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摩诃蜜听了佛陀的开示,终于了解美的真义,因此将五百两黄金退还给分儒达长者。 (原标题:真正的美人(佛经故事)) 三摩地

2018-07-22

 (原标题:世尊的开示:同性恋的因缘和回头方法) 三摩地

2018-07-22

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教化众生的时候,胜鬘夫人来到佛前顶礼佛陀之后,很恭敬地向佛陀提出几个问题:世尊!为什么有些女人面貌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而且穷苦卑贱?为什么有些女人面貌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但是大富大贵?为什么有些女人长的美丽出众,却很贫苦,出身卑贱?为什么有些女人长的美丽端庄,清秀可敬,有财有福,身世高贵?佛陀慈悲地逐一开示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死后就会往上飞升而往生到天界去;如果是情执深重,就会造成烦恼粗重、身心暗钝的状况,那么在死了之后,就会随着各人情执烦恼的差别,往下堕落到地狱、饿鬼、旁生道去;如果是情执与神智均等的话,那么就会出生在人间。所以,如果在意业上修学不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毘耶娑问经》卷一里面,佛陀这样开示:如是施福非有聚处、非有形相,如是施已,施者身亡,施福不离,如影随形。是名施者得福报果,果福不失。(《毘耶娑问经》卷一)说布施所得的福德跟施主本身和合在一起,就好像影子会一直跟着身体,永远不离施主。而且,不论是行善得福,或是造恶受殃,都是自作自受,亲如父子,也不能代受。比如说在《般泥洹经》里面这样讲:夫志、行 三摩地

2018-07-22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如果是因为两舌而毁坏面前这个人的名声,得了作已罪,这讲得通啊;但是如果两舌以后,没有毁坏面前这个人的名声,竟然也是得了作已罪,那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因为:两舌有时会毁坏一方,而不毁坏另一方,所以只要使双方不能和合,这个事情已经作了,事实也成就目的了,那就是得罪了!也就是佛开示的:若言和合则有不可。那么两舌之罪就成立了。恶口也是一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如果多作恶、少造善事的人,他如果曾经与一位善知识结下善缘,当他舍报时若有福德请到那位善知识去为他开示,这善知识明知道他一生造了许多恶业,但是会提醒他:“你这一世不是做了哪一些善,事吗?”就一件一件帮他提起,让他忆念这些善事。善知识又告诉他: “你每想起一件善事都要起欢喜心,以欢喜心把这些善事的福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他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页132~133)经由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纪》的开示,我们就知道百福就是说我们在修十善业时要配合着十种思惟,每一个善业就有这十种思惟,十乘以十就是百福,俗话说「思思有三种。」其实正确的来说是十种!我们再来看《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中有介绍这十种思,《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77:「问:『如契经说佛一一相百福庄严。何谓百福 三摩地

2018-07-22

」】(著述者: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页132~133)经由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纪》的开示,我们就知道百福就是说我们在修十善业时要配合着十种思惟,每一个善业就有这十种思惟,十乘以十就是百福,俗话说「思思有三种。」其实正确的来说是十种!我们再来看《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中有介绍这十种思,《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77:「问:『如契经说佛一一相百福庄严。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可以用这一段佛的开示而知道要如何利益别人,譬如常造恶业的人,就告诉他:你应当忏悔呀!对谤法的人就告诉他:应当忏悔,不要常作而无悔。次生的果报就可以转变。又譬如谤法的人,要劝他们赶快远离,不要再专心去做谤法的事,果报就可以转。劝他们不要再作恶事、不要再谤法,对于谤法的事情应当生起厌恶之心;对谤法的事有了厌恶之心,恶业就可以转。还要劝劝他们不要发誓 三摩地

