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四辑)》第七章第一节<二乘所断无明与外道常见>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邪见与佛法》第一章第一节<佛法二主要道--解脱道与大菩提道>佛法可以概纳为二大类:第一类是解脱道的智慧;第二类是大乘的无生忍、无生法忍,也就是真如与佛性的智慧。而这个真如与佛性的智慧又把它分成二部分来说:一、在总相与别相上说二转法轮的般若空,般若空是讲「真心空性」,不是讲「蕴处界空相」;二、到了三转法轮的时候,再从别相上来说明一切种智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引言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引言有古人写论说:释迦佛是通教佛。那当然不对!通教的第十地是佛地,而通教的佛地只相当于别教的初地而已。但是佛陀在四阿含诸经中,其实都已经预埋伏笔的把般若和唯识种智的妙法,在四阿含诸经中隐隐约约的说过了;只是太简略、太少讲、太隐晦了,而且是特重在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上来讲法,所以大家往往忽略了,就以为佛在初转的原始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引言有古人写论说:释迦佛是通教佛。那当然不对!通教的第十地是佛地,而通教的佛地只相当于别教的初地而已。但是佛陀在四阿含诸经中,其实都已经预埋伏笔的把般若和唯识种智的妙法,在四阿含诸经中隐隐约约的说过了;只是太简略、太少讲、太隐晦了,而且是特重在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上来讲法,所以大家往往忽略了,就以为佛在初转的原始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引言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甘露法雨》什么是我见?简单来说,就是执著五蕴十八界,这一切生灭法当中的任何一法为我、为我所。最简单的现前的例子:我们以色、受、想、行、识来说,执著色身为我、执著我有色身、执著我有感受、执著这些感受是我所拥有,乃至执著说我在思惟什么、我在思想什么,取得这一些的境界相;乃至于执著说,这些身行、口行、意行,是我在执行、是我所拥有;乃至最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第一辑》〈如理实见分〉第五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法会因由分〉第一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六住菩萨的无我观,是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不知实相心何在,他所作的无我观,同于声闻法的无我观——不离蕴处界空相的观行。七住菩萨从所证得的第八识实相心,现前观察祂的常住而不曾剎那暂断,以及无始以来就如是的无我性;由这个从来不曾暂断的无我的实相心,再来返观以前所观行的六识与意根等十八界我的虚妄。能作如是现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那么从七住证得大乘人无我以后,开始熏习的般若慧,除了初期的别相智以外,都是法无我——一切种智的修习。七住菩萨所证的是大乘人无我,在这一切法当中去观察无我性——这个如来藏是无我性。真如的无我性有两种:祂是人无我性,也是法无我性,这就是大乘菩萨的无我观,不同于二乘的无我观。二乘的无我观是依我们的五阴、十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邪见与佛法》明心见性的菩萨所要修学的法无我是什么?是从蕴、处、界以及你的真如配合所生的一切法中,去实际观察——证实这一切法中并无实有不坏的「我」:你的真如出生蕴处界以后,再与蕴、处、界配合,就能出生一切法;在所生的这一切法当中,你去观察这个真如,祂有多少的种子?种子又叫做界,界又叫做功能差别;你如实的去观察,如实的去体验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人间佛教》出世僧宝为四向五果之菩萨及十地菩萨,称为大乘菩萨僧。四向为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五果是指初果须陀洹到四果阿罗汉和缘觉(即辟支佛),十地菩萨是指别教初地至十地的菩萨。四向四果之中有出家、有在家者。声闻初果到四果大多现出家相,菩萨初果到四果大多现在家相。缘觉、辟支佛祇有出家相而无在家相者,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多现在家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真实如来藏》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二庄严品>第十二学佛人应当时时忆持所念的世间、出世间的种种善法,存心来护念然后增长这些善根。佛法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什么?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种种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五辑)》第八章第一节俱解脱初禅集的断除,是一切慧解脱阿罗汉必须具足的实证;但是慧解脱者对于二禅以上乃至灭尽定的集,也必须在见地上灭除,却不必在实修上面全部实证及断除,在实修上可以各有分证。所以慧解脱阿罗汉在定境集断除的实修上面,或者有初禅集的断除,或者有二禅集的断除,或者有三禅、四禅乃至无所有处集的断除等差别。初禅集到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邪见与佛法》大乘的解脱有四种涅盘: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共二乘的有余涅盘和无余涅盘、加上只有佛地才有的无住处涅盘。这是大乘所修证的四种涅盘解脱。从初地开始能够证得慧解脱的有余涅盘而不证,因为菩萨七住明心破初参,破初参明心时如果能安忍而不退转,这就是别教的七住菩萨。这个七住菩萨证得真如时,他就懂得什么是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因为他亲眼看见自 | admin 2020-06-08 |
|
大妄语故,诽谤真善知识正法故,便成就无择地狱重罪,佛子慎之!慎之!真如非虚空中之能量,亦非众生共有虚空之能量--------平实导师《生命实相之辨正》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