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若要进入无余涅槃中,佛说要灭尽十八界;但觉知心只是意识心,十八界所摄,这个觉知心一念不生而保留着,你怎么入无余涅槃?你听到师们乱说法误导众生,就告诉他与众生:这个说法不正确,并教导他们把这个我见断掉。要让他们知道:觉知心是不能进入涅槃境界中的,进入涅槃是要把自己灭掉,只剩下涅槃的本际独存。这样教导众生及大师们,让大师与众生们都了解这个道理,这就是法 三摩地

2018-07-22

有几种胜田很值得种植福德呢?譬如已经四加行——声闻道的四加行——还没有真正完成观行,我见还没有断除,三缚结还没有断,这就是向须陀洹,已经算是胜田了,因为他已经有少分功德在身。如果是须陀洹、向斯陀含、斯陀含、向阿那含、阿那含、向阿罗汉、阿罗汉,或者辟支佛乃至各个阶位的菩萨,向上一直到最后身菩萨乃至诸佛,都是功德田,都有功德在身,所 三摩地

2018-07-22

声闻布施在舍,布施中含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但不敢着、不敢执;其因惧世间苦,有「我」在受,所冀求者为脱离三界,灰身泯智入无余依涅盘,故细分的「我见」犹未断尽。菩萨呢,六度具足!由亲教师之开示可知,不同于凡夫之着于世俗相求有,声闻之用舍而取空,菩萨之布施除以悲心为体、清净为用以外,并能以布施波罗蜜行作为初发之基;由布施波罗蜜的正见为导,而使其它五 三摩地

2018-07-22

这就是因为众生的根性各不相同,所以有的人,佛叫他要断我见、断我执,从五阴的虚妄来观察:从色阴的虚妄、受阴、想阴、行阴、识阴的虚妄来观行。佛长篇累牍的讲到口干舌燥,此人才能断我见而得初果,真是迟钝。但有的人不同,有的人在这方面的闻思修都已经做过了,但他始终没有办法取证解脱果,只因为他很贪着我所:把财物看得很重要。佛就告诉他:你只要去断贪,专修而拾弃一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是布施给向道者,就是说四加行完成,但还没有证初果:他已经观行到最后阶段,可是还没有下定决心认定自己的观行结果,所以成为向道者,他的我见还没有真正的断除:你若布施给他,可得一千亿倍的果报。如果布施给断我见的人,断我见在我们同修会是稀松平常的事;断我见就证初果、断三缚结,但是我们还要再加上明心,要进一步证得法界的实相;这个智慧境界,别说是初果人,连 三摩地

2018-07-22

但佛弟子是舍弃仇恨的,所以念心不同;佛弟子把仇恨舍掉,心心念念都在断除我见、我执,都在修证解脱或佛菩提上;而解脱道与佛菩提的修证都是在无我、无我所上用心观行的,所以都会舍弃仇恨心,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佛弟子持戒时念心清净。“果报不净”:外道受持的不杀人戒属于世间戒,他们的果报就是生到欲界天,因为他们受持不杀戒时仇恨心还在、嗔恨心还在,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我见——舍我;布施——舍我所。舍弃烦恼、不好的习惯,众生背着“包袱”过,追念过去当做现在。七、慧财(未完待续) (原标题:世间财和七圣财)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开悟明心必须要很多福德,甚至人天应供的定性声闻阿罗汉都不能明心,何况是一般没有福德之凡夫众生呢!开悟明心是第七住位,是《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的第七住般若正观现前,也要有前六住的基础,前六住就是要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第六住位时至少要断我见,这样才有机会明心。 (原标题:福德的重要性)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个就是身见或者叫作我见,以我们五蕴身为我,或者修禅定的人会以意识心的禅定为我,这个我见要断除;第二个就是什么?初果的见地之后,第二个叫作薄地——薄贪瞋痴,薄哪一个贪瞋痴?薄欲界爱的贪瞋痴,二果人就是薄地;三果人叫作离地,能够离开欲界爱,离欲界爱又有一个名称,叫作断五下分结;那当然他就能够离开欲界,离开欲界之后呢,再上一个在四果叫作毕地 三摩地

2018-07-22

在一般情况来说是正确的,但因为有例外,所以这种说法就不正确了!譬如我释迦牟尼佛有时说‘善来比丘!’他当时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阿罗汉,这种比丘都是菩萨比丘,不会是声闻比丘啦!你们明心了就应该听懂了,翻译成白话叫作:来得好啊!比丘!他就成为通教的阿罗汉位菩萨了!当他的我见断时,我执就跟着断了,当时就是阿罗汉了。如果你往世有般若慧,这一世又具足 三摩地

