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上《楞严经》之开示,简单的说,临命终时,「情」重者就会下堕,「想」多者就会上升。「情」是指对眷属及五欲的贪着,「想」是指觉知心的觉知性,或者喜爱思惟而远离情执。由于情与想的多寡不同,导致舍报后往生的处所有各种差异,细说则有下列分别:一、纯想,可以生到欲界六天,或色、无色界天。二、纯想又兼具福德智慧及清净愿力,就可以随着自己愿力往生任何佛国净土,觐 三摩地

2018-07-22

亦或有诸藏密学人,以为自己能如圣龙树菩萨说的「若人于此短命中,闻上诸苦不惊畏」,那就以未来无量世身命作赌注试一试吧!但这是愚痴无智之匹夫之勇,真正有智佛子,皆当以佛开示之「智为先导」来行事,而非以愚勇行为依导,在此恳请现在还在修学密宗的学人三思。至于众生是如何感招地狱果报的呢?《楞严经》卷8有说:【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1什么是十习因?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在《佛说罪福报应经》卷1中的开示:【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悭贪独食,堕饿鬼中;出生为人,贫穷饥饿、衣不蔽形。】因此,如果往世都不布施,这一世就会常觉得钱财不够使用,老是贫穷,那要行菩萨道就不太容易。因此我们在这一世一定要养成布施的习惯,到未来世就能够钱财不匮乏,并且也能继续布施。布施是列在菩萨六度的第一度,是菩萨六度的入 三摩地

2018-07-22

这时得到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开示说:因为你在过去生中,曾经多次做国王,作过不少危害人民的罪恶,本来应该长期堕地狱受恶报。由于你今生努力弘法度生,所以才受这点世间的小苦,来抵消长劫堕落地狱的大苦。你应当忍受,并恳切忏悔,病苦自能消除。戒贤法师依照办理,后来疾病痊愈。这种事假使不明白是过去种的因,人们可能会因为她得病的表象说戒贤并不是得道高僧,或者 三摩地

2018-07-22

 (原标题:平实导师关于因果的开示 三摩地

2018-07-22

当这些包裹送到之后,毘舍离以为是波斯匿王送来供养佛陀的礼物,正要准备把它打开,佛陀却告诉她说:毘舍离!你先不要打开,等供养结束了以后再看吧!当毘舍离供养佛陀结束之后,佛陀接着为毘舍离开示佛法。佛说:毘舍离!我们有情的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借因缘和合的东西,这个组合本身是无常、苦、空的,这其中呢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我。有情众生就好像是生活在猛烈燃 三摩地

2018-07-22

阿难前来顶礼佛陀,双膝长跪请教佛说:是如何的宿世因缘果报呢,我们这些大家都想知道,请您慈悲演说,以开示教化不知道的众生。佛陀就告诉阿难说:善哉、善哉,人如果培福德的话,就像这棵树一样。它本来只种下一粒种子,后来渐渐长大,却能结成无量的果实。为人而能当国王、大臣、长者等,并且地位尊贵而有权势的人,都是从礼敬佛法僧三宝中来的。为人而且是大富豪,其财富是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行者不论是念佛,或者修定打坐,乃至于定中或者梦中所见的一切,或者听到佛菩萨对于你的开示,或者见到某些现象的显现,这些都是诸佛菩萨要利益一切众生,使得他们能够在道业上面增上,但不是要让这些众生增加执著而取相分别。所以,佛陀才在《观经》当中又特别特别的开示,必须要与修多罗合,不然就是妄想,就是无明。也就是说,见到瑞相的内容,或者定中、梦中、念佛中 三摩地

