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切诸法缘起性空」,那是断灭论的邪见,当以八识论的立场来说蕴处界一切诸法乃是缘起性空,这是学人应该要有的前提知见。虽然杀父、杀母、杀阿罗汉者属于极重的五逆罪,但是因众生都有佛性(成佛之性)的关系,所以在受完五逆罪报后,经由无量劫的修学佛法熏习转变,最后仍然可以成佛。但是造下五逆罪者,在无间地狱需要长劫受苦,等到罪报受尽后仍然需要辗转受生于饿鬼道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学人发菩提心已,于外门修积资粮,于七住位实证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由此转入内门,以所悟的第八识为基础,进修唯识种智,由此断尽我执、法执而得以成佛,如是修行才是成佛的不二法门。是故了悟第八识对于成佛意义重大。然宣讲第八识之经论,其义理极为深奥难懂,原因之一,就是第八识有很多不同的名称,譬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佛告大慧菩萨:我说如来藏,不同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八识规矩颂》乃法相唯识宗精髓,唯识宗巨匠玄奘大师所作。奘师留学印度十几年,得那烂陀寺住持戒贤大德心传,尤其在唯识、因明上造诣极深,于曲女城无遮擂台上立论,历时十八天竟无一人敢于出来辩难,因而不战而胜,声震五印,获大乘天之美称。回国后组织宏大译场,潜心从事翻译,同时授徒释疑。在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八识体系融会贯通、倒背如流,中文表述字字珠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空性本体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自从无始劫以来,祂连短到一剎那的间断都不曾有过;从无始劫以来,祂就一直这样延续下来,不曾有一剎那的间断,所以祂叫做空性。虽然叫做空性,并不是像虚空那样的无,祂有真实的体性。可是,既然有真实的体性,就表示祂是有性、有法啊!有性有法,为什么还要叫做空性?这是为了对治众生的执着于三界的有,所以叫祂为空性。因为众生都贪着三界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想(由受生想)思(想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藏与阿赖耶识同样都是在指称第八识心,只是名称不同。事实上第八识“一心有多名”。就譬如异生凡夫位以及解脱道的初果到三果,乃至佛菩提道上还没有进入八地以前的第八识,都叫作阿赖耶识。也就是说,阿赖耶识的体位,祂的函盖面很广,乃至初地到七地的圣位菩萨由于起惑润生的缘故,所以也都还是在阿赖耶识位。第八识心又叫作异熟识,譬如解脱道的无学位圣人阿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第六意识心经锻炼所产生的种种境界,会容易使人误会为第八识阿赖耶识真心的现象举例:a、散乱攀缘心:以日常生活中或课诵中能知能观之意识心,(有人会将此意识心误认为阿赖耶识真心)。b、以法定心:以数息、念佛、忆佛、观心、内观,或方法摄心而定住之意识心,(有人会将此意识心误认为阿赖耶识真心)。c、常寂常照:以一念不生时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此境界犹有观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成唯识论》又言:【此第八识自性微细……颂中初半,显第八识为因缘用,後半显与流转还灭作依持用。界是因义,即种子识无始时来展转相续亲生诸法,故名为因;依是缘义,即执持识无始时来与一切法等为依止,故名为缘。谓能执持诸种子故,与现行法为所依故,即变为彼及为彼依。变为彼者谓变为器及有根身,为彼依者谓与转识作所依止,以能执受五色根故,眼等五识依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梦的过程当中,第八识是如如不动的,它是一点儿都不关心梦中的利害得失。它只是恒常不断地把六尘的内相分源源不绝的显现出来,源源不断地供应六七识的识种,让你可以在梦中受种种苦乐。在梦境当中,第六识还是在做了别——了别第八识依第七识之命而供应给你的内相分六尘;在梦境当中,你以为自己去到什么地方了,或者以为自己成就了多么辉煌的事业,其实都只是在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现在,就请您和末学一起从第五章第一节开始,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为什么宗、说二通不离八识心王所生一切法呢?各位菩萨,您在佛门中修行多年,是不是常听人提起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句话呢?您晓得这句话的意涵吗?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已经指陈了生命的实相,显示出万法的本质了。但是由于大多数人未能证悟实相,所以往往会误会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真正意思;误以为三界唯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是佛地第八识心体的真如相,其实在因地阿赖耶识心体中已经具足显示出来了,只是尚无法出生佛地无漏有为法上的功德而已。