2018-07-22

」《十善业道经》是世尊藉着对龙王的开示,劝戒众生要行十善业道。一切众生想法不同,造业也不同,才会有六道不同种类众生的轮回。众生的本心无形无相,不可见取,本来无自主、无我、无我所,却因所生之蕴处界不相同,显示出各自所造的业不同。众生本心如来藏从不造恶业,也不会造善业,因此应当说:没有一个真正造业者。了知这个道理,就应当勤修善业,善业所感生的蕴处界都是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经中有开示:「一念具足十二因缘」或者「于一念顷能摄广大无量善根」,同样的道理,念一声佛号就有无量种子现行流注,因为念佛的时候,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身三业,口四业、意三业)清净,不犯身口意三业,也就是成就一声佛号中的十善业道,因为种子的现行也是受报的一种,于恶业种子现行时,能由念佛的净行回熏到第八识当中成净业种子,如此也是消除恶业种子的功德;又因为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如果多作恶、少造善事的人,他如果曾经与一位善知识结下善缘,当他舍报时若有福德请到那位善知识去为他开示,这善知识明知道他一生造了许多恶业,但是会提醒他:你这一世不是做了那一些善事吗?就一件一件帮他提起,让他忆念这些善事。善知识又告诉他:你每想起一件善事都要起欢喜心,以欢喜心把这些善事的福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他就因此懂得回向,心心念念想着极乐世界 三摩地

2018-07-22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十方,究竟一 三摩地

2018-07-22

像在中国禅宗就有一则极为有名的野狐公案,说百丈怀海禅师每次上堂普说开示时,总有一位老人随著大众在下面听法,有一天普说完毕,大众都离去了,却唯有老人留在堂内。百丈禅师就问他:“你是什么人啊?”那老人回答:“我并不是人,过去世在迦叶佛时代,我曾住在这百丈山中修行,因为有学人来请问:‘大修行人还会落入因果报应中吗?’我当时答复他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是物净?佛开示了几种:第一、你所布施的财物,不是偷来的,不是抢劫得来的。若是像廖添丁偷了人家的钱财来救济贫穷,就是施物不净。身为菩萨,布施时应该要以清净的财物来行施,所以第一件事是偷盗所得之物不可以用来布施,必须是净物才可以用来布施。第二要件是所施之物不是圣所遮物,若是佛诸圣所遮止而不可以用来供养别人的财物或饮食,都是圣所遮物。这个范围比较广, 三摩地

2018-07-22

阿难前来顶礼佛陀,双膝长跪请教佛说:是如何的宿世因缘果报呢,我们这些大家都想知道,请您慈悲演说,以开示教化不知道的众生。佛陀就告诉阿难说:善哉、善哉,人如果培福德的话,就像这棵树一样。它本来只种下一粒种子,后来渐渐长大,却能结成无量的果实。为人而能当国王,大臣,长者等,并且地位尊贵而有权势的人,都是从礼敬佛法僧三宝中来的。为人而且是大富豪,其财富是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世亲菩萨后来经过了他的哥哥无着菩萨详细开示之后,然后他后来终于完全信受了大乘法。当时,他悔不当初,曾经跟他哥哥表示要割舌谢罪;可是无着菩萨勉励他弟弟说:与其要割舌谢罪,不如尽你的余生好好地来弘扬大乘法,来弥补你之前诽谤大乘法的罪过。世亲菩萨也是根器很高,一听就听懂了,他也深知道所谓的因缘果报的道理;所以后来尽其一生,世亲菩萨都尽力弘扬大乘法,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世亲菩萨后来经过了他的哥哥无着菩萨详细开示之后,然后他后来终于完全信受了大乘法。当时,他悔不当初,曾经跟他哥哥表示要割舌谢罪;可是无着菩萨勉励他弟弟说:与其要割舌谢罪,不如尽你的余生好好地来弘扬大乘法,来弥补你之前诽谤大乘法的罪过。世亲菩萨也是根器很高,一听就听懂了,他也深知道所谓的因缘果报的道理;所以后来尽其一生,世亲菩萨都尽力弘扬大乘法, 三摩地

2018-07-22

说到这里,可能观众朋友们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业种所现行;这个业种看不见、摸不到,好像很玄的样子,无法思议!我们来看看平实导师在这儿的开示,也就是课本的第六十六页:不要把业解释得很玄。有的人说业种时,就在黑板上一点、一点一直点上去,这样来形容业种。这里把业种为大家简单的说明,给它一个直接的名称叫作势,就是势力。势力,若以物理学的名称来解释就叫作惯性;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