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个罪业又会障碍什么呢?因为一切烦恼种以及所造的善恶业,都是由金刚心如来藏所执藏,也是由祂所缘,好像如影随形一般不相离,因此所造作的十不善业,一切时中障碍有情进入清净解脱的圣道中。从近的因果来看呢,它是障碍受用人天妙乐果,因为十不善业所受的果报,它是在三恶道中;再看远一点,未来无量世,那就障碍有情长养善根,进而发菩提心修证无上菩提果。因为在三恶道中 admin

2020-06-08

  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是指一切有情自心藏识所显的体性双具有性与空性。意思是说,这个自性清净心是本来就已经存在,非从他因他缘生,非自然生;除了具有能辗转出生三界万法的有性以外,也具有犹如虚空的空性,就称之为自性。祂随着业种及无明种流转生死无量劫以来,于七转识贪厌万法之际,藏识本身却不贪不厌三界万法,所以名为清净。于无量劫的生死流转中,世世之十八界示 admin

2020-06-08

  这意根所触的乃是五尘上的法尘,有情众生为了想要觉知的缘故,乃令意识及眼等五识现行;这六识现行之后,便有六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法处所摄色亦得现起。在十一种色法之中,除了五色根和内外五尘之外,还有法处所摄色。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之一,也就是意根所对之境,意识所缘之相分,总名为法处,通常说为法尘。由于处具有生长的意涵,所以说眼等六根以及色等六尘,为生心 admin

2020-06-08

  也就是一切有情、一切众生各个皆有的如来藏。为什么如来藏祂要用莲华来譬喻呢?因为莲花它是出淤泥而不染,从淤泥中生长,可是却不受淤泥所污染,以这样的譬喻来说如来藏祂是妙法莲华。因为如来藏能够出生有情的五蕴身,在三界中就犹如淤泥一样,可是如来藏出生了有情的五蕴身以后,虽然五蕴身是生死法,是与染污相应与烦恼相应的,可是如来藏自身,仍然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解 admin

2020-06-08

  从四生以及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来说,就函盖了三界中一切的有情;因此,当菩萨度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一切有情时,就是度化三界中的一切有情了。菩萨证悟后已经知道说:无余涅盘中其实是没有十八界存在的,只剩下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单独存在。菩萨要这样去度众生入无余涅盘来灭度他们,这个才是在「度众生」的事相上应该了解的真实义;佛说的 admin

2020-06-08

  佛菩提果之修证,全部都属于有情自身的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以及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六个无为法。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因为它含藏着让我们将来成就究竟佛道的功能,所以它又叫做如来藏。藏就是含藏的意思,因此有的祖师说:如来藏中藏如来。佛菩提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高无上,故名为大。一切智有十智:世俗智 admin

2020-06-08

调伏有情令脱众苦令般涅盘。如是长夜所起大愿随令增长。摄受正行得成满故。无二如来于一世界俱时出现。2、又一如来于一三千大千佛土。普能施作一切佛事。是故第二如来出世无所利益。3、又一如来于一佛土出现于世。令诸有情成办自义极为炽盛极为随顺。何以故。彼作是思。一切世间唯一如来更无第二。若于此土化事已讫。或往余方或入灭度。我等何从当修梵行。我等何从当闻正法。如 admin

2020-04-28

”然一切有情真心非能遍一切处示现,未到佛地故。《八十华严》卷30云:“譬如真如遍一切处。”乃是佛地境界,非菩萨七住明心或初地明心所得境界,恐众生误会故,于卷30内又云:“譬如真如是佛境界。”虽已提示,依然有许多人误会。若道每一有情众生之真心遍一切处示现者或说为遍满虚空者,此人不是真悟之人。一切有情之真心本体,若未修至佛地者,皆 admin

2020-04-15

在增劫时,因为有情懂得修学十善业道,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以及不贪、不瞋、不痴,能这样作,福德、寿量自然就会不断地增长。而到减劫时,是因为有情的心念转变,许多人沉溺于世间欲乐,不但无心修持善法,反而贪瞋痴这三毒心不断地增长,因此福德、寿量自然就逐渐减少,甚至因此引发刀兵、疾疫、饥馑等三灾果报。而有如《俱舍论》中 三摩地

2020-04-12

  ”---《大般涅槃经》“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倒知种。”---《楞严经》“魔说经律从而信者。当知是辈为随魔教。佛说经律从而信者。当知菩 admin

