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佛陀就跟阿难说:【佛告阿难:此有为法无常变易,要归磨灭,贪欲无厌、消散人命,恋著恩爱、无有知足,唯得圣智、谛见道者,尔乃知足。】(《长阿含经》卷四)也就是说,佛陀要入灭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世尊才出现人间不过几十年,结果又要离开了,大家非常的难过,而请求佛陀是不是可以永远常住,永远常住在世间照顾大家呢?阿难也做了这样的请问。佛陀就开示,这个五阴或 admin

2020-02-21

眼睛会对于所要看到的外面的这一些颜色会起了贪爱,耳朵会对于所要听到外面的这些声音起了贪爱,鼻子、鼻根会对于外面所存在的这一些空气中的香气气味起了贪爱,舌根会对于实际上的物体它的味道起了贪爱,对于美味的东西会起了贪爱,身根会对于皮肤表面所接触的这些触觉起了贪爱,乃至于意识会对于法尘起了贪爱;因为有了这个六尘的贪爱,所以有情的身口意行,它就会去追逐这些 admin

2020-02-21

【佛告阿难:此有为法无常变易,要归磨灭,贪欲无厌、消散人命,恋着恩爱、无有知足,唯得圣智、谛见道者,尔乃知足。】(《长阿含经》卷四)对世间的无常、有为的这些生灭的法,我们都不应该去贪著,想要它永远常住来如意。为什么?因为这一些是无常之法,不可能因为我们的贪求而改变。这个五阴或世间的种种事物都是有为的法,都是无常变易,而且终究要归于磨灭的。那贪欲,我们对这些无常世 admin

2020-02-21

那时候,有一个轻浮焦躁的天人他起了贪欲,于是用手指摸了一下,尝了一小口地蜜的味道,觉得又香又美味,于是又尝一次、又尝一次,就起了贪于地蜜味道的染着心。其他的光音天下来的众生,看他这样做,也好奇的学他来尝地蜜,结果大家互相学习的结果,大家都竞相的来取地蜜吃。这些光音天的众生吃了地蜜后,身体就渐渐变得沉重了,光明也渐渐地消失了;但是,又因为贪图五欲,所 admin

2020-02-21

微妙比丘尼就跟她们劝告说:你们应当舍离男女的贪欲,要想:‘男女的贪欲会破坏你的今生以及未来世,让你的未来世会更加的痛苦。’她就说出自身的例子:她这一辈子是一个长者的女儿,家里面也是很富贵;可是等到她嫁人以后,就发生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事情是什么呢?当她嫁人时,她丈夫是一个梵志,也就是一个修行的人;嫁过去(生了长子)以后,后来她夫家的 admin

2020-02-21

所以,我们来看看世间的这些种种的痛苦,由于贪欲而让我们泯灭了许许多多人们正常的人性,所以应当要想:即使说父母能够疼惜我们,家长爱怜我们,乃至于说有自己的好眷属,然后有自己好的子女,可是这世间的种种贪爱是没办法久远的,它们都是在生死别离中所产生的。没有哪一对眷属,他们会无量世一直作为夫妻的,这些事情从来在法界中不会存在。那你真正爱的人到底在哪里呢?那 admin

2020-02-21

因此火烧功德林正是瞋恚心生起时的最佳写照,尤其是菩萨道行者,瞋恚会断送和众生之间的法缘,影响非常深远,比起贪欲的过失更是严重。所以古德才有宁起贪见如须弥山,勿起瞋恚如芥子许。的警语流传后世。各位菩萨!您是否仔细想过,您曾经为哪些事起过瞋心呢?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55中开示我们:【瞋事亦有十种:一己身,二所爱有情,三非所爱有情,四过去怨亲,五未来 admin

2020-02-21

《优婆塞戒经》卷6如是说:【于他财物生贪欲得,是名根本;发烦恼心,是名方便;作已得财任意施与,欢喜受乐复向余说,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优婆塞戒经》卷6)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贪爱之心,想要变成自己的所有,这个就是贪的根本罪。如果起了贪得的心,根本罪成就之后又发起了烦恼心:也就是说,心中施设方便,想要将别人的财物变成自己所有。换 admin

2020-02-21

60、贪欲态——女人贪心不能制止,骄纵自己所求,任情自用,现种种令人怖畏的威貌,乱说正法,以此来忤逆修道人。61、多疑态——女人喜贪恋男女之事,故心里常怀嫉妒、多疑,不能信任他人,慢慢地埋怨,嗔恼憎恨充满心中。62、恚怒态——女人喜现生气、忿怒的样子,为小事而乱发脾气,态度踞傲放荡,无有礼节,毫无谦逊,狂妄自是,自以为所说的 admin

2020-02-21

所以,佛陀就跟阿难说:【佛告阿难:此有为法无常变易,要归磨灭,贪欲无厌、消散人命,恋着恩爱、无有知足,唯得圣智、谛见道者,尔乃知足。】(《长阿含经》卷四)也就是说,佛陀要入灭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世尊才出现人间不过几十年,结果又要离开了,大家非常的难过,而请求佛陀是不是可以永远常住,永远常住在世间照顾大家呢?阿难也做了这样的请问。佛陀就开示,这个五阴或 admin

