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们先说五施,佛陀是这样的开示的,佛陀说:【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优婆塞戒经》卷六佛陀的开示是说:一切世间的布施,以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为众生所重视的就是他的生命,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一些庄严是从哪里来的?都是从戒定慧三学的证量上得来的,所以戒定慧三学当然函盖了八戒斋啊!这些都是无上菩提的庄严,都是未来成佛时的璎珞啦!像这样的清净八戒斋,一日一夜清净受持,既是容易做得到的事情,而又容易获得无量的功德,如果有这种容易做的功德而不愿意去做,那个人就叫做放逸!所以如果无法在财施上面修持福德,也没有很多时间每日做义工的话,可以考虑八戒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就是开示真正常乐我净的妙道,而戒律的学习与持守,就是这个妙道的护栏,这护栏有着积极向前的正确方向,和不会再入三途的分际。经过了前面许多亲教师为我们说明了菩萨正行中,许多积极性的内涵和该戒止的作为。我们听了、知道了,但是栏外五欲爱染的喧闹,一直鼓动着我们的心房,每天一醒来就是生活在缤纷灿烂的五尘中,我们要如何让我们能够将戒律的积极向上性和清净性, 三摩地

2018-07-22

上海开示菩萨戒:这个问题就是刚刚讲到「菩萨戒」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来之前,我就已经排好这个主题我今天要讲,也就是说,现在因为我们不能一直经常性来跟大家互动,刚刚有说只能看书啊!那怎么办呢?很多学习,像刚提到学习的方法,以及怎样知道对?要怎样修正?哪里错了?现在就是问题在这里,但是我们在学习菩萨的这个法,说让自己成为菩萨,学菩萨道的过程里面,不是只有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经中为我们开示:八关斋戒的内容就是受持了以下这八个法。第一个就是不杀生、第二个是不偷盗、第三是不淫、第四是不妄语、第五是不饮酒、第六是不过时食,也就是过午不食、第七是不处高广之床,这里的高广之床,是指古时候国王等人他们所坐卧的,用来接见宾客或臣下,以显示他们的尊贵,这类离地很高又很大的床座、第八是远离作倡伎乐香华涂身,这是说受持八关斋戒,当天 三摩地

2018-07-22

问法以后,僧宝开示了,就得要以至诚心听受;听受以后要记持住,不可忘掉;并且还要自己能加以分别,也就是加以思惟、整理。思惟、整理好了以后,还要转过来度化众生同样的供养三宝、护持正法、学习正法,这样的优婆塞就是能自利利他的佛。如果优婆塞不能这样熏习修学,并且还轻慢于比丘众,甚至有人心态更不好,是为了寻求某某比丘的过失而去听法,然后到处去宣扬那位比丘的过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受戒以后,到底它有什么立即可得的利益呢?佛接着开示说:(二)受五戒后现世可得利益【“善男子!有五善法围绕是戒,常得增长,如恒河水。何等为五?一者慈、二者悲、三者喜、四者忍、五者信。若人能破殷重邪见,心无疑网,则具正念;庄严清净,根本清净,离恶觉观。善男子!若人能远五恶事者,是名受戒,远离一切身口意恶。若有说言‘离五戒已,度生死’ 三摩地

2018-07-22

《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二十二,记载一段佛陀的开示:「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尊重著作权法的概念,即是「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若佛弟子不遵守国家的法律,势必造成社会大众对佛教负面的观感,影响佛教的弘传,因此佛弟子不应违犯著作权法。但因为盗戒也是以窃取动产为构成要件 三摩地

2018-07-22

佛经中对于戒淫欲的开示汇集★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 三摩地

2018-07-22

是故经中世尊如是开示:【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十事功德,如来与诸比丘说禁戒。云何为十?所谓承事圣众,和合将顺、安隐圣众,降伏恶人,使诸惭愧比丘不令有恼,不信之人使立信根,已有信者倍令增益,于现法中得尽有漏,亦令后世诸漏之病皆悉除尽,复令正法得久住世,常念思惟当何方便正法久存,是谓比丘!十法功德,如来与诸 三摩地

