;可遍供诸佛,而且未来决定会成佛;此处寿命无量,皆可成一生补处菩萨;乐如漏尽,现证不退转位;十念即必定往生西方等等。在在处处都显示了西方净土较其他净土更为殊胜的地方。这一些都是因为弥陀世尊的悲愿特大的缘故!有兴趣的同修,可以拿经典来看一看就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