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教东来,阐明因果报应,令人戒杀放生,断荤吃素。即虫蚁蚤虱,尚令护惜,勿行杀害,何况于人。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知贪生怕死,皆是过去父母眷属,皆是未来诸佛世尊。固宜愍念怜恤,何敢妄行杀害,以充口腹乎。慈风一扇,胜残去杀。勿论诸侯大夫士,不敢杀人殉葬。即南面称朕者,亦不敢行此恶法,即有一二暴虐者行之,亦断不敢以多为荣也。使无佛法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三摩地

2018-07-20

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悲慈,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惟在此,切不可随顺 三摩地

2018-07-20

佛教戒衣持净戒,律云五戒未全修;哪知六字真经里,八万威仪一句收。六方佛出广长舌,俱赞娑婆念佛人;须信白莲花世界,无时不散劫壶春。动地惊天勤念佛,槌门打户劝修行;问渠因甚忙如此?只怕众生入火坑。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哪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时?念佛不曾妨日用,人于日用自相妨;百年幻影谁能保,莫负西天老愿王。富贵之人宜念佛,黄金满库谷盈仓 三摩地

2018-07-20

若不再说,与佛教相应。不劳读经书,唯加念佛,行住坐卧,不碍生活,声声不绝,念佛不移,唯急唤大作声,复须分明道字。此教犹如小儿唤母,急急不得散。外去恶缘,此是定心坐禅。念佛定各有多门,道俗但得心清净,不问男女贵贱,唯取信敬。孝养之人,但能皆得病苦消灭,道业成就。以是义故,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证明不虚。又云:“能信专念不舍之人,一切诸佛共所护念。& 三摩地

2018-07-20

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 三摩地

2018-07-20

第二行,论主自述:我依佛经造论,与佛教相应,所服有宗。何故云此?为成“优婆提舍”名故。亦是成上三门,起下二门,所以次之说。从第三行,尽二十三行,是观察门。末后一行,是回向门。分偈章门竟。【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世尊”者,诸佛通号。论智,则义无不达;语断,则习气无余。智、断具足,能利世间,为世尊重,故 三摩地

2018-07-20

今天所说的题目是:佛教的丧葬方式。怎么样的丧葬才算是佛教佛化的?在佛法中说到:凡有出生就一定会有死亡,有生就必定会有后面的老死。当众生一出生的时候,已经开始在衰老了,衰老到一个程度,就会进入死亡;这个过程任何众生都避免不了,包括我们自己也已经像这个样子,经历了无数的出生与死亡。也就是呢,在生死轮回当中来来回回,虽然现在我活着,但未来一定会有死亡的一 admin

2018-07-20

但是有一些外道,或者是假冒的佛门外道,不懂得法界运作的真理,也不听受佛陀以及诸大菩萨的开示教导,却只盲目地接受假藏传佛教喇嘛教祖师、上师的邪见,说只要用意识观想成就之后,就可以成就密教佛。他们很自傲地说这是果地的修行,说这是远远高过佛教显教的修行。但他们却茫然不知,像这种不需要透过修学菩萨道,也不需要长劫六度万行累积福德智慧,只要在自己心中观想成就 admin

2018-07-20

佛所最重视的舍利,称为法舍利,也就是三乘菩提的,所以佛应该以护持佛的法舍利,做为护持佛教的最重要内容。 问:发疯与梦境的差别为何?以佛法而观,两者起因差异何在?此两者看来均涉及似带质境、独影境及因明三量中的非量,其中梦境似仅与独影意识有关,而发疯则再加上末那识之妄执,这个正确吗?(摘自正觉电子报第12期般若信箱问九)答:发疯是意识基于不如理作意的思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痛苦是难以说完的,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佛法,但我们父母是不是会跟著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的父母也能够得到佛法的安乐?佛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的孝经——孝顺父母的经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的故事, 三摩地

2018-07-20

佛所最重视的舍利,称为法舍利,也就是三乘菩提的;所以佛应该以护持佛的法舍利,做为护持佛教的最重要内容。问:若人舍报后入中阴身所生的胜义根及意识较简单,非如生前大脑胜义根之复杂而能思维深细法义及记忆,故请问几点有关中阴阶段问题:(一)于中阴阶段之亡者助念时所开示之佛法内容深度是否需要考量?而其考量之因素是否先需知悉该人生前:1.是否相信有佛?2.是否具正 三摩地

