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5、【种子势力与思惟】佛菩萨为众生晓论如来藏不思议熏之因果正理(如《起信论》说;如来藏亦推动有情走上佛道),众生听闻后,生起大乘正信;或由如来藏收藏此佛法善种,后未来入地狱受苦时因此善种引发思惟:我为何到此?我造了什么业?为何我令他人受苦(如临终业镜所现)?最后知错,生惭愧心忏悔,于佛法起清净信,入佛道中。 6、【如来藏性自性】如来藏自体本 | admin 2024-11-03 |
又譬如死后成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等四王天的有情,努力护持正法及真正学佛的人们,就可以亲近释迦牟尼佛,依于释迦牟尼佛座下成为护法神。还有一种护法神,“或护禁戒随持戒人”,就是实行戒法的护法神;这一类护法神有时是由飞仙来担任,有时则是大力鬼王、飞行夜叉或者四王天的地行罗剎来当护法神。大家对护法神应当有一些体谅,不该因为他们学习佛法心地慈 | admin 2024-09-20 |
|
当天又叫塑工宋法智在嘉寿殿竖起菩提像的骨架,然后向玉华寺的众僧和译经高僧以及门徒等欣然辞别,说道:“玄奘这毒身实在是灾患,确实应该厌离,如今要做的事都已做完了,不宜久留,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众生,和有情众生一起往生睹兜率天弥勒内眷属中,奉事慈氏菩萨,将来弥勒佛下生人间时,也愿意跟随到世间广做佛事,直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说完,玄奘法 | admin 2024-09-20 |
|
我们也需要让其他不清楚不明白的有情、佛弟子众努力供佛,明白如何供佛,也要教导他们作供佛的六种作意,如此众生们未来世福报都会很好。经文这么说,《瑜伽师地论》卷44〈供养亲近无量品〉中说:【如是菩萨于三宝所,由十种相兴供养时,应缘如来发起六种增上意乐:一者,无上大功德田增上意乐。二者,无上有大恩德增上意乐。三者,一切无足、二足及多足等有情中尊增上意乐。四 | admin 2024-09-19 |
|
否则凭什么诸方净土修行多劫,尚且不如娑婆净土一日?哪有平白得到的无因之果呢? 读《楞严经》中阿难尊者悟后发愿说: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 | admin 2024-09-19 |
|
死亡到底是什么?是身体的不堪使用与六个能看能听能觉能知能思维记忆的心的坏灭,玄奘大师八识规矩颂说我们所有有情都有八个心,其中第八识心是本来而有,常住不生不灭的,祂是生命的实相,祂远离一切颠倒梦想,又能出生一切法,可是每个众生日日使用而不能真正了解证实这个真相,被情绪悲苦所困,故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等苦,世人不知这个世间,竟 | admin 2024-09-19 |
|
因为往昔杀了对方的生命,而成为杀者;于未来因缘成熟时,成为被杀者,来偿还对方的生命,使得杀与被杀的事情不断地发生、不断地重演著,以及角色不断地互换,冤冤相报何时才能了呢?佛完全了知杀与被杀的前因后果,以及前因与后果之间发展的关系;所以,佛为众生制戒,不论是五戒、十戒、声闻戒或者菩萨戒,以不杀害有情生命为优先,因为杀生乃是不善行,有违慈悲心,所以佛弟 | admin 2024-06-16 |
|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恒作是念,诸有情类于长夜中,其心常行四种颠倒,谓:“常想倒心倒见倒、若乐想倒心倒见倒、若我想倒心倒见倒、若净想倒心倒见倒。”我为如是诸有情故,应趣无上正等菩提,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觉时,为诸有情说无倒法,谓说:“‘生死——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唯有‘涅槃微妙寂静—&md | admin 2024-06-15 |
|
此事古今如是,但末法时代的佛教界一切学人却一直被「师子身中虫」之遗绪所误导,从来都没有警觉那些大师们即是「师子身中虫」,因此而继续容忍那些人继续破坏正法;这类情事一直存在于佛门中,古今都未改变,到了现代佛教而想要复兴佛法正教命脉时,就必须将此事实披露于全体佛教界,唯有佛教界所有人都了知此事之后,才能加以摒弃及改变而令佛教正法的复兴成果长久保存,方能 | admin 2024-05-25 |
|
跟他抱怨:为什么那么久都不来人间?对吧?是啊!那他是个无情之人吗?不是!他很有情!虽然他手头比我俭,但他也是爱护之心,怕揠苗助长。所以大家只管努力:该除的性障修除,该修的定力修起来,该增长的智能增长了,该培集的福德也培集了,有这一些基础在,道业何愁不能快速增长呢?这是我今天特地要告诉诸位的,有点语重心长了;但这是事实,也是我对大家的期待。那么因为这 | admin 2024-05-24 |
|
