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既无我,你又在执着什么?坚守什么?到这里为止我们所给予你的可能都是悲观的信息,你或许难以接受,宁可继续回到原来自己所建立的有关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体系中坚守不动,你内心深处觉得:即便虚妄,即便痛苦,至少好玩,至少我还知道自己可以干点什么,如果如你所说,这个我只是虚妄,有爱就有伤害,一切都是无常苦相,那么我恐怕连第二天睁开眼睛继续生活的勇气都没有了!(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乃至反复再三,非常郁闷烦恼,又更加地生起瞋恚之心说:‘我母亲真是比畜生还不如啊!我见那些野兽、野鹿等畜生,当它们的孩子饥饿口渴时,作母亲的总是心心念著不舍得离开的呀!不像我的母亲,到现在都还没回来。’这样经过不久之后,母亲终于拿著食物回家来了。正当婆罗门女要饮食的时候,有一位已经证得辟支佛的出家修行人,从南方飞过来要往北方去,正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诸位现在心中生起一个问号:可是明明现在有很多人受了戒却无法得解脱,连我见都断不了。现在全球佛教不都是这样吗?从北传佛法到南传佛法,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五大洲都一样,那是因为他们受戒时不是正受佛戒,因为传戒者本身并没有戒体。别看许多红祖衣披着,高高在座传起戒法来,你怎么晓得他没有毁破重戒呢?特别是修了双身法以后还在传声闻比丘戒呢!那你去受他的戒,你有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一切任何人都不能强加给你,都在自作自受!是谁在受?是因为有了这个我!因为无明,我们对于自我的错误认知,佛教称之为身见,我见,无始以来像绳索一样把我们牢牢不得自在,这个我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生存于世,色、受、想、行、识构成我们的五蕴色身;自从我们一生下来直到长大,所做一切都围绕这个我,我饿了,我渴了,我的家,我的老师,我的工作,我的朋友,我的梦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天讲三界中的我见,主要也是希望对各位菩萨有所帮助,希望各位菩萨在修学的道路中,不要面临同样的困境。在讲三界中的我见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见的内涵,还有五阴的功能。我见就是把五阴当中的一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这样的见解就是我见。那么五阴呢,它是虚妄的,但是它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因为有这样不同的功能,众生才会把它当成是真实的我。我们来看看,五阴有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乃至发愿受持三归五戒,受持菩萨戒,人生要甘愿啊!一条路就是继续轮回,一条路就是成就佛果,要甘愿啊!愿如实有能力时,愿到十方世界,随缘化现,乃至地狱、饿鬼、畜生之中,于《大般涅盘经》经中卷三十一,佛陀说:「菩萨摩诃萨,无地狱业,为众生故,发大誓愿,生地狱中;善男子!往昔众生寿百年时,恒沙众生受地狱报,我见是已,即发大愿,受地狱身;菩萨尔时,实无是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这片段古人诗句中知道,中国人对这酒的依赖度非常高,又中国因气候环境适宜而大量种植高梁、麦、米…等农作物,间接促进酿酒、酤酒之行业兴盛,综观喝酒之人,从贩夫起卒到王公贵族,遍及大江南北;;但这对学佛之人而言,为了受持酒戒,周遭饮酒文化及环境所带来诸多之引诱及困扰,无疑是对严持酒戒之佛子的一项信心考验,若一不小心,信心动摇,而任凭随顺于众生之饮酒文化,从划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我见断不了,藕断丝连,还会退回去说是觉知心在作主。——节选《优婆塞戒经讲记》 (原标题: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着,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佛菩提道者谓:修证法界实相之智慧,即是第二、三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四、其他宗教的神是有烦恼和有我见的;佛却是断尽烦恼的大自在解脱者一般宗教都说:如果人不信从教主,或是触犯了教主,教主就会发怒,会处罚人,甚至于会将他永远打入地狱受苦。在各种宗教的记载中,很容易见到教主震怒,降灾惩罚世人这一类的故事和训诫。佛不会发怒,不审判众生;佛不会发脾气,送人入地狱。如果人会入地狱,那是他自己的业力,送他去的,决不是佛惩罚他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尚未见道的凡夫,只要世间五欲的烦恼很少,有时也能烧出舍利子,不一定要断我见以上的圣者才能烧出舍利子;所以有些八哥鸟类,被教导念佛数年以后,死后也烧出舍利子;有的人五欲烦恼很少,虽然没有学佛,死后也烧出舍利子,外道修行者,如果对世间的五欲贪着减少了,或者断除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还不是佛法中的圣者,死后也能烧出舍利子。