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接下来要探讨一下,三乘菩提有没有一个核心呢?没有错!三乘菩提它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所讲的八识论。也就是说在探讨我们有情,每一个生命都有八个识,也就是要有眼睛的眼识,同样还有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除了前面这六识之外,还会有第七识末那识,也就是意根,还有第八识,叫作如来藏,或者叫作阿赖耶识!也就是说我们有情,就是具有这八个识,可是一般人 | admin 2018-07-21 |
![]() |
所谓“一切种智”就是指第八识如来藏所蕴藏的一切种子,了知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就叫作一切种智。修学一切种智而还没有圆满者,譬如初地到等觉菩萨所修就称之为“道种智”。简单的说,一切种智就是指“一切种子之智慧”。种子又叫作界,也叫作功能差别。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具有三种能变之功德,能够变现五阴世间以及能够辗转出 | admin 2018-07-21 |
![]() |
而所谓一实境界,指的就是一切众生的心体——第八识如来藏,祂从本以来都是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形无色,犹如虚空。祂从来都不曾在六尘境界上面来作分别,所以说祂平等普遍,无所不至;祂能随缘出生蕴处界以及世间万法,又遍一切处,所以说祂十方。祂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说祂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无论是六道凡夫众生,还是声闻、辟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既然我们在修学佛法,我们就要开始来了解,那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第八识有这个如来藏,祂能够变现这个器世间还有我们的五根身,所以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也是确实可以存在的。因为这样子,就开始真正进入了解信,开始能够了解:原来所有的这个世界还有这个生命能够这样呈现,就是因为有如来藏的存在。那到底有没有呢?我们就应该去把祂实证出来,如果我们能够把祂实证出来,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所谓一实境界,指的就是一切众生的心体——第八识如来藏,它从本以来都是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形无色,犹如虚空。它从来都不曾在六尘境界上面来作分别,所以说它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它能随缘出生蕴处界以及世间万法,又遍一切处,所以说它十方。它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说它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无论是六道凡夫众生,还是声闻、辟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阶段的菩萨,常常会感觉到自己受到佛陀慈光的摄受和护念,心中也确定自己有希望亲证佛菩提,佛菩提的种子已经确实熏入八识田中;因此开始心得决定,绝对不会想要改变自己是佛的身分。这就如同世间人的受精入胎一样,不必由别人告诉中阴身你应该去找谁作为他的父母,他自己会直接相应就去入胎;同样的道理,第四住位的菩萨也会自己去寻找法身慧命的父母,自己可以找到能够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参禅证悟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无二亦无三。所以,所证非如来藏妙心,那就不是亲证般若,就不是禅宗的明心,就不是开悟般若禅的人。-----《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8集禅宗是什么?要如何修?》陈正源老师 (原标题:禅宗“开悟”究竟是怎么回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次,如来藏第八识一向与众生之心性大异!如来藏于三界万法中,并无如觉知心有境界之领受相,亦无如觉知心之攀缘相、执取相、烦恼相,更无如觉知心有希望相、胜解相、忆念相、专注相、拣择相等。是故,如来藏是寂灭法、涅槃法、无所得法、无境界法,众生一向不熟悉祂,不喜乐祂的无境界性,不愿亲近祂的寂灭性,无法安忍祂本来自在的事实,无法转依祂故。又二乘圣人一向愚于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阶段的菩萨,常常会感觉到自己受到佛陀慈光的摄受和护念,心中也确定自己有希望亲证佛菩提,佛菩提的种子已经确实熏入八识田中;因此开始心得决定,绝对不会想要改变自己是佛的身分。这就如同世间人的受精入胎一样,不必由别人告诉中阴身你应该去找谁作为他的父母,他自己会直接相应就去入胎;同样的道理,第四住位的菩萨也会自己去寻找法身慧命的父母,自己可以找到能够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则未证如来藏(第八识-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法身-真如)者,既无本觉智,必非真实开悟者。佛于诸多经典皆向佛子开示唯有证此(第八识)如来藏心才是开悟,才能引发般若,才是悟入佛知见。