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平实导师《真实如来藏》<第三十五章如来藏思想真是佛说>然一阐提人或时因佛慈力故而生一念善心,复信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名为闻见佛性,即离一阐提趣。是故(《大般涅槃经》)佛云:「善男子!一切众生不退佛性故,名之为有;阿毘跋致故,以当有故,决定得故,定当见故,是故名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汝先问断善根人亦有如来佛性者,是人亦有如来佛性,亦有后身佛性 | admin 2020-06-08 |
|
若至今仍然无法自行证取解脱果,何妨依平实此书诸辑所说法义,如理作意思惟以后,自行现前观察而证取之?--------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四辑)》第七章第六节<我与我所俱断方名解脱>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维摩诘经讲记(第二辑)》〈弟子品〉第三凡是真正的佛法,一定会先教你认清楚五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的内涵;然后再教你现前观察自我的虚妄,一定会说明蕴处界我虚妄的道理,然后教导你亲自证实自我为什么是虚妄的。如果你弄不清楚,他一定会为你解说,然后教你自己再去观察:要从行住坐卧当中现前观察五阴自我真的虚妄,不是只在外我所上面去消融自我。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四辑)》第七章第一节<二乘所断无明与外道常见> | admin 2020-06-08 |
|
那么在大乘法中说到五逆的破僧逆罪,他的对象当然就如同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当中所说的说:破僧有两种状况:第一是毁谤贤圣僧:证悟了的出家人都不是破法、谤法者,都不许毁谤,毁谤了就是破僧;第二种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就是以两舌的行为,而导致僧团的分裂。平实导师所说的,第一种毁谤贤圣僧中的证悟了的菩萨、证悟了的出家人,当然是指心出家的胜义菩萨僧,而不 | admin 2020-06-08 |
|
因此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观察众生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犹如遭遇霹雳一般;然而今时藏密之师,无法与正觉同修会议论法义,遂枉诬平实导师为虾蟆精所变、人妖……等,此即枉习交加。十、讼习交諠:众生因覆藏的缘故,就有鉴见照烛,如同日中不能藏影;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而对验诸事。亦即众生讼习交諠深重,明知自己悟错了,却继续覆藏未悟言悟的大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十地菩萨一切的修道有关的上烦恼习气随眠障碍都断除了以后,要入如来住。所谓入如来住的意思,就是等觉地;等觉他超过一切菩萨地了,也就是说,等觉菩萨他是行过十地的。等觉菩萨他一定是从初地次第这样修证上来,然后超过十地;但是等觉菩萨他还没有成佛。十地以下的菩萨对于等觉菩萨,他不能了知等觉菩萨的境界;那么等觉菩萨呢,他在十地菩萨 | admin 2020-06-08 |
|
是故马鸣菩萨于论中说明心生灭门与心真如门各摄一切法,又说佛地真如之缘起,意在此也!--------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自序生灭门讲的是修行成佛的过程:你应该要怎么样修行,把一念无明的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全部断尽——现行断尽以后还要断尽习气的种子,就永远不会有起烦恼的现行。然后又把无始无明的随眠全部断尽;无始无明不是种子,它只有随眠与现行;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心经密意》第四章第四节<心经与禅宗祖师公案之关系>心生灭门者,始从七转识之染净熏习作用,进言法界实相理体之阿赖耶识,明言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乃是七转识之根源,名为如来藏。又倡言一心唯通八识心王之说,谓若主张众生皆唯有一心者,则此一心唯可说为阿赖耶识,将七转识悉皆纳入阿赖耶识一心之中。又言阿赖耶识一名者函盖第八识如来藏与七转识,将此不生灭 | admin 2020-06-08 |
|
如平实导师开示:八关斋戒的受持目的是为了未来世的出家而建立因缘,由于能成就出家的因缘,所以就能在未来世得到有余、无余涅槃的因缘。这里要说明的是,八关斋戒又称为八关戒斋,是指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二众,于一日一夜暂时离开家庭去到出家僧团中居住,以学习出家人的生活;在这一日一夜中必须严守八种禁戒,就是: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淫,因为是学习出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二篇第二章第九节<观想念佛:遍观一切色想(念佛三昧)> | admin 2020-06-08 |
|
菩萨种性的义理与内涵,平实导师在《明心与初地》当中已开示许多,这个乃是十行位性种性菩萨的主修:「发起菩萨性、伏除异生性、具足十长养」,也就是「长养菩萨应该有的圣性」,亦即在完成习种性的修习,远离习种性的凡夫习气与熏习进修上地该有的知见以后,离开了习种性,进入性种性的十行位当中;十行位的性种性菩萨,「性」乃是重点,也就是得要发起「菩萨性」,你的身口意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甘露法雨》佛菩提道:佛菩提亦名大乘菩提,或名大菩提。以之能成佛,故名佛菩提;成佛时劫久远,自度度他故,所度众生甚多,故名大乘菩提;至高无上,究竟无比,不共二乘定性无学,故名大菩提;所证函盖二乘菩提,故名大菩提。佛菩提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高无上,故名为大。一切智有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苦集谛智、苦灭谛智、苦灭道谛智、知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六波罗蜜品)第十八>八关戒斋包括五戒再加上不歌舞戏笑花鬘著身、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以及不非时食。菩萨们大概都没见过高广大床。也许有人心里想:我有见过哦!我在家俱店里头曾经看到国王尺寸的床铺,真是大啊!但那仍然不是高广大床,高广大床实际上不是指睡觉用的床。古印度的高广大床,一般人是爬不上去的,要乘坐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果报殊胜> | admin 2020-06-08 |
|
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这个菩萨得要是俱解脱阿罗汉,三明六神通具足而回心入初住位起修,在六住满心位明心而入第七住了,又在十住位眼见佛性了,才能够这样示现,前提是从三明六通的俱解脱境界回心大乘法中明心又见性。戒慧直往的别教菩萨们,也就是直接修学大乘别教菩萨道的,虽然也明心而又见性了,仍然不能这样示现。(《起信论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 | admin 2020-06-08 |
|
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这个菩萨得要是俱解脱阿罗汉,三明六神通具足而回心入初住位起修,在六住满心位明心而入第七住了,又在十住位眼见佛性了,才能够这样示现,前提是从三明六通的俱解脱境界回心大乘法中明心又见性。戒慧直往的别教菩萨们,也就是直接修学大乘别教菩萨道的,虽然也明心而又见性了,仍然不能这样示现。(《起信论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在这个地方,平实导师在书中就继续开示说:既然要说布施的因果,就应该让大家了解:福田的殊胜与低劣,施主所得的回报就有一定的差别;如果都没有差别,那就不是法界真实平等之理。这就好像在世间法上讲平等,是要讲立足点的平等?还是要讲齐头式的平等?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是齐头式的平等,那就不是真的平等!例如有人辛勤努力,又加上聪明才智,使得许多利益众生的事情都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