2020-04-08

为欲愍念诸有情故。作是思惟。诸佛如来以何因缘。得清净身相好具足。复作是念。诸众生类得值如来亲近供养。所获福报无量无边。未知如来般涅槃后。所有众生作何供养修何功德。令彼善根速能究竟无上菩提。作是念已。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顶礼佛足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欲请问愿垂听许。佛言。善男子。随汝所问我当为说。尔时清净慧菩萨白佛言。诸佛如来应正等觉。以何因缘得清净 admin

2020-04-07

虚空无穷愿无尽,同入恒沙觉有情。  ------------- 历经多时的规划与拍摄、制作,“玄奘文化千年路”影集已在海外平台上线隆重推出,此影集共计七集,主要以动态插画方式呈现故事的情节,辅以访谈叙事桥段铺陈出玄奘大师传奇的一生,他如何出家?如何在一十三岁时即能上座开演大乘经论,使僧俗四众听闻大为惊叹与敬服?他如何克服重重险阻远赴天竺取 三摩地

2020-04-06

html有情的五根身是如何出生的?http://www.sanmodi.cn/club/show-4332.html堕胎流产与消业http://www.sanmodi.cn/club/show-2750.html  admin

2020-03-26

已经证得一切智慧的佛无一法而不知,祂怎么可能还会犯任何过失,而要向任何有情忏悔呢?我们简单地把这个《杂阿含经》卷30相关的经文,简单地念过去,让菩萨们有一个理解。迦叶尊者因为对于佛制下了这样子一个戒律,心中有所不满,后来呢?因为终究是一个证得阿罗汉的他后来发现这是自己的过失,托钵回来以后他跟佛顶礼以后,跟佛说了:“悔过!世尊!悔过!善逝!我愚我 admin

2020-03-21

五欲里面最粗重的就是两个:一个是精美的饮食,第二个就是男女欲,这两个最难摆脱,其他的比较容易;因为有的人、或有很多人他没有想要拥有很多财产,他对名声也没有兴趣,就是这两样最难远离;所以男女欲跟饮食这两个,是系缚有情常住人间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余倒也还好,比较容易断。那修“远离行”的人主要是针对这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却不容易修,特别是后代的学 admin

2020-03-19

由此证明有情的六识心从来不曾接触外六尘,所触知的六尘都是内相分,即是佛于阿含诸经中说的“内六入”。如是正理,即是加行位中所应观修者,若违此正见,则所修加行位必然唐捐其功,不得成就。若是亲证之人,皆得现观第八识真实如如的法性,名为证真如,是故般若系的经典中有时指称第八识为真如,故说:“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 admin

2020-03-17

那我们要问:这山河大地是归属于哪一种种性呢?你不能说山河大地也有佛性、也能成佛,那么山河大地应该是众生;如果是众生你得要归属,如果不能归属,你不能强硬的说:“反正我认知就是啦!不必跟你讨论!”可是这个事情本身,你一定要有道理,要大家能够接受;没有道理为什么要强迫接受呢?“那这样的话,植物本身是有情!植物本身有佛性!”那我们再来看 admin

2020-03-12

可是没有,你杀害对方以后,你很快就下地狱了,你想要帮忙你父母在三宝前供养种种功德,你都来不及作了,对你的父母哪有一点点的利益可言呢?你要跟他再说明:因为世间的一切有情在三界轮转,所缺乏的就是福报、福德;你能够这样去思惟,就想:你父母因为过去生的业力,所以跟人家结怨,今生受报,那已经结束了。可是他们如果在中阴身看到你,却是这样的忿怒痛苦,他们心里面就 admin

2020-02-21

例如不害众生,也对众生没有做过增益的事情,就像每一个人的饮食谋生、技艺学习、睡眠休息、运动健身、行住坐卧、观察事物、呼吸、大小便利等等这些事,固然会影响此身的健康,还有这些无记业的习气种子仍然会流转到未来世,现行后也会影响未来世的世智辩聪,乃至他的个性,但都不会改变这个有情往生处所及所应受善恶业报的结果,所以是不会被第八识如来藏的因果业行所记录而改 admin

2020-02-21

那众生究竟如何能有三世轮回?前世业因又如何感应后世的果报?简单地说,造作善恶业行而生起的业力,如何能在此世五阴灭去之后继续存在?又如何从旧的身心系而移转到新的身心系?乃至如何从前一个业系而移转到下一个业系?因为此世身心五阴灭去,下一世的身心五阴尚未生起之际,业力是灭或不灭?如果未灭,下一世身心五阴尚未出生而前世身心五阴已灭,此刻业力存在何处?是存在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