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有人在修学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每个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每个部派都要用每个部派独特的说法来理解。可是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是完全的赞成,因为我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中本来无生)的实相,既然它是研究法界的实相,法界的实相不应该是由不同的部派,然后说不同的佛法;不可以由不同的部派,说不同的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其实这是与佛道的正法相违背的,是印度佛教的后期,由印度教中所渗透进来的错误的法,这个法不能够淡薄也不能够断除欲界爱。甚至连密宗内部也有人这样子说:“用降下明点的方式,以为可以用别人的身体,来帮助我们修道。”这样的方法欺骗了太多的人。所以如果我们所修学的法,是加重、加深我们对于欲界的爱着,当知这个法不是能使我们断结证果的法,而是外道的邪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如果有人主张,(藏传佛教)两合之下产生的觉受,能够证声闻菩提或者是佛菩提,你就知道那是大妄语,误导众生非常严重。识阴谈完了,受阴也谈完了,接下来就要谈想阴。想阴就是知,知就是已经分别完成了。这样说,可能很多人还是不了解,我们用个实验来说明:(此时正光老师拿了一个打火机给大家看)各位菩萨!你看到的是什么?你看到的是一支打火机,而且打火机的大小、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人在修学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每个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每个部派都要用每个部派独特的说法来理解。可是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是完全的赞成,因为我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中本来无生)的实相,既然它是研究法界的实相,法界的实相不应该是由不同的部派,然后说不同的佛法;不可以由不同的部派,说不同的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人在修学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每个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每个部派都要用每个部派独特的说法来理解。可是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是完全的赞成,因为我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中本来无生)的实相,既然它是研究法界的实相,法界的实相不应该是由不同的部派,然后说不同的佛法;不可以由不同的部派,说不同的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一切任何人都不能强加给你,都在自作自受!是谁在受?是因为有了这个“我”!因为无明,我们对于自我的错误认知,佛教称之为”身见”,”我见”,无始以来像绳索一样把我们牢牢捆绑不得自在,这个“我”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生存于世,色、受、想、行、识构成我们的五蕴色身;自从我们一生下来直到长大成人,所做一切都围绕这个&l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如毕陵伽婆蹉阿罗汉,五百世生婆罗门中,习轻蔑心故,虽得阿罗汉,犹语恒水神言:「小婢!止流!」恒神瞋恚,诣佛陈诉,佛教忏悔,犹称「小婢」!如是等身、口业烦恼习气,二乘不尽;佛无如是事。如一婆罗门恶口,一时以五百事骂佛,佛无愠色;婆罗门心乃欢喜,即复一时以五百善事讚歎于佛,佛亦无喜色。当知佛烦恼习气尽故,好、恶无异。又复佛初得道,实功德中出好名声充满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本来你好心准备要出家,结果读完佛学院以后呢,你不相信有地狱、也不相信有天上、你相信佛教只有在人间……为什么一般的人还知道有六道轮回,而你去了一趟佛学院就完全不清楚?一般的人还知道说有大乘法,然后知道有实证大乘法,可是呢你去了佛学院以后,你开始全部不信受;然后一般的人还知道念阿弥陀佛,还知道极乐世界,可是你去了一趟佛学院以后,却完全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二篇】略说二乘菩提第一章声闻菩提第一节声闻菩提概说第二节略说四圣谛第一目苦圣谛第二目苦集圣谛第三目苦灭圣谛第四目苦灭道圣谛第三节略说八正道第一目世间八正道第二目出世间八正道第四节声闻菩提之内涵第一目五蕴概说第一款色蕴第二款受蕴第三款想蕴第四款行蕴第五款识蕴第六款非五蕴所摄的意根第二目略说十二处第三目略说十八界第四目现行熏种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人间佛教的正修行,必须注意之事项:趣法次法第一节趣法【讲义文稿】趣'法、次法‛:当方向与方法确定以后,开始正式修学时,应兼顾法与次法。