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三界中的有情也包含了天龙八部等六道轮回之众生。金庸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中有一部叫作《天龙八部》,这个名词虽然是出自于佛经,但读者千万别误以为他的内容就是经典说的天龙八部,那可是完全不相干的。欲界天中除了天人之外,尚有天、龙、夜叉、乾闼婆(乐神)、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紧那罗(歌神)、摩睺罗伽(大蟒神),因此将这八种摄属人非人的众生就合称天龙八部 admin

2020-02-21

大家都知道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以这五种法来描述与表显有情身心,可以很容易让大家了解有情的内涵及特性。譬如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一中的开示:【何因蕴唯有五?为显五种我事故,谓: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说我事,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彼所依止我自体事。】(《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一)就是在说明,以五蕴这五种法来含摄有情的种种,包括一切众生所执着之色身 admin

2020-02-21

例如我们这个银河系广大世界的出现,就是这个银河系中所有众生的共业因缘成熟了,所以就在虚空中出现这个世界,然后我们这些共业有情就陆陆续续生到这里来,该受苦的受苦,该受乐的受乐,因此因缘果报就历历分明显现。譬如在《佛地经论》卷六中的开示:【如器世间,随有情业增上力故,阿赖耶识共相种子,变生种种共相资具,为令有情广大受用。】(《佛地经论》卷六)这里所谓的 admin

2020-02-21

】(《大悲经》卷一)事实上类似这种由一位有情创造世界或众生的观念,也存在于其他的宗教之中。这样的错误观念,大多是由于不知道一切众生都有各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之缘故,乃至现代科学家在研究宇宙万有起源的时候,如果没有把心的因素考虑进去,那将永远也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因为违背了三界唯心的缘故。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生命是被某一位造物主所创造出来的 admin

2020-02-21

例如我们这个银河系广大世界的出现,就是这个银河系中所有众生的共业因缘成熟了,所以就在虚空中出现了这个世界,然后我们这些共业有情就陆陆续续生到这里来,该受苦的受苦,该受乐的受乐,因此因缘果报就历历分明显现。譬如在《佛地经论》卷六中的开示:【如器世间,随有情业增上力故,阿赖耶识共相种子,变生种种共相资具,为令有情广大受用。】这里所谓的共相种子指的就是如 admin

2020-02-21

关于有情众生舍寿时的过程,在弥勒菩萨所著作的《瑜伽师地论》卷1中,有开示有情众生是如何舍寿的,其大意是说:当生命将结束时,造恶业的人先从头部开始生起冷触,也就是阿赖耶识从头部先开始舍离,慢慢地往下舍离,而使冷触到达心脏处。阿赖耶识舍尽头部时,意识已经消失;在舍离头部的整个过程之中,死者是住在恶业所造成的恐怖境界逼迫之中,这时死者的心会非常混乱。舍离 admin

2020-02-21

以上这就是在三界之中,有情众生六道轮回的法则,其重点就是这一位往生者,他所累积的福德资粮会决定一切。接着,我们再来探讨将流落到畜生道的有情众生,他的中阴身生起是如何的状态。如果这一个往生者生前所造的,是比较不严重的恶业,虽不至于须下地狱,但是却必须在畜生道承受恶业果报;由于恶业果报的业力的关系,这个往生者的中阴身,将会只有畜生道有情的智慧能力,无法 admin

2020-02-21

法身本界无增无减这个部分,也不会因为有情的五蕴身不再出生了而有所减损,也不会因为有情的五蕴身一世一世的出生而有所增加变动,祂的真实如如,一向是无增无减、不动不变,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也就是说,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除了祂的真实如如以外,还有就是我们刚刚说的,祂所含藏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一样,也是无增无减、不动不变,所以一切众生的法身 admin

2020-02-21

所说的世间有五阴世间及器世间,五阴世间又称为有情世间,有情世间包括了人、天、鬼道、畜生道、阿修罗、地狱道等三界六道有情;器世间指的就是有情所居住的山河大地等处所,包括了无色界四空天。有情世间在三界中生死轮回,无论苦与乐,不能出离生死本身那就是苦。那么有情世间的苦,菩萨怎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所说:若诸有情十资身具之所摄养, admin

2020-02-21

由于这个缘故,诸比丘们!各类有情的所有色阴,譬如过去的色阴或是未来的色阴或是现在的色阴,或是内色或是外色,或是粗色或是细色,或是好色或是丑色,或是久远世的色或是近世的色,那些诸色一切都不是真实我,也都不异于真实我,也与真实我不相在,这样子现前观察的人就说他是有正慧。对于受、想、行、识四阴的观察,也是像这个样子的。以上就证明了本际的存在,而生死的本际 admin

