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十辑》第一、顿悟是理悟而不是事悟,从来只有理悟事修,没有事悟。故《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圆觉经》云:「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理障就是不明真如佛性,又名所知障,就是无始无明,事障是指烦恼障,被根本烦恼及各种随烦恼所障碍,不能取证涅盘。事障就是四种住地烦恼,也就是一念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甘露法雨》一念无明是阿赖耶识从无始劫以来累积留存下来之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四种烦恼的总称。这四种烦恼能生一切起烦恼,所以没有断尽一念无明的人,时时会产生妄想妄念。这妄想妄念就是起烦恼,明心见性的人,已经断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和一部分的无明住地烦恼,所以妄想妄念比一般人少。悟后精进修行的人,欲爱、色爱、有爱等三种住地烦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心经密意》解脱果,还有一部份叫做解脱知见知如真。什么叫做解脱知见知如真呢?也就是完全了知我见和我执全部断尽的内涵,这个叫做解脱知见知如真,这就是声闻的无生智。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解脱、解脱知见知如真,这样才是真正的解脱道。现在北传与南传佛法的弘法人,不能证得解脱果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对于解脱道不了解,对于众生我不了解,对五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二辑无觉有观三昧︰舍微细乐触,续深入定境及除性障。坐中对外境无觉,对心境有观,此是二禅前之末到地定。无觉无观三昧︰精进修习无觉有观三昧而能长时间安住者,舍观便入二惮。此定境虽离觉观,似无所有,仍非证悟般若,不离境界故。--------平实导师《生命实相之辨正》 admin

2020-06-08

  」------《佛说不增不减经》--------平实导师《生命实相之辨正》在学习菩萨戒的受持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菩萨。菩萨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看到别人有苦难,然后自己能够无怨无悔的为对方付出而不求回报,这样的一个有慈悲心的人,通常就被称为菩萨。但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其实并不符合佛菩提道当中所谓的菩萨。菩萨一定具有慈悲心,但是有慈悲心的人不一定是菩萨;因为慈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第一辑)》般若谓证得如来藏、能亲领受其体性,因而生起世间及出世间之第一义谛智慧。」故三转法轮诸唯识经典乃宣说四种涅盘及佛地四智皆依第八识而有。复又宣说一切种智--有情本有之第八识中所含藏之一切种,所谓世间一切有漏法种、出世间一切无漏法种、一切种子流注……等种智正理;由是宣说此根本识之种子流注,所示现之有根身及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六辑)》<净三归品>第二十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四辑)》第七章第六节<我与我所俱断方名解脱>慢无间等的意思就是指我慢一直存在而不曾暂时间断。我慢的意思,常常被阿含解脱道的修行人所误会,包括专门教授解脱道、南传佛法的大法师、大居士与阿含学者专家都一样。我慢,大法师……们的解释,总认为是面对别人时,在心中不服别人而对别人生起慢心。但是,佛陀所说的我慢,却是:因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辑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明心是要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住「明心」并不是说由于听闻三乘菩提久了,去整理思惟就叫作明心,而是要亲自去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所在;当你证得了衪,现观衪如何运作,而且你还可以玩衪,并且认定衪才是自己的真我,然后转依衪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住,我见彻底断除而不再常常生起贪、瞋、痴了,这才叫作明心啦!得要转依成功了,弃捨五阴我见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二辑 admin

2020-06-08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而这个部分的法义平实导师也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当中,有开示马鸣菩萨所说的:「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故在正觉发愿文中「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此乃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发菩提心品>第二这五浊的内涵是什么呢?又为什么世界会有五浊呢?在《楞严经》中,释迦牟尼佛曾对阿难尊者开示:“众生本有而不曾有生的澄湛圆满、微妙觉明的真实心如来藏,由于掺入了犹如尘土的四大、见惑、思惑、尘沙惑的烦恼,而抽出了一部分能见色、能闻声、能觉触、能观察诸法等六种功能,然后从这最初分成的六种功能,而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心经密意》 接下来第三时是般若方等时,世尊演述了般若诸经,像是《大般若经》《思益梵天经》《金光明经》《金刚经》《心经》等等。世尊就开始依着清净真如,说一切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所以自性涅槃;也就是以隐覆说、秘密说,转无上正法轮,以说“空”来贯穿整个般若时。但是,“空”并不是空无一物的断灭,空是空有不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辑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业品>第二十四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阿含正义——唯识学探源》:正智出版社,2006年12月3.平实导师.《胜鬘经讲记》: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11月4.百度百科——八识规矩颂.百度[引用日期2017-07-27]5.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正智,2012年5月6.萧平实居士.《阿含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7.萧平实.《真实如来藏》:学林出版社,2013年8月8.平实导师.《起信 admin

2020-06-08

  说到这里,可能观众朋友们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业种所现行;这个业种看不见、摸不到,好像很玄的样子,无法思议!我们来看看平实导师在这儿的开示,也就是课本的第六十六页:不要把业解释得很玄。有的人说业种时,就在黑板上一点、一点一直点上去,这样来形容业种。这里把业种为大家简单的说明,给它一个直接的名称叫作势,就是势力。势力,若以物理学的名称来解释就叫作惯性;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摄取品>第十三虽行五力,而乐求佛十力,是菩萨行:五力其实还是五根,只是五根已经生起了作用力,所以称为五力,所以五力仍然是信、进、念、定、慧,只是把信根改为信力,精进根改为精进力,乃至最后的慧根改为慧力。那么根与力之间有什么差别?譬如说当你还没有开始学佛,有的菩萨看见了你,会说你很有慧根,因为他知道你的根性与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摄取品>第十三虽行五力,而乐求佛十力,是菩萨行:五力其实还是五根,只是五根已经生起了作用力,所以称为五力,所以五力仍然是信、进、念、定、慧,只是把信根改为信力,精进根改为精进力,乃至最后的慧根改为慧力。那么根与力之间有什么差别?譬如说当你还没有开始学佛,有的菩萨看见了你,会说你很有慧根,因为他知道你的根性与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