2018-07-22

同理,戒要制止我见存在,也要制止我执存在,更要制止我所的贪着,心既然不愿意放弃戒,又不许在这上面攀缘,当然要离开这些烦恼,烦恼离开了以后心自然就不热而清凉了,就会觉得无所事事。无所事事时就好读经、参禅、打坐修定、思惟诸佛法了!所以戒能遮除烦恼热,所以又叫作清凉。第四、戒又名为上,不是低下之法;因为持戒的缘故,能使人上生欲界天;乃至由于持声闻戒或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摄受正法终不忘失;何以故?忘失法者则忘大乘,忘大乘者则忘波罗蜜,忘波罗蜜者则不欲大乘;若菩萨不决定大乘者,则不能得摄受正法欲、随所乐入,永不堪任越凡夫地;我见如是无量大过,又见未来摄受正法菩萨摩诃萨无量福利故,受此大受。法主世尊现为我证,唯佛世尊现前证知;而诸众生善根微薄,或起疑网,以十大受极难度故,彼或长夜非义饶益、不得安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要能先观察心中是不是有这五种秽染还有五种弊病,如果我们有这五种秽染跟五种弊病,我们应该要先把它修除,这是属于习气的对治;有这样的一个对治以后,然后我们把解心放在我们佛法修学的第一要务,从断我见、认知五阴无常,这样因缘际会时,就能够相应到第一义谛法则,就能够证果了。今天就谈到这里,祝愿您,深信三宝,深信因果,解心自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 三摩地

2018-07-22

当我们贪欲很重的时候,要降伏贪欲是不容易的,此时可以先从断我见下手,我见一旦断除,再来观察贪欲的过患,这样子修,符合解脱道的修证次第,会比较容易断除贪欲。长期来看,这也是对不邪淫戒的履践。我们了解戒律的原理,就可以很愉快的守戒,增长自己的德行。还没有受戒的人,也不必因为无法严格的遵守轻戒,而不敢受戒。-----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21》问七 (原标题 三摩地

2018-07-22

那,来到这里传戒,我想不是短期的事情可以做得到的,因为我们同修会的戒师只有一位,就是我们的导师,我们同修会的主法和尚也只有一位,那是我们的导师,我们是他的助手,能做的事情有一个他授权的权限存在,所以我来证明菩萨戒?不行!那这样来说我是僧团了,按照菩萨戒这是不可以的,但是大家可以做一件事情,就是你们在还没有机会到台北去亲自受戒的时候,大家有共同一起读 三摩地

2018-07-22

等你法眼清净,你断我见之后,你就可以去读它),你就可以发现在声闻律里面,不管比丘、比丘尼,他的首要持守的戒律事实上就是不淫——不可以跟异性有任何的淫欲之事,这个是任何的比丘、比丘尼他所要遵守的第一个戒律。所以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从这个五戒里面的不淫戒就可以知道,事实上在家是不邪淫,可是出家不可以淫,所以这是在家跟出家两个不同的地方。第四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是客烦恼?为什么烦恼还要加个客字?因为在佛法中,烦恼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解脱道中的两个烦恼,就是见惑和思惑,就是我见与我执,这是两个烦恼。第三个烦恼叫做上烦恼,也叫做无始无明;但这个无始无明虽然只有一个,它很深细、很广泛,所以又称为尘沙烦恼。除了这三个烦恼以外的烦恼,都叫作客烦恼,因为都是在我们自身烦恼以外的来来去去犹如客人一样的烦恼,所以叫 三摩地

2018-07-22

诸位现在心中生起一个问号:可是明明现在有很多人受了戒却无法得解脱,连我见都断不了。现在全球佛教不都是这样吗?从北传佛法到南传佛法,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五大洲都一样,那是因为他们受戒时不是正受佛戒,因为传戒者本身并没有戒体。别看许多红祖衣披着,高高在座传起戒法来,你怎么晓得他没有毁破重戒呢?特别是修了双身法以后还在传声闻比丘戒呢!那你去受他的戒,你有得 三摩地

2018-07-22

等你法眼清净,你断我见之后,你就可以去读它),你就可以发现在声闻律里面,不管比丘、比丘尼,他的首要持守的戒律事实上就是不淫——不可以跟异性有任何的淫欲之事,这个是任何的比丘、比丘尼他所要遵守的第一个戒律。所以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从这个五戒里面的不淫戒就可以知道,事实上在家是不邪淫,可是出家不可以淫,所以这是在家跟出家两个不同的地方。第四 三摩地

2018-07-22

等你法眼清净,你断我见之后,你就可以去读它),你就可以发现在声闻律里面,不管比丘、比丘尼,他的首要持守的戒律事实上就是不淫--不可以跟异性有任何的淫欲之事,这个是任何的比丘、比丘尼他所要遵守的第一个戒律。所以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从这个五戒里面的不淫戒就可以知道,事实上在家是不邪淫,可是出家不可以淫,所以这是在家跟出家两个不同的地方。第四个就是不妄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