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个阶段的菩萨,常常会感觉到自己受到佛陀慈光的摄受和护念,心中也确定自己有希望亲证佛菩提,佛菩提的种子已经确实熏入八识田中;因此开始心得决定,绝对不会想要改变自己是佛的身分。这就如同世间人的受精入胎一样,不必由别人告诉中阴身你应该去找谁作为他的父母,他自己会直接相应就去入胎;同样的道理,第四住位的菩萨也会自己去寻找法身慧命的父母,自己可以找到能够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列举八识心王、心所等五位百法的名目。4.《大乘成业论》,说明阿赖耶识的起源及名义。5.《大乘五蕴论》,解释五蕴。6.《释轨论》。7.《三自性论》,为近来发现之梵本,古代未汉译,或已失译。三、论书注释1.《摄大乘论释》,共有:陈真谛、隋代达磨笈多与行矩、唐玄奘等三个译本。2.《大乘庄严经论释》,注释《大乘庄严经论》(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之外另一现存的重要著作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活在当下的仍是意识觉知心,并不是第八识如来藏啊!显然的,这都是由于知见上的颠倒而产生误导众生的行为;连我见都还没有断除,更遑论要开悟明心实证如来藏了!像这样子连解脱道都弄不清楚,更何况要懂得佛菩提道呢?然而菩萨则不然,菩萨对于种类出生的不同诸法,都能了知而且通达。穷未来际则是说,从不同法道中出生的不同法义,都是穷尽未来际而永远不会改变的。从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不要因为怕那些名师难堪,就不说他们误导众生的法有错;你不说,他永远会以为他真的开悟了,他就永远落入大妄语业里面;那他就不懂得要忏悔,那舍报时节到了该怎么办?你要为他们想一想啊!譬如印顺导师把七识、八识否定掉,说阿含没有讲七、八识;我在这些书里面把他指明:阿含有讲,是他读不懂。那这样,他未来就有机会求证;求证过了,证实自己讲错了,就有机会忏悔谤法的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的大乘的见道,就是要能够见到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而说原来修行大乘法,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依于如来藏的种种法性,而能够转依之,这样子才能够叫作见道。而如果一个菩萨能够见道通达,对如来藏的种种的法性能够了知,乃至能够了解百法,能够永伏性障如阿罗汉,乃至发十无尽愿之后,他才能够说他有那样的智慧,能够依于第八识如来藏的实证,见到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是从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所证的人无我来现观,因此他已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由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再去修断烦恼,可去修学一切种智,就是唯识、如来藏的增上慧学;然后这样次第转进;当他有一天到达初地--初地是法无我,什么是法无我?佛告诉我们说:「证得人无我的菩萨现观蕴处界空、无我、无我所,这叫法无我」;换句话说,法无我就是你从七住所证得的真如,反观得比二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总合来说,整个成佛之道都是以如来藏八识心王为根本,也就是必须修得般若实相智慧以及一切种智具足,才能次第圆成佛菩提果之修证,此时就名之为波罗蜜多。各位菩萨,佛菩提道之阶段差别总共六个单元,已经全部讲述完毕。相信菩萨们经过我们的说明之后,在深心之中也升起了对佛菩提道有欣羡向往之心,愿意和我们一样一起迈向无比庄严殊胜的成佛之道。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自到境界”:如来无上正等菩提功行圆满,上品转识成智——第六识起上品妙观察智,第七识起上品平等性智;前五识起成所作智,第八识起大圆镜智——此是如来自觉圣智境界,能令真如与别境五心所法及善十一心所法相应,任运圆成利益有情成熟有情事业,于己皆无功用。菩提道及解脱道皆唯利他,于己皆无功用,故名圆满无功用行。又复能于真如相 | admin 2018-07-21 |
![]() |
所以说:如果要修学佛法,下至修学罗汉法─即使不修学佛法而只修罗汉法─也都必须依八识论来修。如果不依八识论来修,那是连罗汉法都修不成的,连初果都无法证得。大家就当场来检验看看我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假使否定了第八识如来藏,又确实有能力观察五阴十八界的缘起性空,将会产生什么结果?这五阴十八界,我们拿十八界来说,也就是六根、六尘与六识。这六根里面有个意根, | admin 2018-07-21 |
![]() |
