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三种自性及八识。二种无我。悉入五法。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大慧。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时生。如日光俱。种种相各别。分别持。是名缘起自性。大慧。正智如如者。不可坏故。名成自性。复次大慧。自心现妄想。八种分别。谓识藏、意、意识及五识身相者。不实相妄想故。我我所二摄受灭。二无我生。是故大慧。此五法者。声闻缘觉菩萨如来。自觉圣智。诸地相续次第。一 | 三摩地 2018-07-19 |
|
不免蕴一座山于八识田中。洎至一到。所蕴之山恍焉消殒。因甚如此。竖起拂子云。只缘身在此山中。复举老子道。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师拈云。咄哉遮汉。错下注脚。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毗耶城里老维摩。上堂。举云门大师到乾峰云。请师答话。含血喷人。先污自口。峰云。到老僧也未。赤眼撞着火柴头。门云。恁么那。恁么那。河里失钱河里捷。峰云。将谓 | 三摩地 2018-07-19 |
|
”若证佛地,以八识,转为四智,教家谓之改名不改体,根尘识是三,前尘元不曾分别,胜义根能发生识,识能显色分别,即是第六意识。第七识末那识,能去执持世间一切影事,令人烦恼,不得自由自在,皆是第七识。到第八识,亦谓之阿赖那识,亦谓之含藏识,含藏一切善恶种子。这僧知教意,故将来问赵州道:“初生孩子,还具六识也无?”初生孩儿,虽具六识眼能见耳 | 三摩地 2018-07-19 |
|
问:转八识成四智,束四智成三身,几个识共成一智?几个识独成一智?答:眼耳鼻舌身,此五识共成成所作智,第六是意识独成妙观察智,第七意独成平等性智,第八含藏识独成大圆镜智。问此四智为别为同?答:体同名别。问:体既同,云何名别?既随事立名,正一体之时,何者是大圆镜智?答:湛然空寂,圆明不动,即大圆镜智。能对诸尘不起爱憎,即是二性空,二性空即平等性智。能入 | admin 2018-07-19 |
|
如盲视色而转错也辨第八识【图】 此是众生。俱有六识。添空一识名为七识。识不可得名第八识。亦名八王子。亦名八解脱。亦名八丈夫。总有四八三十二相。此是果相因智报德。亦名八识。七八二识不相离。故来为先锋。去为殿后。以至追思过去。攀缘见在。念虑未来。三细六粗五意六染七识。分彼分此分是分非。八阿赖耶识。名为白净。本无瑕玷。无佛无众生。无尔亦无我。古德云。 | 三摩地 2018-07-19 |
|
转八识而成四智)妙藏诠注云。佛转八识而成四智者。用八为大圆镜智。七为平等性智。六为妙观察智。前五为成所作智。识惟分别。智能决断。大乘庄严论云。转八识成四智。束四智具三身。古德云。眼等五识为成所作智。意为妙观察智。化身摄。末那为平等性智。报身摄。阿赖耶为大圆镜智。法身摄。智通禅师。读楞伽经至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诣曹溪问六祖。祖曰。三身者。清净法身 | 三摩地 2018-07-19 |
|
第八识既除。则生死魔无处栖泊。生死魔无栖泊处。则思量分别底。浑是般若妙智。更无毫发许为我作障。所以道。观法先后。以智分别。是非审定。不违法印。得到这个田地了。尽作聪明。尽说道理。皆是大寂灭。大究竟。大解脱境界。更非他物。故盘山云。全心即佛。全佛即人。是也。未得如是。直须行住坐卧勿令心意识得其便。久久纯熟。自然不著用力排遣矣。思之庞居士一日在草庵中独 | 三摩地 2018-07-19 |
|
第八识相次不行矣。觉得如此时。莫要放却。只就这无字上提撕。提撕来提撕去。生处自热。热处自生矣。近年以来。丛林中有一种唱邪说为宗师者。谓学者曰。但只管守静。不知守者是何物。静者是何人。却言静底是基本。却不信有悟底。谓悟底是枝叶。更引僧问仰山曰。今时人还假悟也无。仰山曰。悟则不无。争奈落在第二头。痴人面前不得说梦。便作实。谓悟是落第二头。殊不知。沩山自 | 三摩地 2018-07-19 |
|
天童宏智禅师深知天童禅寺后继无人,虽然也暂时指派了天童弟子担任天童山寺院住持,但毕竟无助于后来学人道业,最后还的请临济宗克勤圆悟大师帮忙,克勤大师只能指派大慧宗杲的师兄虎丘绍隆的弟子应庵云华禅师前去住持,而应庵云华禅师在弘法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天童老人的默照禅法……这样一直传承大概六、七十年之后,到南宋理宗淳祐十一年(公元1215年),住持天童 | 三摩地 2018-07-19 |
|
一切最胜故:五位法中,首位是八识心王。因为一切世、出世间法都由八识心王直接或间接出生和显现,是三界及出三界最殊胜的法。与此相应故:第二位是心所有法,51个心相应的所有法和此八识心王相应。二所现影故:第三位是色法,由八识心王和51个心所有法,二位法合起来共同显示出11种色法。但所接触的身根六尘,都如影像出现。三位差别故:第四位是心不相应行法,是由心王、心所 | 三摩地 2018-07-19 |