2018-07-22

在我们争论后,我心里却在想:是呀,个人造业个人受,这业报能不能继承?我又迷糊了,请开示。答:因果不是用继承的,但是功德却可以由生者造作而回向给往生在鬼道中者,故往生者可以获得超荐。《优婆塞戒经》卷五有说:【或有说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身口意业各别异故。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若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梵网经》曾开示:菩萨四十八轻戒当中,有一轻戒是遮止菩萨去占卜算命的,菩萨如果去占卜算命,则犯了轻垢罪,必须于布萨前羯磨,面对一人对首忏去忏悔。如果不忏悔,轻垢罪变成重罪,问题可就大啰!所以说,佛曾制戒来规范菩萨不能去占卜算命。综合上面三点所说,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学佛人不可以占卜算命,因为占卜算命它是世间法、是可变之法,没有牵涉一切唯心造的甚 三摩地

2018-07-22

但为什么有些事,可以说得很准呢?若神明附身是真有其事,又该如何解释:两个如来藏为何可以并存在同一个色身中的现象?庙里在鬼神附身的过程中,乩童总有一段抖动的过程,这个现象是否就是两个如来藏互相排斥的现象呢?可否烦请菩萨就佛法的观点、证量,来开示释疑。我们的回答是:执持有根身,乃是属于众生如来藏不可知执受的部分功德,每一个有情的有根身,都是由自己的如来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功德那么大,我们就接著来为大家介绍这部经的内容,也希望您能仔细阅读佛陀的开示,并且转介亲朋好友们一起来恭读。此部经称为轮转五道,意思就是指我们众生时常在五道中轮转。一般来说我们常听到六道轮回、或五道轮回,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分类不同而已。五道就是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而六道是加了阿修罗道,因为阿修罗道遍布在五道中,因此也可以称为五道 三摩地

2018-07-22

像《毘耶娑问经》中世尊开示:如是施报不离施主,未熟不受;命行不尽,不得施报。譬如树王尼拘陀子,其子微细,种之在地则不可见,至树生时方乃可见。施主施福亦复如是,和合熟时乃得果报。(《毘耶娑问经》卷1)必须等到尼拘陀树种子消失,新树才显现出来。布施的福报也是一样,必须今生舍报——五蕴消失了,来生的五蕴现前之后才会受报。所以佛法中讲因果,是讲三 三摩地

2018-07-22

在《杂阿含经》卷24中,佛陀开示著:于细微罪生大怖畏,受持学戒,离杀、断杀、不乐杀生,乃至一切业迹如前说。(《杂阿含经》卷24)佛陀要们要能在细微的罪上——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罪上,就要生起大怖畏,从身行上明显可见的离杀、断杀,到意行上不乐杀生的这种心性上微细的作意,也要提醒自己警觉,这就是对于意业的警觉。什么是意业呢?这里我们来举一个《了凡四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3集三界六道与解脱果----解脱就是灭尽三界我与我所》正礼老师开示 (原标题:三界六道分别相应什么业?)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13集佛教是崇拜偶像的吗?》正伟法师开示 (原标题:迷信面面观,你在其中吗?)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28集佛教重视神通吗?》正源老师开示 (原标题:佛教与神通)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67集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吗?》正圜老师开示 (原标题:加持的功德主要是来自于佛菩萨的悲愿) 三摩地

2018-07-22

禅师为了度鬼道众生而因此也有点被卡到阴或被鬼道寒气影响!譬如在禅宗典籍中也记录,这个故事我们之前在以前这篇〈禅宗鬼故事:上吊自杀的参禅人〉中也讲过,平实导师所著的《钝鸟与灵龟》中100~200页某页中引用过这个故事,出自宋朝的《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说的一个故事,大意就是一个参禅人他是一位大和尚的侍者,这位侍者有一天看到火柴掉下来忽然觉得自己证悟,他去找 三摩地

2018-07-22

接着世尊便开示流离王与释迦族被灭的因缘关系:当时的迦毘罗卫城渔民们,就是现在的释迦族人;名为拘璅的鱼,就是现在的流离王;名为两舌的鱼,就是现在的梵志好苦;被渔民捕捉的众鱼,就是流离王的四部兵众;当时在岸上看见鱼跳着而打鱼头的八岁小孩,就是我释迦牟尼前身。由于渔民竞相捕捉水族众生,所以死后堕在地狱受苦,后来辗转得以出离三恶道,今世成为释迦族人,而被流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