再来说诸佛如来祂所观的十二因缘,不是单只有十二因缘,而是从心真如来现观十二因缘的;也是基于十因缘来说十二因缘,由十因缘当中的齐识而返-第八识如来藏根本心的为根本因,来作为观行的起点,接着来看十二因缘。所以这样的因缘观,是不同于声闻的因缘观。但是佛祂不论是修三三昧,或者是修因缘观,祂都是依于利乐众生,所以祂必须要亲证的。能这样修行而获得解脱智慧和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圆镜智很显然就是对应到甚么呢?对应到第八识如来藏;上品的妙观察智是对应到意识;上品的平等性智是对应到意根。所以这个三品智慧发起具足的同时,佛陀也把从七地入八地的时候所刻意生起的一分俱生微细烦恼障,也就是(最后一分)习气种子断尽,在那个时间会有这个成就在。那最主要是由我们说成佛那个部分最后一分的微细的烦恼障,这个主要是因为实际上菩萨的修行从六地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庄严自心如来以后,你将来成佛了,过去曾经听你说法,或者因为你所帮助而证悟的菩萨们,都会生来你的佛土中;有很多人要生到你的佛土来,这些人的第八识跟你的第八识配合,自然会成就一个新的佛世界。这样才是真的庄严佛土啊!菩萨就这样生生世世乘愿再来,不断的利乐众生,帮助众生证悟,这些人跟随他学法,悟了或者不悟都可以;将来他的成佛因缘,就靠他所度的这些人,单独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中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然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就是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这就是见道通达的菩萨摩诃萨。进入初地以后,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多。分证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十地满心,生起了智云,成为了受职菩萨。菩萨进入初住位到十地满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佛的法身,法身所指的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这个真心。这个法身是一切众生也都有,所以佛陀常常依于自己的法身跟众生的法身是完全相同,所以祂会说:心、佛、众生是相同的;心、佛、众生是不二的;心、佛、众生是一样的,所以一切众生跟诸佛都平等的,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依于法身的功德来说。所以一切众生也都是有法身,所以我们每个人也都一个真佛----这就是第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圆镜智很显然就是对应到甚么呢?对应到第八识如来藏;上品的妙观察智是对应到意识;上品的平等性智是对应到意根。所以这个三品智慧发起具足的同时,佛陀也把从七地入八地的时候,所刻意生起的一分俱生微细烦恼障,也就是(最后一分)习气种子把它断尽,在那个时间会有这个成就在。那最主要是由我们说成佛那个部分最后一分的微细的烦恼障,这个主要是因为实际上菩萨的修行从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八识中)所有的种子从此之后就不再变易了,不再受熏了。可是阿罗汉只断现行,不断种子;换句话说,所有贪嗔痴的习气种子,阿罗汉是仍然还有的,只是说在阿罗汉的当世不再现行。如果─我们是说如果─阿罗汉不入涅槃的话,由于习气种子仍然在,所以当他在入胎、在出胎之后,他就很有可能因为仍带种子的关系,会现起昔日的贪嗔痴的这些种子还在;这些的种子,正是因为这样,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圆镜智很显然就是对应到甚么呢?对应到第八识如来藏;上品的妙观察智是对应到意识;上品的平等性智是对应到意根。所以这个三品智慧发起具足的同时,佛陀也把从七地入八地的时候,所刻意生起的一分俱生微细烦恼障,也就是(最后一分)习气种子把它断尽,在那个时间会有这个成就在。那最主要是由我们说成佛那个部分最后一分的微细的烦恼障,这个主要是因为实际上菩萨的修行从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诸法的实相一定是常住而不可坏的,一切诸法的实相就是讲心真如,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叫作异熟识、无垢识;因为祂是一切诸法的根本,没有一法不从祂所出生,所以祂是一切法的真实法相,祂是真实本际;当你证得第八识时,就是亲证了真谛而可以入内门修行。诸佛对于一切法的根本这个第八识乃是究竟了知的,对于第八识中的一切种子已经具足了现观、具足了亲证,所以可以具足真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第八识总有二位:一、有漏位,无记性摄,唯与触等五法相应,但缘前说执受处境。二、无漏位,唯善性摄,与二十一心所相应,谓遍行别境各五、善十一;与一切心恒相应故,常乐证智所观境故,于所观境恒印持故,于曾受境恒明记故,世尊无有不定心故,于一切法常决择故,极净信等常相应故,无染污故,无散动故;此亦唯与舍受相应,任运恒时平等转故;以一切法〔六尘亦是一切法所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识转化清净而生智慧,识是智慧的本体,智慧是清净识的作用,作用不能离开识体,所以佛在《大宝积经》卷120中说:识智不相离,和合我常说,上述四智不离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识、第八识),其中,妙观察智由意识成就,平等性智由第七识(即意根、末那识)成就,成所作智由佛地的前五识成就,大圆镜智由佛地的第八识(即无垢识)成就。意识转生妙观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