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此外又有一种称为独一地狱,在大地狱之边,人间亦有;受生有情,为自身自业所感,多受如是种种大苦,如《吉祥问采菉豆子经》说:【尊者取菉豆子说:「我见诸有情,烧然、极烧然、遍极烧然聚。」】又独一地狱有情,其寿命不定。以上依《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说有如此众多地狱,由造诸恶业之不善众生来承受业报。《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卷一〔编案:亦名《亲友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傍生之苦,是我们亲眼可见、亲耳可闻者,故不多叙述;只祈望众生早日明心、见性,下者譬如断除我见而证初果,就不会下堕于傍生道。但是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却要求藏密行者每日至少八个时辰与异性修双身法;并且至最后灌顶时,尚需与九位明妃合修双身法──轮座杂交;此一邪淫行为,若不诽谤、不大妄语、不玷污比丘尼(不与比丘尼合修双身法)等,虽未及地狱业相应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一贯道他们归依的三宝,其实就是以精、气、神来当作三宝,然而这个精、气、神其实是生灭法,是五阴中名与色的存在而有的,所以它是生灭的虚妄法;归依五阴出生的生灭法,当然断不了我见,那又要如何来解脱生死呢?最后至于喇嘛教,表面上他们是要说四归依,可是其实他们主要是要来归依他们的根本上师,他们大言不惭地说他们的上师总摄佛、法、僧三宝,也就是说他们的上师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文说“具足受持五戒”,当然五戒之前一定还有三归,有三归、有五戒这样慢慢地少分具足了以后,小乘声闻见道——断我见,乃至大乘菩萨明心所需要具足的四证净,也就是四不坏净。对于佛法僧三宝、对于佛所立下的戒,佛法僧戒都有清净的信心,乃至终究依于证得沙门果,乃至更上的大乘菩提的果证量,而能够真正地、如实地对于三宝一切有清净的、具足不坏的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它的真相与秘密又如何?若确如这些密教文宣所吹嘘的神奇,为何不曾于显密文献中看到“持诵”此六字而断我见证初果,或开悟明心证真如的实例?却多半是在消灾解厄、趋吉避凶上祈求?而应验与否,却未必皆如人意?面对藏传佛教传统上习惯于唱高调、吹牛皮而无真实受用,我们有必要重新检视这六字的内涵是“真言”或“妄语”?是“明咒&rdqu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又告诉他:修学大乘佛法与声闻法不同,声闻不必有福德资粮来助道,只要努力去观行,把我见与我执断掉就行了,所以声闻法不必修六度。他听了就欢喜,虽然也还是贪着世间五欲境界,但终究肯修一点儿声闻法了。但是有一天他想:听说声闻法不究竟,我来修大乘法看看。他不是真修,是修看看!结果终于来到同修会,亲教师开始传授无相念佛的法门,接着说到布施,又说持戒。可是他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说这样可以证得三果,可是觉与观都是意识心啊!我见仍在而断不了,连初果都证不得,说这样可以证三果,就与常见外道没什么差别了!这不是深妙义。假使有人如实开示解脱道,所说的解脱道理都无错误,但这仍然不是妙义、深义!因为那是声闻人的修法,仍然不是深义妙义。深妙义是属于大乘菩萨所修的佛菩提道,必须是听受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及一切种智,才是真的听受深妙义。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详细地来说,烦恼障就是见惑与思惑,或称为我见与我执;在大乘法中称为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欲界爱住地、色界爱住地、无色界爱住地。住地,是说觉知心所住的境界,觉知心住于一个境界中,不能了知该境界是虚妄而执着不舍,所以称为住地。见一处住地,就是住在我见的境界中,误认为五阴的全部或部分为恒常不坏的真实法。欲界爱住地,就是住在欲界五欲的境界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解脱道的四个果位: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以断我见为基础,进一步断除思惑。佛菩提道则以明心为基础,由于福、慧的,最后证得究竟佛果。关键词三缚结、五下分结、烦恼障、现行、习气、种子、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大般涅槃、解脱、四阿含、二乘、声闻、缘觉、辟支佛、阿罗汉、缘起性空、蕴、处、界、观行、修证、世俗谛、人间之佛教、出家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是尚未断我见、尚未见道而修习八正道,则不属于修道位的道圣谛,只是资粮位所修习的道圣谛,只能助益于未来的见道因缘,仍非修道位的道圣谛。【“诸贤!云何苦灭道圣谛?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诸贤!云何正见?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信位修学没有满足的学子,如果听闻甚深佛法,往往会心生烦恼;我见、情执严重者,当他听到善知识所讲的了义佛法和自己信受的老师所讲的法不同时,甚至会犯下诽谤、诽谤善知识的大恶业。