2018-07-20

佛教正觉同修会莲友往生助念开示文一、主者率众对亡者一问讯后,向亡者开示:「○○○居士!我们是佛教正觉同修会的共修莲友,来此与您共结善缘,帮助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所住的世界污秽不净,又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之苦,不可贪恋。西方极乐世界则是清净世界,黄金铺地,种种宝树、珍禽和鸣;又有七宝池,由七宝所成,内有八功德水,可以消除一切烦忧 三摩地

2018-07-20

 佛教徒是不是都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讲到西方净土,我们先说一个我上个礼拜听到的事情。有一位师兄,平常修学无相忆佛、拜佛。师兄的老母亲一个人住在乡下,是一个很平凡的乡下老太太,本来是不学佛的。某一次,师兄回到老家,与母亲长谈,谈到了母亲百年后的事情,终于连说带拐,说服了母亲要念佛往生。当时他问母亲:“妈妈,你喜欢哪一尊佛菩萨?”妈妈 三摩地

2018-07-20

佛教徒是不是都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讲到西方净土,我们先说一个我上个礼拜听到的事情。有一位师兄,平常修学无相忆佛、拜佛。师兄的老母亲一个人住在乡下,是一个很平凡的乡下老太太,本来是不学佛的。某一次,师兄回到老家,与母亲长谈,谈到了母亲百年后的事情,终于连说带拐,说服了母亲要念佛往生。当时他问母亲:“妈妈,你喜欢哪一尊佛菩萨?”妈妈想一想 三摩地

2018-07-20

证严法师在《清净的智慧》第五十九页云:〔有人问:〕佛教教人往生后,需要二十四小时助念不可移动。而如果发愿死后将躯体捐出,是否不得往主善处?〔证严法师答:〕死后将躯体捐出,乃生命的延续。佛陀曾言:‘头目脑髓悉施人’,绝对没有一个救人的人还下堕地狱的,今日的科学证明了二千多年前,佛陀的正知正觉。此中分三点说明。第一点、说明头目脑髓悉施人的真正 三摩地

2018-07-20

正觉公奠文维公元年月日佛教正觉同修会代表致奠于。。居士灵前曰:释迦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普为众生开示悟入第一义谛。第一义谛真如佛性清净圆满,三界六道皆因执幻轮转生死。佛子证悟无觉无观阿赖耶识,无余涅盘实相无相唯是此心。十方世界三世诸佛共说此心,而此真如阿赖耶识离诸觉观。应物现行如镜照烛而离觉知,无量劫来离诸分别表意言说。恒处三界对现六尘内相分境,于 三摩地

2018-07-20

但是有一些外道,或者是假冒的佛门外道,不懂得法界运作的真理,也不听受佛陀以及诸大菩萨的开示教导,却只盲目地接受假藏传佛教教祖师、上师的邪见,说只要用意识观想成就之后,就可以成就密教佛。他们很自傲地说这是果地的修行,说这是远远高过佛教显教的修行。但他们却茫然不知,像这种不需要透过修学菩萨道,也不需要长劫六度万行累积福德智慧,只要在自己心中观想成就就可 三摩地

2018-07-20

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 三摩地

2018-07-20

佛教东来。有国之君深心宏护者。代不乏人。而往生瑞应。纪载罕闻。不可得而详也。昔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窅然丧其天下焉。夫诚能以净土为归者。其于天下。亦若是而已矣。(原标题:净土圣贤录往生人王第五)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佛教韦提希。谛观落日如悬鼓。善哉姚氏一老妪。能以是心求净土。暮观朝想无岁年。行持坐念忘寒暑。弥陀忽从心想生。恍惚之间明了睹。是时虚空绝纤云。桑榆尚驻羲和御。佛日晃耀夺阳辉。绀目玉毫妙相具。目骇心惊喜且悲。走告导师弥陀喻(思净号喻弥陀)。具陈所见实希有。愿写金容托毫素。我闻胜事叹善哉。为说偈言开未悟。当知去佛本不远。阐提那得明其故。虽过刹土十万亿。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