事实上,经论中常以未提炼之金矿,比喻含藏染污种子之阿赖耶;而以含于金矿之纯金或经提炼后之金块,比喻为阿赖耶识之自性清净心体。如下:《密严经》中有云:「如金在矿中,无有能见金,智者善陶炼,其金乃明显;藏识亦如是,习气之所缠,三昧净除已,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性的本质──佛性不是六识的知觉性,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本书所说见性的意思,是说禅宗的重关──证悟看见佛性,是《大般涅槃经》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这不是明心时看见如来藏具有能使人成佛的自性,更不是指眼识的能见之性。佛说诸菩萨所证的佛性有四种层次:凡夫菩萨所知道的佛性、未入地的十住菩萨所证的佛性、已入地菩萨所随顺的佛性、诸佛所运作的佛性。本书所说的 | admin 2018-07-21 |
![]() |
复次,菩萨六住位中,现观能取所取皆空;如是印定随顺二取空已,般若正观犹未现前,直至触证自心真如--第八识阿赖耶,在此大乘真见道位亲自领受真如之有性与空性,中道正观方才现前,发起般若而入七住不退,是即禅宗之破参明心--真实证悟。 菩萨于真见道位中亲自领受真如体性已,般若正观现前,虽名为悟,仍未能知初地证悟之般若--道种智,是故仍须进修,并非破参之 | admin 2018-07-21 |
![]() |
复次,菩萨六住位中,现观能取所取皆空;如是印定随顺二取空已,般若正观犹未现前,直至触证自心真如--第八识阿赖耶,在此大乘真见道位亲自领受真如之有性与空性,中道正观方才现前,发起般若而入七住不退,是即禅宗之破参明心--真实证悟。菩萨于真见道位中亲自领受真如体性已,般若正观现前,虽名为悟,仍未能知初地证悟之般若--道种智,是故仍须进修,并非破参之时已至究竟佛 | admin 2018-07-21 |
![]() |
─正觉同修会─禅宗自从天竺流传下来时,本来就是实证“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第八识如来藏,传入中国以后仍然如此、法同一味,都是实证经中所说的“法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即是经中所说“无觉观者名为心性”的第八识如来藏,一向不以离念或有念的灵知心作为修证之标的。正觉同修会的实证即是第八识如来藏,正是中国禅宗古今实证者之所证;千年 | admin 2018-07-21 |
![]() |
自心是从整体来讲,八识心王整个合而为一,因为七转识也属于如来藏,是如来藏的功能体性之一---我们说如来藏有个能取、所取;相分是所取,见分是能取;如来藏显现外相分及内相分。外相分:山河大地、色、声、香、味、触等法;内相分:我们七转识直接接触到的,配合外相分而现的五尘影像是内相分。相分是所取,七转识是能取。但是一切境,不管内相分、外相分,统统都是如来藏所 | admin 2018-07-21 |
![]() |
菩萨于六住位正知见熏习圆满后,转入七住位,依照善知识所教导的正知见去参禅,亦即用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慧破参,圆满七住位。正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开示:【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 | admin 2018-07-21 |
![]() |
证真如是真见道位的菩萨境界,要由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现观祂的真实性与如如性,方能如实了知证真如之义。除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外,无别真如可证、可观,如是见道方是真正之大乘见道,故名真见道;相对于其后心中刹那刹那都不生疑(无间等)之多劫继续进修真如法相之各种别相而名为相见道,亦说如是首次证真如时为真见道。真见道是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唯一途径,无别他途可 | admin 2018-07-21 |
![]() |
般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种智;总相智及别相智即是大小品《般若经》及《金刚经、心经》所说之般若也,种智即是第三转法轮所说之八识心王一切法,即是唯识学也。首先我们来介绍解脱道的修行。什么是解脱道的修行呢?解脱道的意思就是断除我见和我执,也就是在声闻法中初果到四果所断的烦恼。断除了这些烦恼就可以出离三界,永远不必再受生于三界之中,也就是可以解脱于生死轮回 | admin 2018-07-21 |
![]() |
那么再来说断见,断见就是把不会生灭法,当成会生灭的法;譬如说第八识是常住不灭的法,若是把第八识当成是会生灭的法,这样的见解就是落入了断见。再来说邪见,邪见就是不正确的说法;譬如说,不断(见惑、思惑)烦恼可以证得阿罗汉,那么这样的见解就是邪见;譬如说,造恶业不会得到恶报,这样也是邪见。那么再来说戒禁取见,戒禁取见就是对于什么样才是真正的解脱呢,有了错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