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贪欲瞋恚愚痴不大殷勤。人心均平皆同一意。相见欢悦善言相向。言辞一类无有差别。如彼优单越人而无有异。是时阎浮地内人民大小皆同一向。无若干之差别也。彼时男女之类。意欲大小便时地自然开。事讫之后地便还合。尔时阎浮地内自然生粳米亦无皮裹。极为香美食无患苦。所谓金银珍宝砗磲玛瑙真珠虎珀。各散在地无人省录。是时人民手执此宝自相谓言。昔者之人由此宝故更相伤害。系 admin

2021-05-12

  贪欲瞋恚愚痴迷惑短命人中。能修持戒作诸功德。甚为希有。尔时众生不识父母沙门婆罗门。不知道法。互相恼害近刀兵劫。深着五欲嫉妒谄佞。曲浊邪伪无怜愍心。更相杀害食肉饮血。不敬师长不识善友。不知报恩。生五浊世不知惭愧。昼夜六时相续作恶不知厌足。纯造不善五逆恶聚。鱼鳞相次求不知厌。九亲诸族不能相济。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以大方便深厚慈悲。能于苦恼众生之中。和颜 admin

2021-05-12

  比方说我们刚才说,世间的一切因为贪欲而引起的、种种没有办法让你顺遂的这些境地,是不是烦恼呢?是,这些是烦恼。可是,就我们刚才看到一般人所能体会到所谓的洒脱、豁达的境界来讲,这些一般所谓的这些烦恼,其实它的层次还是只有很浅很浅的世间烦恼的层次。实际上,我们说在佛教里面的解脱道里面谈的烦恼,是根本性的烦恼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在解脱道里面佛陀教给我们, admin

2020-08-28

  观世音菩萨发愿偈摘自《大悲心陀罗尼经》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度一切众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善方便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乘般若船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越苦海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得戒定道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会无为舍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同法性身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 admin

2020-07-30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九:王言:大师,如此法身,当依何法作如是观?答言:大王,当依一切众生烦恼身观,当依贪欲瞋恚愚痴众生中观,当依四颠倒见众生中观,当依阴界入中观,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中观。何以故?此身即是如来藏故。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如石中金、如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如子中牙、如藏中宝、如 admin

2020-07-23

  五盖讲的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举、疑。这些功夫一定都要一一的落实,让我们的心真的能够厌离欲界的法,禅定才会现起。我们想要禅定,依六度来说,它是在第五度才能够得禅定;所以说它在前面有很多方便,方便就是方法。所以想要达到禅定现起,一定要先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然后才能够现起禅定。所以五盖完全都是要现观,对欲界的贪欲、瞋恚,还有睡眠、掉举跟疑,这五 admin

2020-07-06

  这个情形,就像我们在三界里面,有可能会因为我们的贪欲、瞋恚、愚痴等等,或者是我们不小心有个疏忽,就犯了一些不可挽救的错误而下堕三恶道,要回来人间,就需要非常久远的时间了。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因为贪、瞋、痴、慢、疑,或者一些疏忽,就让我们下堕三恶道,要再回来人间的过程,需要久远的时间。比如说,有些人诽谤了佛、法、僧三宝,下堕三恶道。果报受尽以后,好不容 admin

2020-07-06

  佛子欲灭轮回之因和无明之烦恼所知障,必须从断除色身对五蕴的执着、对世间万法的贪欲入手,以证知实相心为入道之门,如若离了真心而学习佛法,犹如煮沙成饭终不可得。禅宗五祖大师说;不识自心,学法无益。如何才能证得真心实相呢?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听闻熏习了义佛法的正知正见,听从善知识的引导,信受佛说之如来藏真心,找到一个真正的入门方法。而当我们悟明真心见到自性之 admin

2020-06-26

  也就是说他不会再共诸女人行非梵行,他的贪欲现行已断,然而习气还是会继续存在而出现。因此说,既然是讲解此经,这样的菩萨当然是摩诃萨,否则是没有办法为人讲此经的。那么他为人讲此经时必须要进入别人家里,因为一部经不是一、两个小时,或一、两个时辰就能够讲完的,所以讲经过程中间,暂停休息时,或者托钵的时候,他有时如果必须进入别人家里,世尊规定:“不与小 admin

