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中品下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已,寻即 | admin 2018-07-20 |
![]() |
从很多佛教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有许多地方教诫们要孝养父母。像《增壹阿含经》卷十一有一段这样子记载:【世尊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着左肩上,以母着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蓐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于屎溺,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我们修学佛法应该要进入正确的佛法殿堂里面,进入真正的佛教里面,因为佛教这个名称它不是专利权,因为没有人能够来验证这个,所以很多人就可以假冒佛教的名义来欺骗众生,所以我们在五浊恶世里面就要具有这个智慧,来区别善恶,来分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什么是外道的徒众,什么是外道之法。那我们要知道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之后,我们还要知道这个三宝它本身是有戒法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之后偶而接触到正信佛教,听闻些佛法,了解佛菩萨大慈大悲护佑众生之心愿外,深一层里更蕴藏有东西,渐渐概略性的了解了佛法,由内心激起一股崇仰之念谓之「仰信」。有了仰信就会自动去亲近佛法,进而由读诵一些经典和听闻佛法,而认识佛教的根本教理。譬如因缘果报、真如佛性。也知道念佛法门不只是持名念佛,尚有观想、观像、系念思维、无相、体究、实相等念佛方法。并确信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就是说在佛教里面,本来就很清楚确实是有太阳神,可是太阳神绝对不会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绝对不会是日天子。因为日天子他还是三界六道里面,还没有完全究竟解脱的一个神只。可是阿弥陀佛不一样,阿弥陀佛已经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已经究竟成佛啦。所以显然阿弥陀佛跟日天子是截然不同的,日天子只是在欲界天里面的一个神只,所以神跟佛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不应该迷信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我们修学佛法应该要进入正确的佛法殿堂里面,进入真正的佛教里面,因为佛教这个名称它不是专利权,因为没有人能够来验证这个,所以很多人就可以假冒佛教的名义来欺骗众生,所以我们在五浊恶世里面就要具有这个智慧,来区别善恶,来分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什么是外道的徒众,什么是外道之法。那我们要知道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之后,我们还要知道这个三宝它本身是有戒法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说目前北传的佛教,就是在我们亚洲所传授(东亚部分),事实上我们所受的这个菩萨戒或是出家戒,出家所受的他都有受菩萨戒。所以说我们所有的菩萨,不管是在家、出家,事实上都是同受菩萨戒的。而且这个菩萨戒是在这些出家众,他们所谓的三坛大戒里面的最后一戒----最后的大戒,前面的沙弥或是比丘戒,都算是小戒,可是后面的菩萨戒是大戒。所以代表说,北传的佛教是大乘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想得到无上妙智慧,当然要在三宝种福田,但是不该在破坏的藏密毒田下种,因为他们不能增长你的无上妙智慧,还会变成破法的共业:成为帮助他们以外道法取代佛教原有的。所以种福田时千万不能随便乱种,种福田时还得要有智慧,所以佛特地教导我们要能分别福田与贫穷田。最重要的是要有智慧而能分别:布施给一般贫穷的众生是布施于贫穷田,来世也有收获:施于畜生可得百倍之回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酒能乱性,酒戒仅有佛教才有,是为了防止我们不犯之重戒。五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五常相关,五常是人间的根本,所谓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窃盗是义、不邪淫为守礼、不妄语是可信者,饮酒者满口酒话,人多不信,常常败事,故不饮酒的人是智者。五戒俱足,可保人身。五戒若犯,人身不保。要想学佛,必须生生世世保住人身,故五戒为一切佛子所必须受持。对于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比方说我们在佛教里面谈到的持戒,不管是持声闻戒,或者各位在家菩萨们要持的菩萨戒,这个戒持了以后,就相当于是持了戒所含摄的善的念头;因此持戒之后,是跟无量无数的众生因为这个清净的戒而结下善缘,所以,从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来说,为什么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所谓的河沙,形容的是我们会牵涉到其中的罪业。我们说过,从一个念头开始,就会跟许许多多的众生结下善缘或是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僧当然就是佛世尊如来的。那么这些的僧,他们依着佛所教的法道去修学,得到了无漏,具足了戒、定、慧,能够为世间的众生作为良福田,那当然也是我们修学佛法中所应当要恭敬的。那第四呢,就是念施,念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能够亲自跟随诸佛修行,那就更好了!所以,并不是说佛教徒都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这样的规定,一切随自己的欢喜意乐而发愿。基本上,只要是持一尊佛号的行者,书上说,这样的人不用等到往生以后,现世就已经有十种的利益。经典里面是这样写的:“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 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自见坐七宝莲花,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莲花池中。中品下生不谤大乘,声闻种性念佛人。不持戒、闻法,但能孝养父母,行世仁义。临命终遇到善知识,为他开示弥陀世尊的四十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如果有一些宗教它是在修这种诛法的,你就可以知道事实上它不是佛教,因为佛教是慈悲众生,绝对不会发起邪愿来杀害众生。所以说如果有这样子的法门在某个宗教里面,你就知道那个不是佛教,它如果打着佛教的名号你也知道事实上它是利用佛教的名号在破坏佛教,所以我们都不应该信受。第二种叫恶愿,也就是说有人奉祀鬼神的目的就是要咒人家,希望人家发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乃至于说有的人会问,说:我现在很喜欢吃某某食物,我现在吃的是荤食,吃的是肉,而且还有种种佛教不允许的这种大蒜、韮菜等等,这样我往生极乐世界以后,会不会产生很多的困扰呢?实际上也是不会。为什么呢?因为莲花哪里还要吃葱蒜酒肉这些东西呢?所以莲花化身的身体的色身非常的特殊,然后在这个食物也不用担心,因为极乐世界除了人、天人,应该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样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花乃敷,花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中品中生的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并且从前面的讲次里面,各位观众应该都有印象,我们在佛教里面谈的是因缘果报:过去世会形成现在世的业因,并且这些业因会经由现在世所遭遇到的各种境界,加上现在世我们自己的心行决定而产生了各式各样的不同的果。所以原则上来说,在既定的业因的前提之下,其实我们有很大的机会、很高的机会可以来改变业因的。可是,正因为说我们每一个人生生世世轮转过来,其实很少有人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末学最近有在念宝箧印陀罗尼,(因其可以消业障)导师的书中只提到建议念的咒语有:大悲咒、楞严咒、准提咒…想再请教jade师兄不知这陀罗尼在同修会中是不是可以念呢?末学叩谢感恩!jade99菩萨答:目前,会中只鼓励学人念诵佛教正觉同修会总持咒:五阴十八界涅盘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布施方面,由于所施的对象不同,福德会有很大的差异;若施予畜生,来世得百倍回报之福德;若施予俗人或佛法中破戒而不谤者,来世尚可得千倍回报之福德;若施予持戒者,来世得十万倍回报福德;施与佛教中初果人及上位者,皆得无量回报福德;是故施予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或其所属的僧团,可得无量报。受五戒、菩萨戒则是属于持戒的范围。无相拜佛既有礼佛的功德,本身又是精进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