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有什么样的善根呢?我们举一部经典中,佛陀的开示来为大家说:【世尊告阿难:有三善根,不可穷尽,渐至涅槃界。云何为三?所谓于如来所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于正法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于圣众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是谓,阿难!此三善根不可穷尽,得至涅槃界。是故,阿难!当求方便,获此不可穷尽之福。如是,阿难!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卷12)在这段 | admin 2020-02-21 |
![]() |
今天所要谈的是旃阇摩暴志谤佛,这个佛典故事来自于《生经》卷1的开示,其中旃阇摩本是婆罗门名,翻译为暴志,今世出家为比丘尼,于过去久远劫以前,因为买卖不成起瞋,而于今世毁谤佛陀的真实故事。所以佛借这因缘,诉说往昔的因果关系,其内容大致如下:有一天,世尊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千两百五十位弟子在一起,当时波斯匿王请佛及比丘们前往宫中,接受波斯 | admin 2020-02-21 |
![]() |
而众生所接触的种种境,就是佛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开示的自心现量:【善男子!一切凡愚迷佛方便,执有三乘,不了三界由心所起,不知三世一切佛法自心现量,见外五尘执为实有,犹如牛羊不能觉知,生死轮中无由出离。】(《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也就是说,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都由自心现前所流注的种种境界为众生所接触及领纳,是为自心的现量境,不能外于自心如来 | admin 2020-02-21 |
![]() |
然而这些不可知执受的种种道理,却是马鸣菩萨在论中所开示真如有大自在及甚深的作用故,不是一般有情的心、意、识所能思量的。------《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二)》<第008集如来一心有三身(四)>游正光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完成供养佛陀及众僧之后,这个饿鬼便现身会中发露忏悔,在那个时候,世尊也藉这个因缘,为她开示种种的佛法,饿鬼听闻世尊开示种种的佛法之后,蒙受法益,心生大惭愧,在那一天晚上就舍了饿鬼身,命终就往生去了。所以看看这个因为儿子为她设斋供佛、供僧的这样子功德,所以暂时就舍离了这一世的饿鬼身,但是优多罗比丘的母亲,她并没有因为这样子就完全舍离了饿鬼之身,她上一 | admin 2020-02-21 |
![]() |
可是,世亲菩萨后来经过了他的哥哥无著菩萨详细开示之后,终于完全信受了大乘法。当时,他悔不当初,曾经跟他哥哥表示要割舌谢罪;可是无著菩萨勉励他弟弟说:与其要割舌谢罪,不如尽你的余生好好地来弘扬大乘法,来弥补你之前诽谤大乘法的罪过。世亲菩萨也是根器很高,一听就听懂了,他也深深的知道所谓的因缘果报的道理;所以后来尽其一生,世亲菩萨都尽力弘扬大乘法,并且他 | admin 2020-02-21 |
![]() |
在《杂阿含经》卷24中,佛陀开示着:于细微罪生大怖畏,受持学戒,离杀、断杀、不乐杀生,乃至一切业迹如前说。(《杂阿含经》卷24)佛陀要弟子们要能在细微的罪上----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罪上,就要生起大怖畏,从身行上明显可见的离杀、断杀,到意行上不乐杀生的这种心性上微细的作意,也要提醒自己警觉,这就是对于意业的警觉。什么是意业呢?这里我们来举一个《了凡四训》当 | admin 2020-02-21 |
![]() |
像《毘耶娑问经》中世尊开示:如是施报不离施主,未熟不受;命行不尽,不得施报。譬如树王尼拘陀子,其子微细,种之在地则不可见,至树生时方乃可见。施主施福亦复如是,和合熟时乃得果报。(《毘耶娑问经》卷1)必须等到尼拘陀树种子消失,新树才显现出来。布施的福报也是一样,必须今生舍报----五蕴消失了,来生的五蕴现前之后才会受报。 所以佛法中讲因果,是讲三世因果的 | admin 2020-02-21 |
![]() |
首先,我们看到关于说罪业的一些事情,因为这句话里面提到的是如河里面的沙这么多的罪业,那我们不禁要问,真的有这么多吗?好,我们不妨想想看,我们在《华严经》里面曾经有看到佛有这样的开示,就是说如果我们所作的恶业,如果真的有所谓的体积或者是形状来包容这些恶业的话,那么即使是像十方世界虚空这么大的空间,也都装不下我们过去所作的恶业。当然,我们看到了《华严经 | admin 2020-02-21 |
![]() |
下面我们来引用《瑜伽师地论》里面 弥勒菩萨的开示来告诉大家,说花草、树木、果实,它是有情受用的依报,依照有情的心性以及有情的福本身,来受用这些花草树木的。这个论里面 弥陀菩萨有这样讲:“于外所得器世界中,饮食果药皆少光泽势力,异熟及与威德并皆微劣,消变不平生长疾病,由此因缘无量有情未尽寿量非时中夭,是名杀生增上果。若器世间众果尠少,果 | admin 2020-02-21 |