2018-07-22

《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二十二,记载一段佛陀的开示:「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尊重著作权法的概念,即是「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若佛弟子不遵守国家的法律,势必造成社会大众对佛教负面的观感,影响佛教的弘传,因此佛弟子不应违犯著作权法。但因为盗戒也是以窃取动产为构成要件 三摩地

2018-07-22

那受了菩萨戒后,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生活方式,是否天天都要得失意罪了?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之第112页开示:「修学菩萨的法是这么胜妙,不是只有日中一食自苦其身;只要是为了众生、为了道业的成就,早上也可以吃,中午也可以吃,晚上也可以吃,宵夜也照吃不误。当菩萨真是好啊……」但是应当如何依法受持呢?跪请导师慈悲开示!答:修学大乘菩提者乃 三摩地

2018-07-22

(节录自老法师开示)二、八关斋戒内容:(以下内容节录自老法开示及相关)关者,禁也。谓禁闭杀盗淫等八罪,使之不犯故也。论云:夫斋者,过中不食也。以八戒助成斋法,共相支持,故又名八支斋法。八戒中,前五条是基本的五戒,后三是减低贪瞋痴的助缘。五戒乃人天因,此一日夜戒斋,方为出世因也。(一)不杀生:杀生带来的是疾病、短命,这是杀生的果报。我们要健康,要长寿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优婆塞戒经》八戒斋品第二十一语译:像这样的清净八戒斋,一日一夜清净受持,既是容易做得到的事情,而又容易获得无量的功德;如果有这种容易做的功德而不愿意去做,那个人就叫做放逸!所以如果无法在财施上面修持福德,也没有很多时间每日做义工的话,可以考虑八戒斋,每月六日乃至少到一日持八戒斋,白天做义工持斋,这是修集福德与功德的好方法!因为持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三宝来受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间凡夫的杂染妄想来受戒,所以就只能称为世间戒,那么就会有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不净、觉观不净、念心不净以及果报不净等等的六种不净。所以,依于三宝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开示说:正因为想要得到无上寂灭之乐,所以要接受三皈依。譬如善生你所问:‘什么叫作三皈依呢?’我告诉你,三皈依就是皈依三种对象,所皈依的是佛、法、僧。然而什么是佛呢?佛是能为众生宣说断坏烦恼的因,能把众生的烦恼断除,使众生得到真正的解脱。各位菩萨!您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解脱吗?要获得真正的解脱,必须先弄清楚如何才能把烦恼给断坏掉,否则就不可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三宝来受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间凡夫的杂染妄想来受戒,所以就只能称为世间戒,那么就会有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不净、觉观不净、念心不净以及果报不净等等的六种不净。所以,依于三宝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有开示说,僧宝也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第一义僧,指的还是一切有情的如来藏,如来藏祂无形无色,不可睹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也无能烧害,不可思议,唯证乃知;祂才是一切众生最好的福田,祂从来无受无取,具有无量诸功德法,常不变易,所以名为第一义僧。第二种僧宝,指的是已经实际证果的圣僧,包括所谓初果须陀洹,乃至四果阿罗汉、辟支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的法宝,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法宝有三个层次:第一法宝,指的仍是一切众生都有、与佛无差无别、自性本来清净、无生无灭的如来藏,又称为是摩诃般若解脱法身。第二法宝,则是所谓三十七菩提分法等,戒定慧诸妙功德。因为修学这些法,就可以证得第一法宝清净法身,所以才被称为第二法宝。第三法宝才是指诸佛菩萨所开示的经律论等。世尊又说,一切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上讲述有很多犯戒的行为是不可忏悔的,这让我们感到了恐惧;不是担心业报,更多的是担心如果犯了不可忏悔的戒相,会给我们的修学带来很大的障碍,那么我们这一生求明心见性是不是也没希望了?答:这个提问都是关于戒律上的问题,您说:「究竟我们该如何对待受戒、持戒、犯戒,甚至破戒呢?」关于这个部分,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有详细的开示,目前第一辑已经出版了,后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