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教中所说的一心,当然基本上也会有一般用语一心就是全心全意、心志专一的这个意涵。比如经典中常看见佛弟子前来见佛的时候,都是“一心合掌,顶礼佛足”,然后“一心合掌,瞻仰如来”,而且是“一心恭敬,目不暂舍”,都是要一心。因为佛法中强调“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认为如果心散乱不定,就难以得见诸法的真实相,进而成就道业 三摩地

2018-07-20

若广义而言,大乘佛教之一切教法莫非念佛法门,莫非净土法门。包括众所周知的:持佛名号、持咒、礼佛、供养、止观、持戒、课诵、抄经、阅读、解说、忆念、思惟、参究……等等,其目的皆在学佛之行、入佛知见、证佛解脱、得佛功德、乃至成佛,成就四种净土。是为广义的念佛。所以,念佛不是只有一句圣号在那边环绕而已。念佛法门有很多种,念佛的名号是一种,念佛的 三摩地

2018-07-20

禅与净土是我国大乘佛教的两个主要行门。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的。净土,是诸佛菩萨以大愿所成的清净国土,有弥勒净土、弥陀净土、药师净土等,狭义的净土专指西方极乐世界。求生净土的根本方法就是念佛。一、念佛三昧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的修行法门,尤其适合忙碌的现代人。念佛法门亦有其次第性。念佛一般从持名念佛入手,修 三摩地

2018-07-20

为什么接佛后又翻掌平贴地?佛法:(1)接佛后轻轻半握拳,代表接纳佛光,领受佛教,欢喜信受。(2)握拳又平贴地,代表领受佛教后,以平等心普遍布施。(原标题:拜佛是最好的科学养生) 三摩地

2018-07-20

当现代的佛教界邪见颠倒很普遍时,我们不必和他们一样的以我为中心来作事,而是以救护他们回归正道为首要之务。有些大师们因为受三毒所缠、邪见颠倒的缘故,所以就弃背善道、习行恶法,人家告诉他要断除我见我执,不要再去认定见闻觉知、能思惟能观察的觉知心为真心,不要再错认能处处做主的心是真心,这样才能证得解脱道;但是他们绝不肯改变,这就是三毒所缠的人。他们绝对不 三摩地

2018-07-20

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僧当然就是佛世尊如来的。那么这些的僧,他们依着佛所教的法道去修学,得到了无漏,具足了戒、定、慧,能够为世间的众生作为良福田,那当然也是我们修学佛法中所应当要恭敬的。那第四呢,就是念施,念布施有大的功 三摩地

2018-07-20

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三摩地

2018-07-20

三者,圣道门之净土义,与净土门之圣道义,自古以来,常有错说妄解者,凡此错解妄弘者,皆肇因于圣道门之内涵未曾如实理解,多所误会;亦肇因于净土之真实义涵不能如实理解所致,是故古来净土祖师非议禅宗圣道门者,以及禅宗祖师非议净土门者,比比皆是,造成佛教内部之互诤互斗,亦令学人心生疑惧,不知何适。然而净土门既是佛经中所说者,圣道门亦是佛经中所说者,法本是一, 三摩地

2018-07-20

佛教史上,有许多禅师鼓吹念佛,事实上参禅人亦宜多拜佛念佛,以为入门方便;也有不少净土寺院提倡参究念佛。如永明延寿禅师之“宗、教、禅、净”。又如长芦宗赜,因禅悟入,却主张禅净双修,人称“慈觉大师”,着有禅宗《禅苑清规》十卷。却又著作更多的净土文卷,如《净土简要录》,主张“念佛参禅,各求宗旨。溪山虽异,云月是同。可谓处处绿杨 三摩地

2018-07-20

佛教史上,有许多禅师鼓吹念佛,事实上参禅人亦宜多拜佛念佛,以为入门方便;也有不少净土寺院提倡参究念佛。如永明延寿禅师之宗、教、禅、净。又如长芦宗赜,因禅悟入,却主张禅净双修,人称慈觉大师,著有禅宗禅苑清规十卷。却又著作更多的净土文卷,如净土简要录,主张念佛参禅,各求宗旨。溪山虽异,云月是同。可谓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户透长安。最著名者莫如明末云栖 三摩地

2018-07-20

目录一、前言1二、禅略说1(一)什么是禅?1(二)禅应如何修行2(三)禅悟的实质4(四)关于禅的简略辩证51、禅不同于禅定52、做主的一念心非禅63、能知能觉的妄心不是真心64、呼吸不是真心65、虚空不是真心66、入定的能看的心不是真心67、无所不在的能量不是真心78、永远不变异的心不是真心79、感觉或见闻觉知性不是见性7(五)学般若禅须知71、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72、必须修 三摩地

2018-07-20

禅与净土是我国大乘佛教的两个主要行门。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的。实修大乘之行门大乘佛法的行门,统摄于禅与定;八万四千法门,皆汇归于净土,故禅与净土圆融无碍。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 三摩地

2018-07-20

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花乃敷。花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义。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大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 三摩地

2018-07-20

佛教法,该罗无外。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慧光明净,超逾日月。清白之法,具足圆满。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净故。犹如大地,净秽好恶无异心故。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犹如火王,烧灭一切烦恼薪故。犹如大风,行诸世界无障碍故。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所著故。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染污故。犹如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故。犹如重云,震大法雷觉未觉故。犹如大雨,雨甘 三摩地

2018-07-20

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三摩地

2018-07-20

”时二菩萨受佛教已,告彼四十亿菩萨眷属:“善男子,当共往诣娑婆世界,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听受。何以故?释迦牟尼如来、应供、等正觉,能为难事。舍净妙国,以本愿力,兴大悲心,于薄德少福、增贪恚痴浊恶世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为说法。”说是语时,菩萨、声闻同声叹言:“彼土众生,得闻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名号,快得善利。何况得见 三摩地

2018-07-20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无量宝交络,罗 三摩地

2018-07-20

佛教有一不遵者,则堕于恶道。宗则独被上根,不摄中下。犹如将军密令,营内方知,营外之人,任凭智同生知,亦莫能晓。以此之故,方能全军灭贼,天下太平。军令一泄,三军倾覆。祖印一泄,五宗丧亡。未悟以前,只许参究话头,不准翻阅禅书。诚恐错会祖意,则以迷为悟,以假乱真,即名为泄,其害其大。大悟之后,必须广阅祖录,决择见地,则差别智开,药忌明了。尚须历缘锻炼,必 三摩地

2018-07-20

佛教以孝为本论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佛之戒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也。奈何世俗凡情,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每见出家释子,辄随己臆见,肆其谤讟,谓为不孝父母,与荡子逆徒无异。不知世 三摩地

2018-07-20

企依佛教以奉行,庶唯得益而无损。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又云,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而诸大乘经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良以诸大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