|
可是这个知是第八识菩提心的知,所讲的知并不是六尘中的见闻觉知的知,而是指祂能了知你的心行,了知你觉知心与意根在想什么事情?决定要做什么?但完全不是六尘中的知觉。可是这个知觉,毕竟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得要证得如来藏之后才能现前观察、现前领受祂的知觉,所以说祂的知觉性极为微细而完全不在六尘中运作,因此,真实唯识门中就把专在六尘外起知觉的祂,定名为细心 | 三摩地 2018-07-19 |
|
所以许多道场把意识心修行清净一念不生之后,故意不去了别六尘,就说是证得无分别心了,那其实仍然是意识觉知心,其实是仍然在不断了别六尘的,不是真的无分别心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不是大乘佛法的正确修行方法,是错误的修禅方法。真实的佛法,是继续保有意识觉知心的分别性、了知性,而去亲证另一个在六尘外能做种种了知的第八识如来藏,祂从来都不分别六尘中的一切法,这才是 | 三摩地 2018-07-19 |
|
「禅」就是佛陀的「教外别传」,也就是佛陀以这个「禅」来作为宗门的印证,来确认证得这三界法的实相,因此以「禅」来概括这取证的实相心;缘于大乘佛法以此第八识实相心为教理的核心,故强调以实证这实相心的宗门「禅宗」的禅,又称为「宗门禅」,然而这「宗门禅」并不外于教门的教理,因此宗门、教门不二,故禅宗证悟的人可以深入般若教典而能无疑滞。禅宗的法门就是以「顿入 | 三摩地 2018-07-19 |
|
大家都看不懂,又何有弘扬之效?还有连曾证悟之舍利佛、王子法财,尚且会没善知识摄受而退失,那又何能期盼网络上,连看都看不懂的网友会接受第八识?既无弘扬之效,还不如贴佛法知见文,还能法施大众啊!7.既然公案无益于人,那贴文者只会让人有好为人师之嫌啊!如真是借贴公案而存好为人师之心,表示其心已不正,我执深重啊!8.既爱贴公案,是否代表其已悟?因未悟者,自己都 | 三摩地 2018-07-19 |
|
未入地菩萨所见的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平实导师依《楞严经》的意涵说为“觉精”,即是第八识的见分,与六识的见闻觉知等六种自性同时同处并行运作。地上菩萨所证的佛性,则不是末学目前所知道的内涵;而诸佛所运作的佛性,更不是末学所能想像于万一。稍后会将平实导师于诸法宝中有关四种不同层次的佛性开示,举出来为读者解说。这本书中所说的见性,是以父母所生眼, | 三摩地 2018-07-19 |
|
语译:诸位难道没有看见:那个本来就在的第八识如来藏,祂是离见闻觉知而绝念无学、无作无为的悠闲道人,祂既不勤求断除妄想,也不企求能证得真实理;不管是出生无明烦恼,或者展现真实如如的体性,都是此第八识如来藏本具的成佛之性,对于幻化的五阴身以及如来藏本身自体所展现的空性之功德,都是这个第八识如来藏所生、所显之法身功德相分;一旦亲证此如来藏,即能觉了此如来 | 三摩地 2018-07-19 |
|
禅宗公案引发佛弟子生起参究的疑情,进一步开悟明心实证第八识真我31,并且有其实证智慧的具体内涵。《增壹阿含经》卷31〈力品第38〉:是时,鸯掘魔闻此偈已,便作是念:「我今审为恶耶?又师语我言『此是大祠,获大果报;能取千人杀,以指作鬘者,果其所愿。如此之人,命终之后,生善处天上。设取所生母及沙门瞿昙杀者,当生梵天上。』」是时,佛作威神,神识霍寤:「诸梵志书 | 三摩地 2018-07-19 |
|
但这正是觉知心意识,这个返观(默照)的本身,就是意识的证自证分;他用这个证自证分来证明“清楚明白、了然分明的觉知心意识自己确实存在”,正是落在意识心的证自证分之中,并不是悟得第八识真如心而观察第八识心;但是他自以为这就是真如、佛性,这就是第一种默照(返观)之禅。虽然他没有讲过默照这两个字,但本质仍然是默照,是要人家默照(默默地返观)说:我 | 三摩地 2018-07-19 |
|
楷定八识,利益学人,此心王法,佛法精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八识为本,万法为枝。第八即心,亦名藏识,赖耶陀那,异名同旨。第六意识,善能区分,第七末那,又名意根。前五现量,触尝见闻,与意识俱,合为识蕴。心持业种,能生前七,自体清净,无覆无记。万生于八,八生于一,推根溯源,即是菩提。但见本心,得名菩萨,入不二门,一笑拈花。若复观察,通达百法,能证初地, | admin 2018-07-06 |
|
另一个似乎呆呆的第八识“如来藏”。在幕前风光得意的五个小兄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每天在门口接触外界的人、事、物,忙碌得像是做生意的伙计一样。陪伴在伙计身旁,紧盯着每件买卖作帐,斤斤计较个不停的,就是八面玲珑的“意识”大掌柜。晚上末那识决定打烊了,叫伙伴们都不用再忙了,对外界不要再了别。然而,末那识和如来藏却不休息。一 | admin 2018-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