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华严经),祂无形无相,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具足万德,众生本具,是众生真正常乐我净的无我之“我”、法身,祂执藏万法种子,因应众生别业共业而随缘直接、间接、辗转出生现起五阴十八界,自身却恒而不审,不对六尘万法起念,然又有着六尘外广大无边的了别性、功能性,亦即《维摩诘所说经》中所言“&helli | admin 2023-11-28 |
|
既然都说菩萨由大悲心生,那佛也应该慈悲我们这些曾经互为父母、兄弟、姊妹的这些有情啊!祂为什么要我们这么辛苦的修学佛法,乃至看到我们堕落于三恶道,而没有办法立刻加以拯济呢? 因为真正的修行还是必须要自力、他力两种力,佛只能帮助我们指示出来正确的法门、正确的修行方法,只有在我们起心意乐要修行的情况下,才能够帮我们来铺设这一个三乘菩提的道路,可 | admin 2023-10-11 |
|
住于此者生处多作赡部洲王,得大自在,常护正法,能以大施摄取有情.......」(CBETA,T10,no.287,p.541,a6-9) 《佛说十地经》卷2〈菩萨离垢地2〉:「唯诸佛子!是名略说菩萨第二离垢地也。菩萨住此受生多作转轮圣王,得法自在,七宝具足,有自在力,能除有情犯戒之垢,善巧令彼有情安处十善业道。」(CBETA,T10,no.287,p.544,b2-6) 作者:ShamusChang (编者注:随 | admin 2023-10-11 |
|
佛菩薩法身功德不可思議,本無需任何有情為作安座,亦無任何有情有能力可為諸佛菩薩安置聖座;當知如來法身一切自在,非三界身、亦不受供,因此聖像之安座殊異於民間之神像開光,供佛亦殊異於民間之供奉世間神明。然,如來慈憫一切有情功德微薄,乃至不知出離之正理,不能值遇如來、親承供養得大功德,遂為法會大眾及後世有情宣演:如來示現滅度後,供奉諸佛聖像的功德等同供養 | admin 2023-04-19 |
|
※禮佛三拜●●●●*●●*●●●※問訊●●※供佛圓滿請復位 三、主尊讚❖世尊讚慢板G●●●●●●●II●II●I●I●◎II●II●II●I●I●II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拜、起●●●●●●●II●II●I●I●II●II●II●I●I●II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拜、起●↖●●●●●●II●II●I◎●II●II●I●II●II●I●II南無娑婆世界三界導師四生慈父拜、起●●●↖● | admin 2023-04-19 |
|
就像会后一位师姊说的:「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法会,从来没有感觉过那样的庄严,那样的震撼!」 担如来家业 愿世尊释虑 随后,恭请主法和尚宣读〈正觉寺动土法会禀佛菩萨文〉,平实导师领众胡跪,限于场地大众肃立表示礼敬;导师先以赞偈赞颂世尊,然后再赞颂观世音、弥勒两位大菩萨,除了誓愿担如来家业,并为「祈求佛力广被,正法久住,佛法长兴,法轮常转」 | admin 2022-07-06 |
|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取自《大般涅槃经》: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即将示现入灭时,以威德无垢称王为首的在家弟子强忍哀痛,以旃檀香木、八功德水[14]烹办了苦、醋(酸)、甘、辛、咸、淡六味皆具的甘美饮食,且所备饮食皆具轻软、淨洁、如法的三德庄严,哀求如来接受最后供养;此即这四句中的“三德六味,供佛及僧”。[15]然如来 | admin 2022-06-23 |
|
佛菩萨法身功德不可思议,本无需任何有情为作安座,亦无任何有情有能力可为诸佛菩萨安置圣座;当知如来法身一切自在,非三界身、亦不受供,因此圣像之安座殊异于民间之神像开光,供佛亦殊异于民间之供奉世间神明。然,如来慈悯一切有情功德微薄,乃至不知出离之正理,不能值遇如来、亲承供养得大功德,遂为法会大众及后世有情宣演:如来示现灭度后,供奉诸佛圣像的功德等同供养 | admin 2022-06-23 |
|
(4)但当从法界整体思考时,很明白唯有如来才能成就这宝座功德,金刚菩提宝座是如来功德所现,法界没有一位有情可以成就此无上宝座的功德乃至为如来安座,唯除诸佛!然为摄受众生,故有安座仪式,此中称颂“安位菩萨”亦是为了摄受安座申请者与其家属以及会内法众对所安立的圣像生起信心,因此于仪轨中随俗方便而以“安位菩萨”此一名号作为大家信念 | admin 2022-06-23 |
|
这历史事实告诉了我们,应当仰体佛意:如来慈悲无尽,永远等待机缘摄受有情走入真实法界。因此我们不但需要熏习深切的智慧正理,也需要学习无量的慈悲方便来摄受众生;而追荐法会如“弥陀法会”与“悲增法会”,便该是正真法要与慈悲方便的具足实现。 本文便从华夏人文世界来作世间缘起的说明,并陈述佛法精神是如何体现在法会仪轨中,又如何善巧融合 | admin 2022-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