2020-02-21

佛在《楞伽经》曾开示:法身有七种性自性,其中一种就是大种性自性,祂能摄取地水火风四大而造一切有情种种的色身。也就是说,如果有情有因缘能够入胎而诞生于人间,就会藉着自己往昔所造的业种、无明,以及今世的父精、母血等四大为缘而诞生于人间。虽然诞生于人间,但随着往昔所造的种种业而有种种不同的果报在承受,因此在人的世间里,就会示现有男人与女人、身高长与短、体 admin

2020-02-21

然后把父母还有小孩一起加起来,因为有相关的人就是这三位,也没办法出生啊,不会因为三个臭皮匠兜一起,然后就可以把真实法要作的事情给出生了,也没办法啊,不可能!所以一切诸法,没有办法自作自生啊,没有这个能力啊!然后就是集中全世界的一切有情,也没办法生啊!因为还是不知道,这些并不是什么宇宙最大的奥秘啊,但是也可以说是啊。因为连这个法为什么会出现,谁生它的 admin

2020-02-21

有情处在中阴身时,他就会在这个阶段等待出生的因缘,因此在中阴身这个阶段并不属于鬼道。鬼道是已经离开中阴身阶段,而出生到六道之一的鬼道了。所以中阴身与鬼道二者,是有差异存在的。譬如在《佛本行集经》卷32中的开示:【或有众生,从人间死,堕于地狱;或有众生,从人间死,堕畜生中;或有众生,从人间死,堕于饿鬼;或有众生,从人间死,还受人身;或有众生,从人间死, admin

2020-02-21

有情要互为父母子女需要哪些条件呢?《瑜伽师地论》卷1中说:中阴身要入母胎时,必须要有三个条件,也就是母亲正好在排卵期,这个时候父母两个人都动了情欲进事,而准备投胎的中阴身恰好现前,这就可以入胎了。但是在入胎的过程中,也有三种过患,会使得中阴身无法顺利的入胎:第一是产处过患。如果母体有种种妇科的疾病,就无法受孕,即使受了孕也会导致流产,或者使胎儿产 admin

2020-02-21

在说明如何教养子女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经典中所说有情要互为父母子女需要哪些条件呢?《瑜伽师地论》卷1云:【又由三处现前,得入母胎:一其母调适而复值时,二父母和合俱起爱染,三健达缚正现在前。复无三种障碍,谓产处过患所作,种子过患所作,宿业过患所作。】(《瑜伽师地论》卷1)这段经文意思是说:中阴身要入母胎时,必须要有三个条件,也就是母亲正好在排卵期,这个时 admin

2020-02-21

依于如来藏,无量无边的众生有轮回;依于如来藏,一切种子、一切的功德、一切法界而有这样子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不断地运行;依于佛性常住,有情常住;依于如来藏是轮回因。我们在经典里面都有听过佛说过了: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如来藏是我们造作善不善,能够出生五蕴的来造作善不善的这一个根本因;离开五蕴、离开意识、离开七转识 admin

2020-02-21

有情在一世又一世的生命流转里,每一世舍报后,此世意识就断灭了,这一世的意识无法去到未来世,因此当这一世又呱呱堕地时,过去世所学的都忘光光,一切都得从头再学起;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做错事,也允许孩子在摸索中长大,父母仅需要担任支持、协助和引导的角色就可以,而不必整天担心害怕孩子会犯错。第六、态度与方式要协调一致。夫妻双方或者两代之间,对教养孩子的态度 admin

2020-02-21

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此之三心令诸菩萨勇猛不退,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有情皆我亲友、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 admin

2020-02-21

从末学自身的经历来看,之所以会采取那样的做法,是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自己也愿意效仿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护持佛教、利乐有情,这样大公无私的精神,应该是要被发扬光大的,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渐渐地遭致了家人的反对及遮障。因为,那时候经常拿家里的财物去护持道场和供养师父,将道场 admin

2020-02-21

谓诸有情于己有恩。若住正行及正行果。于彼发起善作恶作。当知此业说名为重。与彼相违。说名为轻。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二其有恩者亦有五种。一母。二父。三妻子。四奴婢仆使。五朋友兄弟亲属宰官。(母、父:自己与配偶的父母;妻子:是指老婆、老公、小孩)感谢您们知道我们吃素食,聚餐时都会帮我们事先安排!爱您们的媳妇、儿子:春娇、志明------转载自佛法长兴的博客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