![]() |
例如《杂宝藏经》中的七种施因缘,在这段经文中,佛陀开示说:有七种布施并不需要减损财物,却同样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第一种布施是眼施。这是说:我们应该要常常以柔和恭敬的眼神来观视父母、师长,以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而不是以轻慢鄙视的恶眼来观视他们,像这样的布施就叫作眼施。能这样作的话,舍寿后再次受身的时候,就会得到清净眼的果报;而未来成佛时,也会因 | admin 2020-02-21 |
![]() |
譬如佛陀在《优婆塞戒经》中开示说:【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师长、诸佛、菩萨,头顶礼拜,破憍慢故,是故先得无见顶相。】(《优婆塞戒经》卷1)可见得三十二相中的无见顶相,就是经常礼拜父母师长、诸佛、菩萨而得来的。第五个心施。是说布施的时候,应该要以善心、诚心、恭敬心来作布施。例如在《妙法莲华经》中,有提到无量无数劫前的常不轻菩萨,这位常不轻菩萨其实就是 | admin 2020-02-21 |
![]() |
大众虽听闻世尊开示,但是内心里其实是怀疑而不相信的。他们习惯于欺诳和轻慢怠忽,因此心中有疑而不能信受佛陀的真实言教。佛陀于是变化了一个人,远从江的南岸踏于水面上而行走过来,河水只没至其脚踝而已,很快地就来到此岸,上了岸就走到了佛陀的面前,虔诚恭敬地头面顶礼佛陀。大众见了此景,莫不感到惊叹奇怪,赶紧问这化人说:自从我们先人来这江边定居已有好几世代了, | admin 2020-02-21 |
![]() |
用斋后佛陀就升座为国王及所有的人民宣说佛法,这时在大众中,刚好有两个商人也在会中听法,有一个人听了佛陀的开示之后,心中生起了欢喜心赞叹说:佛陀啊!您好比帝王,弟子们好像忠臣一样,佛陀您在讲佛法的时候,弟子们诵习宣达,让国王能够明白佛陀就是真正具有大慈悲及大德行,佛陀您是这样地尊贵,我们也应该奉行佛陀所说的教法。可是呢!同行的另外一个商人起了慢心,心 | admin 2020-02-21 |
![]() |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卷1开示说:【至命终时意识将灭,所作之业皆悉现前。】意思是说,到临命终时,意识将会渐渐地断灭,今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全部都会现前,就好比播放影片一样,由上而下一格一格出现,非常快速,不到半秒钟便将一生的善恶业全部播放完毕,紧接着息脉全部停止,进入真正死亡过程的阶位,唯识学中称之为正死位。当业镜现前时,意识心很猛利,能清楚了知每一格 | admin 2020-02-21 |
![]() |
佛陀在《阿含经》中有多处都开示说:得佛、法、僧、戒等,四不坏信的圣弟子,因为能够【信贤圣戒,清净无秽,无有缺漏,明哲所行,获三昧定。】,所以能够永不再下堕三恶道,如果证得初果须陀洹,最多只要七次人天往还,就必定能够断尽烦恼的现行而入涅槃。而这里所谓的圣弟子,包括了初果向、初果人乃至四果向、四果阿罗汉等四双八辈,都可以称为圣弟子。佛陀说只要能够成为初 | admin 2020-02-21 |
![]() |
这就是为什么佛开示说:若于正法不肯印可者,虽修苦行仍是垢秽者。意思是说,若只是在外相上修苦行的人,而不去亲近真正的善知识,进一步接受真正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内涵,然后接受了,再如法的修学,在心地上修真正的苦行,才是真正的离垢法,否则与真正的佛法还是无缘的。而菩萨不但要修这样的苦行,却又示现另外一种相貌,怎么说呢?菩萨不能像声闻人一样只管自己的了脱生死 | admin 2020-02-21 |
![]() |
圣人就借这个故事作譬喻来开示:那关着囚犯的牢狱,就好比是系缚众生的三界法,使众生无法出离;狂象追逐着罪犯,正如同众生恒常被无常追赶而无法逃脱;罪犯躲进的那口废井,就如同众生的五阴火宅,众生自以为逃到井中已经安全无虞了,却不知依然受困在犹如火宅般的五阴中,危脆不安;而在那井的下方的毒龙,恰如地狱一般,若众生因无明造作恶业时,就随时都会下堕地狱受大苦果 | admin 2020-02-21 |
![]() |
佛陀开示我们:最好的往生死亡方式,也就是在世间广行菩萨道,多多培植福德功德,行十善法,杜绝诸恶法;此生就会顺顺利利,少灾少祸,所求多满。往生前呢,无病无痛,甚至气力精神一如往常,就如同吃饱了躺下休息,再睁开眼睛,已经往生天上,继续去享福了!如果大家希望自己像佛说的这样往生,那就要在一生当中不断的修行,累积功德、福德,就可以直接无所障碍的往生到我们下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先来看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中的开示:青赤诸杂色,波浪悉无有。大意就是说:青黄赤白、乐音、噪音……等诸色相,其实都是自心之所幻现,犹如波浪是由海水所幻现一般,全部都没有真实不坏之自体性。既然是自心所现,不同的众生各有自己的六尘内相分,可见都是虚幻生灭因缘所生之法。那我们就可以透过这样的知见作观察、作观行,因此就能够对于我们远离种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