如是果报,《大乘方广总持经》等经典具有明确的记载:诽谤、诽谤善知识的人舍报后,来世即出生于地狱中,受苦无量,多劫始能脱离此苦,而后辗转受生于饿鬼道、畜生道多劫,然后方能再生人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事实上,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的解脱道,都是由于声闻的菩提慧、缘觉的菩提慧,在断尽我见和我执以后,才能因此而出离三界,并不是由于禅定功夫而可以出离三界。也就是说,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都是要靠智慧来断除烦恼,由于烦恼断尽了,才能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而不是因为打坐修定,把烦恼给暂时降伏了,可以说是已经得解脱了。况且,二乘人即使修得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七转识不了知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而产生了无明,进一步对依他起性的六识心及意识心相应的诸法,产生了遍计执性,误认依他而起的诸法为真实常住法,不了诸行无常,不会诸法无我,执着蕴我、处我、界我为真实法,如此错误的计着有实我及实法,所以导致我见、我执不断。因我见、我执不断的缘故,及无始劫来种种邪知邪见不断熏习,譬如执有念灵知常住不坏、谬执离念灵知心为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什么叫作三缚结呢?三缚结就是第一个断我见、第二个断戒禁取见、第三个断疑见,有关于断三缚结的内容,我们后面有其他的亲教师,会为各位来解说,所以今天不说这个部分的内容。我们知道初果人实证断除三缚结这个解脱业之后,他七次人天往返,就可以解脱于生死。接着如果他要修二果,他就要把欲界里面的爱降伏,然后把它断除;如果降伏大部分的话,就是所谓的二果人,他只要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久修不舍的缘故,因为前面对于蕴处界空法的这样子的观行,久修不舍而断了我见,进而辗转的入大乘久修不舍,熏习般若空性的一切法;那入了大乘以后逐渐的修行,从信位乃至于初住,从十住位初住、二住乃至于到六住,到六住满心的时候,因为因缘成熟进入了七住位,所以证悟了空性的如来藏心。菩萨由于亲证空性如来藏的缘故,这个精进力所以能够逐渐的慢慢的与念根相应。那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能依前所述八正道之理,如理作意,详细而反复的思维观察,一一确认无误,就能确实证知自己的我见已经断了,也可以自我检查身见结使也真的断除了,不会再误认色身为我、觉知心为我了,那就是证得初果解脱。综上所述,出世间八正道者,着重在圣们必须不断思维四圣谛及无漏思维之道理;依出世间正见,能生起出世间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由于生起出世间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声闻菩提是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就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缚结断除,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将我所执、我执断除而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就可以入涅槃。然而阿罗汉入涅槃前,必定有所疑:阿罗汉入了涅槃到底是不是断灭空?因为有所疑,就去请问佛,佛就告诉阿罗汉:阿罗汉入了涅槃,并不是断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声闻人修解脱道的方法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无常、空;他如实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无常、空;如实的了知见闻觉知的心--也就是识蕴…是无常、空,是变异法,所以断了我见,断了我见之后再把自我的执著修除掉,然后成为阿罗汉;成为阿罗汉后,我执断了,三界的贪爱也断了,舍报的时候就不再受生,不再投胎,蕴处界就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菩提和菩提道不是一个概念,菩提泛指声闻、缘觉、佛菩萨所觉悟的内容,而菩提道是专指大乘菩萨的觉悟成佛之道二乘的声闻、缘觉菩提,完全属于解脱道,是讲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在这些贪着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声闻、缘觉的见道就是断我见。很多人误会佛法,以为修学禅定,不停地打坐,如此就可以解脱生死;但是实际上,声闻和缘觉的解脱,都是由于声闻法、缘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释迦牟尼佛成就佛道之后,如何破斥这样的邪见呢?祂就是帮一些外道,帮助某一些人断了我见,让他成为阿罗汉;因为他已经先具足四禅八定,所以断我见就成为阿罗汉;成为阿罗汉之后,释迦牟尼佛就会授记他得第一记。等这位阿罗汉命终时,佛陀授记阿罗汉命终之后,不会在三界中出现。那当时的这些沙门、婆罗门,有四禅八定五神通,他们就去观察阿罗汉命终之后,是不是在三界六道出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