2020-02-21

比方说我们刚才说,世间的一切因为贪欲而引起的、种种没有办法让你顺遂的这些境地,是不是烦恼呢?是,这些是烦恼。可是,就我们刚才看到一般人所能体会到所谓的洒脱、豁达的境界来讲,这些一般所谓的这些烦恼,其实它的层次还是只有很浅很浅的世间烦恼的层次。实际上,我们说在佛教里面的解脱道里面谈的烦恼,是根本性的烦恼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在解脱道里面佛陀教给我们, admin

2020-02-21

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出脓血、虫啖、骨头散乱等等可怕恶心的现象,用这样的不净观来对治自己的贪念,就可以让贪欲心逐渐静止下来了。那么如果是瞋恚心很重的人呢?对于种种违逆自己情志的 admin

2020-02-21

(《瑜伽师地论》卷11)弥勒菩萨同时也说掉举是:于亲属等,所有寻思;于曾所经戏笑等念,及于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习,以之为食(《瑜伽师地论》卷11)此外世亲菩萨造的《大乘阿毘达磨集论》解释说:何等掉举?谓贪欲分,随念净相,心不寂静为体,障奢摩他为业。(《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1)总合来说,掉举是指由于对亲人眷属等的思念,或者回想起过去曾经经历愉快、欢乐、 admin

2020-02-21

这论中说从顺障法净修其心,所谓障,就是指贪欲、瞋恚,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等五盖性障。顺障法是随顺五盖而引生的种种障碍修道的心行法相,例如随顺贪欲盖就会生起耽着净妙境界的心行,随顺瞋恚盖就会生起瞋恚的心行,随顺昏沉睡眠盖心中就会生起黑暗相,随顺掉举恶作盖心中就会寻思家园美好、眷属美好乃至追忆往昔欢乐嘻笑等事,随顺疑盖就会生起无前世、无后世等三世因果 admin

2020-02-21

佛法中说有五种能覆盖修行人清净善心,使善心不得开发的烦恼,称为五盖,就是贪欲盖、瞋恚盖、昏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在《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中解释说:何故名盖?盖是何义?答:障义、覆义、破义、坏义、堕义、卧义是盖义。此中,障义是盖义者,谓障圣道及障圣道加行善根,故名为盖。覆义乃至卧义是盖义者,如契经说,有五大树种子虽小,而枝体大覆余小树,令枝体等 admin

2020-02-21

 譬如在《大宝积经》卷88中的开示:“迦叶!比丘若在静室、若在窟中、若行若坐若卧,若念贪欲、若念瞋恚、及余种种诸恶觉观,随所住处,其中诸神,知彼比丘心生愁忧,作如是念:‘此诸比丘非法非宜,于正法中得出家已,思维如是不善之法。’迦叶!彼诸神等知彼比丘,各作方便令不安隐。”(《大宝积经》卷88)这里面的开示,更是提醒我们要留意,因为 admin

2020-02-20

我们举一下在经中佛陀经常运用的对治法来说明:譬如说贪欲重的弟子,佛陀说要修不净观,因为贪欲重最主要是在五根身上面的受用上贪着,五根身它基本上,它不是清净的、不是常住的,所以要修不净观;透过修不净观来对治,对这个有根身的贪爱执着,对这个因为有五根身,而有了欲爱的这种乐受的贪着,所以要对于贪欲重的弟子,要教导他修不净观,远离这种欲界的烦恼过重。另外对于 admin

2020-02-20

透过布施行的这个庄严,你可以让其它的众生了解到贪欲的过失,可以知道贪着一些事情,有种种的不利于自己未来世的种种的果报会发起。所以当这世间上,如果有一些天灾人祸的时候,你就可以在那个团体中来倡导怎么样去救济、怎么样去赈灾,然后鼓励大家往这地方来走;然后还可以告诉大家,如何藉由这样所布施的功德来回向,可以让他自己的家人、小孩都得到一分安乐。世间的人关心 admin

2020-02-20

这些众生有的是具足了深重烦恼----贪欲、瞋恚、愚痴等;有的既无惭愧心又充满了悭吝、嫉妒、瞋恚、愚痴等苦恼;有的则是不信三宝乃至不信因果,心里只有邪教的邪见,对三宝与因果的正理总是怀疑,并且懒惰懈怠不肯修种种善行。这个出生在如来正法已经灭尽时代的人,他看到当时众生心性恶劣的情况之后,心中就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在这个重大恶劣的时代,众生都不能修善,这时候的 admin

2020-02-20

它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常会因为无明所罩,不知慎修身口意行,因而造作了种种未来世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当临命终时,这恶报的业风吹起,落入中阴阶段,依着原有的贪欲执着,就会对未来世的父母生起颠倒想,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入胎,犹如睡着了一样;那等到醒来的时候,哇哇落地,已经堕在畜生道中,纵使说它曾经有愿想要求生诸佛净土,还是难以成办。因此释迦牟尼佛开示,如果能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