2020-06-20

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三摩地

2020-06-14

  谓为断贪欲观不净相,为断瞋恚观慈心相,为断愚痴观因缘法。常念净戒深取空相,勤行精进为得四禅,专心求道。观不善法皆是衰恼,观于善法最是安隐。一心修道,分别谛观善不善法,谛取相已,唯观涅槃安隐寂灭。唯爱涅槃毕竟清净。’如是教者名为邪教,谓是正教而是邪教。舍利弗,如是教者名恶知识,是人名为诽谤于我,助于外道,亦为他人说邪道法。舍利弗,如是恶人我乃不 admin

2020-06-14

  佛说苦谛真实无异,若有众生不知苦本,深著苦因不能暂舍,为是等故方便说道: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灭尽诸苦名第三谛。为灭谛故修行于道,离诸苦缚名得解脱。是人于何而得解脱?但离虚妄名为解脱;其实未得一切解脱,佛说是人未实灭度。斯人未得无上道故,我意不欲令至灭度。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安隐众生故现于世。汝舍利弗我此法印,为欲利益世间故说,在所游方 admin

2020-06-14

  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净,以是清净眼根,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是时诸佛遥共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于释迦牟尼佛法中,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火不能焚 admin

2020-06-14

  到已,下七宝台,以价直百千璎珞,持至释迦牟尼佛所,头面礼足,奉上璎珞而白佛言:世尊!净华宿王智佛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否?四大调和否?世事可忍否?众生易度否?无多贪欲、嗔恚、愚痴、嫉妒、悭慢否?无不孝父母、不敬沙门、邪见、不善心、不摄五情否?世尊!众生能降伏诸魔怨否?久灭度多宝如来在七宝塔中,来听法否?’又问讯‘多宝 admin

2020-06-14

  在《六度集经》佛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要挟之事,要消除眼见美色的狂乱,要消除耳闻声、鼻嗅香、口触味、身触境的贪好;修道之士必须要远离这些欲念,要远离五盖障,也就是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淫乐盖、掉悔及疑盖。所以修学禅定,它是作为断除欲界爱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佛也说发起初禅之后,才算是真正的禅 admin

2020-06-08

  在《六度集经》佛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要挟之事,要消除眼见美色的狂乱,要消除耳闻声、鼻嗅香、口触味、身触境的贪好;修道之士必须要远离这些欲念,要远离五盖障,也就是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淫乐盖、掉悔及疑盖。所以修学禅定,它是作为断除欲界爱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佛也说发起初禅之后,才算是真正的禅 admin

2020-06-08

  欲界爱的具体显现,主要就在五盖障上(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要很用心的去舍离。五盖障的内容:第一个叫作贪欲盖,是说执着贪爱于五欲法,贪着欲界当中的色、声、香、味、触的境界。众生被五欲所缠缚,无时无刻都想要去攀缘五欲的境界;对于五欲有执着,如此的热恼,会障碍我们修道。第二个叫瞋恚盖,是说众生对于那些不如我们自己原先预期的境界上面,生起 admin

2020-06-08

  性障是指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这五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是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这五盖原则上不与所知障相应,因为所知障是属于迷理无明,而性障五盖属于迷事无明,是烦恼障所摄的,所以三障应该说是理障、事障、业障,不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正觉电子报第022期般若信箱》问三 admin

2020-06-08

  而性障则是指五盖,也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悔和疑等,这五个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者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这五盖原则上不与所知障相应,因为所知障是属于迷理无明,而性障五盖是属于迷事无明,是烦恼障所摄。所以三障应该说是理障、事障和业障,不宜用性障来取代业障。--------《三乘菩提学佛释疑二第058集应该要如何忏悔业障》张正圜老师三障,一般 admin

2020-06-08

  五蕴与"取"联结在一起,就会产生万般贪欲,由此产生一切痛苦。由于有五蕴炽盛而有生、老、病、死的变化。这种生长、衰老、到病痛以至于死亡的变化过程,对众生来说是难以回避的痛苦。综合而言,以上所说八苦,生老病死属于身苦,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属心苦,前七种苦乃过去所感之果,后一种五阴帜盛则总括身心诸苦而说,乃现在起心造作,为未来受苦之因,因果互连,相续不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