所以舍利子的生成,是因为世间欲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师不明白什么叫做「明白」,如果「明白」了意识心的虚妄,这样叫做断除「我见」,成为初果人,以小乘圣者而说,将来人天七次往返,必竟苦际,成就阿罗汉。所以成就初果人,这才叫做「明白」;然而初果不等同于四果阿罗汉,如何说是了脱生死,如何说是成佛?阿罗汉根本没有意愿要成为菩萨,哪里可以成佛?不明白说法的人,就是将别人说过的,继续东拼西凑,以为这样是在说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4、掷杯筊:人无法与神鬼沟通,便依我见自问自答,揣测神意。5、烧冥纸:始于汉朝纸商的促销术,沿袭至今,甚且衍生出纸扎冥具,祈令亡者受用的习俗。佛教主张,若欲做功德,当以亡者之名布施、印经、供养三宝,更能利益亡者。盖火化冥纸、冥具,仅鬼道受用,然亡者却未必投胎鬼道。再者,往生钱万不可烧,以其上印咒文,若火化则视同焚毁经书,罪过不小。6、杀生害命以为供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菩萨之能够死于安乐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有解脱的功德;也就是说,因为开始断我见之后,然后再进一步亲见法界实相,已经开始有多分、少分的转依,转依什么?转依于无我;再加上说,对欲界爱也逐渐在伏除,那当然是更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然而,菩萨于智慧上的亲证,证得本来无生无死,本来也可以不用再回到人间了,因为怜悯众生还在生死苦之中,所以发愿再回到人间;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相信生命的根本是心的人,绝大多数却又执着自己能够了别的意识心,或者处处作主的意根,说祂就是所谓的真实心,甚至执着有不可知的意识细心或者极细心,说是生命的根本;这些其实都是因为众生自从无始以来就有无始无明,所以一直和我见、我慢、我痴、我爱等俱生我执相应,加上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根本烦恼,以及其他许多的随烦恼。所以,一切众生最不能够忍受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佛法三乘菩提共通的内涵来看,可以看见的事实:断我见对于学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我见是二乘圣人在见道时所要断的,断我见是二乘菩提所证的解脱果,但也是大乘菩提见道之前所必须要断的。所以说断我见虽是解脱道的法门,但却是三乘与共的;我见没有断的人,还是在佛门外绕,是在外门修习六度万行,还进不了佛教的内门中修行。所以断我见是这么重要,而且是往上更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因缘都在无常的变化当中,你会碰到谁?你今天会经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每一事情可以说都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再加上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自己的好恶,并且也都有自己的深沉的我见、我执,所以当我们透过自己有限的眼光去看外面的世界,特别是看外面无常的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不可能这个世界看出去什么事情都是你喜欢的;必定有你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中说的二乘涅槃,是我见已断、我执已尽而出离于三界境界之外,以后再也无生无死的无境界境界,名为『后有永尽』或『不受后有』;所以阿罗汉们都声称『我生已尽,不受后有』,世尊则称阿罗汉们对于自己的『不受后有』都是『知如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对父母返家以后,就开始行广大布施,并奉行持守禁戒、读诵佛经、修行道法,后来终于断我见得须陀洹果位。关于这个故事,有几件事情可以提出来说明的:第一是一心念佛的殊胜功德,第二是爱欲的过患,第三是断三缚结证须陀洹。首先,就是一心念佛的殊胜功德,可以感得佛的慈悲护念加被,而往生佛国净土或往生天界。这方面学佛人较为耳熟能详的是,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譬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关这个真心的体性,笔者在先前文章中已引用过唯摩诘经里面的作过说明,这里不再详述,有兴趣者可参阅今人萧平实居士之心经密意,里头对此真心如来藏之体性有极清楚之说明,我在这里要说的只是,此一真心如来藏绝非不可知,不可证之物;如果不可知,不可证,那就真的是玄学了,就会像那些新儒家或宋明理学的人,例如王阳明,熊十力等,把一颗真心解释到愈看愈不懂,因为儒家再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