举证如下:一,先引《楞伽经》三译本如下:《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如来藏的存在和体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说,某某法师在《正信的佛教》一书中就提到说:佛教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在目的上也在否定第八识。那么佛教在观念上否认灵魂,我不晓得他是根据什么而说佛教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从灵魂的本质来看,就是一个人死了以后呢,所出现的一个微细物质,然后再加上心识——也就是五阴,这样的一个五阴呢,除非说你具有天眼,或者有阴阳眼你才看得见;这样的一个微细物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参禅人都是有志气之大丈夫,既然攀缘景仰于证量在上的古德,不可以不这样子想:他们既然能够做到,我哪有做不到的道理?何况透彻的脱离五阴生死的事,一定是穷尽未来际都永远一直存在的法,不可能有暂时断灭而不现前的事,所以一定是一旦证得了就永远都在而不会有失去的情况了;悟后应当深入的巩固根本智,对所悟的真心第八识的正见,不该让恶知识恐吓笼罩之下就退失信心;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恭录于平实导师之《宗通与说通》---------------------------辨正8、首先辨正的是理证:一者,意识心是剎那剎那生灭的心,非是世尊所说本来不生不灭的真心第八识,以下分为十八点说明:第一点:意识心有生有灭故。佛在《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曾云:「至命终时,意识将灭;所作之业,皆悉现前。」(CBETA,T14,no.577,p.950,a20-21),经中已明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换句话说,就是把您的色身与见闻觉知心和处处作主的心灭除了,剩下来的是本来就在、从来都不曾出生也不曾灭过的第八识,祂离见闻觉知,从来不返观自己,也不会思量任何一法。所以灭掉色身和觉知心、思量心以后,只剩下祂的时候,不会去投胎而藉色身再生起见闻觉知心、思量心,这就是《心经》上所说的涅盘境界,就叫作出三界生死。所以想要出离三界生死的痛苦,只有二条路,一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正觉同修会─禅宗自从天竺流传下来时,本来就是实证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第八识如来藏,传入中国以后仍然如此、法同一味,都是实证经中所说的法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即是经中所说无觉观者名为心性的第八识如来藏,一向不以离念或有念的灵知心作为修证之标的。正觉同修会的实证即是第八识如来藏,正是中国禅宗古今实证者之所证;千年前提倡默照禅的有名祖师天童宏智正觉禅师,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悟前,虽说有八万四千法门,然八万四千法门所指向的目标都是同一个——开悟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开悟的方式有多种,譬如阅读经典或善知识的开示也可以悟入,称之为藉教悟宗。诸种悟入的方法,以禅宗参禅的方式最为迅捷。学人欲参禅开悟,需先行建立禅法的知见。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学人在参禅以前,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才容易悟入。(一)要有信心,自信参禅能开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你们来到正觉同修会学法,都已知道入了涅槃不是断灭空;因为亲教师都教过了,我在书上也写过很多遍了:入了无余涅槃以后十八界灭尽了,只剩下第八识如来藏独存,第八识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也不会思量,所以不分别也不会作主,没有六尘也没有自我存在,只剩下如来藏空性离见闻见知独存,所以涅槃寂静。所以涅槃不是印顺法师所认知的:不可说、不可想像。如果你亲证如来藏了,这涅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般若这个智慧就是你亲证如来藏--亲自触证第八识,并且能去体验领受祂的自性,这就是般若。因为这个般若跟世间、二乘的智慧不同,所以不翻译作「智慧」,如果翻译作智慧,会让很多人误会,所以将它的音直接翻译过来。第二节般若慧之三种层次般若的层次有三种。第一个层次是总相智,就是你参禅破初参明心,找到自己的真如,而你也可以从别人身上看到他的真如。你已经知道真如是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些人虽不否认第八识,但离第八识空性而说般若,也是般若邪见。以上是第三种般若邪见。四、大乘法中有许多人误解般若经,否定了般若经本义及般若经所说的第八识空性心,而以二乘之无常空、缘起性空解释般若,如是说即成戏论。为何如此?譬如印顺法师解释真如之「中道」:「心已灭了,是不能再生起的。心生起了就有灭相,这灭相却是不灭的。灭相是不灭的,所以问:『那就是真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的「灭阿赖耶」是断尽阿赖耶识中所有烦恼粗重,但非断舍第八识心体。《成唯识论》卷三:「然阿罗汉断此识中烦恼粗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由斯永失阿赖耶名,说之为舍,非舍一切第八识体;勿阿罗汉无识持种,尔时便入无余涅盘。」(2-1,p.103)「灭阿赖耶」是断除一切杂染,转依无间;亦即是断舍阿赖耶识心体中之二种取受性,也就是当来后有之取受性及现法中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