法:一、方向的建立:1.方向的建立,即是理论架构,是修学佛法的基础。方向是指知见,依不同的知见修行将产生不同的结果。解脱道修学的方向:断我见、我所执、我执。佛菩提道修学的方向:证如来藏而观察如来藏心的种种功能与清净自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反于此者,则是有些出家人于佛智,不生信受;宁可信乎学术界之异说,互相引非义以为义,谬圣义而以为当然,于修证付之阙如,于诸经典不能通达,无能晓窥如来意旨,徒以口舌论义而为盛事;若真能说然不能行处,则无可怪哉;以佛法修证,非是一生可期,如何可以娑婆恶世众生而作希求?然诸众法师既披圣衣,发心出家,当非为名闻利养,当以为有真佛法可以追求,当以为佛法真正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教的三种智慧,又可以归纳为人无我智、法无我智。声闻乘所证的人无我智,是经由现前观察蕴处界之无我而产生的智慧。缘觉乘所证的人无我智,是由现观十二因缘之缘起性空而产生的智慧。大乘七住菩萨所证的人无我智是经由证知法界的实相——第八识如来藏,现观第八识与所出生的蕴处界同时同处运行而无我,由此现观所生出的无我智慧,名大乘人无我智。声闻乘之法无我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之后偶而接触到正信佛教,听闻些佛法,了解佛菩萨大慈大悲护佑众生之心愿外,深一层里更蕴藏有东西,渐渐概略性的了解了佛法,由内心激起一股崇仰之念谓之“仰信”。有了仰信就会自动去亲近佛法,进而由读诵一些经典和听闻佛法,而认识佛教的根本教理。譬如因缘果报、真如佛性。也知道念佛法门不只是持名念佛,尚有观想、观像、系念思维、无相、体究、实相等念佛方法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酒能乱性,酒戒仅有佛教才有,是为了防止我们不犯之重戒。五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五常相关,五常是人间的根本,所谓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窃盗是义、不邪淫为守礼、不妄语是可信者,饮酒者满口酒话,人多不信,常常败事,故不饮酒的人是智者。五戒俱足,可保人身。五戒若犯,人身不保。要想学佛,必须生生世世保住人身,故五戒为一切佛子所必须受持。对于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附1:佛教正觉同修会--修学佛道次第表第一阶段*以忆佛及拜佛方法修习动中定力。*学第一义佛法及禅法知见。*无相念佛功夫成就。*具备一念相续功夫--动静中皆能看话头。*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勤修三福净业。第二阶段*参话头,参公案。*开悟明心,一片悟境。*锻夫求见佛性。*眼见佛性(余五根亦如是)亲见世界如幻,成就如幻观。*学习禅门差别智。*深入第一义经典。*修除性障及随分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广义而言,大乘佛教之一切教法莫非念佛法门,莫非净土法门。包括众所周知的:持佛名号、持咒、礼佛、供养、止观、持戒、课诵、抄经、阅读、解说、忆念、思惟、参究……等等,其目的皆在学佛之行、入佛知见、证佛解脱、得佛功德、乃至成佛,成就四种净土。是为广义的念佛。禅与净土其实密不可分。欲得成佛,非仅持念佛名可办,必赖禅定悟明心性。见道之后,速得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佛教史上,有许多禅师鼓吹念佛,事实上参禅人亦宜多拜佛念佛,以为入门方便;也有不少净土寺院提倡参究念佛。如永明延寿禅师之“宗、教、禅、净”。又如长芦宗赜,因禅悟入,却主张禅净双修,人称“慈觉大师”,著有禅宗“禅苑清规”十卷。却又著作更多的净土文卷,如“净土简要录”,主张“念佛参禅,各求宗旨。溪山虽异,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四章无相念佛之修习方法和次第第一节三皈依及三福净业行者(注九)若尚非正式的佛,应当就近选择正统的佛教寺院,接洽办理三皈依仪式。三皈依仪式很简单,要件是应在寺院中、佛像前,由佛教比丘或比丘尼见证,并传授三归依--即归依佛、归依佛所说法、归依贤圣僧及住持佛法之贤圣僧与凡夫僧团,并发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亦应护持佛教弘法机构、流通本书等。并虔诚于佛前发愿: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度化众生;若此法得成,愿推广此法,帮助众生修成此法,同沾法益。然后祈求释迦牟尼世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慈悲加持。自己亦应再三详细阅读思惟,日日练习无相忆念拜佛,细心体会。罪障渐消,自然得会,受益无穷。对于无相念佛之知见及入门之善巧方便,末学已于书中反复说明。可谓知无不言、言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